■ 本报 李成成 报道
日前,商务部发布《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2013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02亿人,全年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1.85万亿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我国网络零售企业创造了900多万个就业岗位,对促进就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网络科技的发展带动网络购物的兴起和风靡,网购在中国的发展尤其迅速,越来越成为购物的常态。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1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的平均增速为120%,高居全球第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网购的增长势头依然不减,业内人士预测,到2020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最高将增长至4.2万亿元,相当于现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的市场总和。
网络零售市场包含的领域繁多,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在逐步进入网络市场,无论是日常用品、奢侈品、电子设备还是房产汽车等内容都是消费者网购的对象。在网购市场如此发达的状态下,网购的安全随之成为消费者担忧的主要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网购不断发展的同时,其规则、法律、监管、流程等也在不断完善。
网购成为常态 规模居首
网购已经是国人购买零售商品的主要方式之一,衣服、化妆品、包包鞋子、手机等网上都应有尽有,不管要买什么物品,在网上总能找到相应的卖家,大部分家庭都参与或热衷于网购。
根据此前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3-2014》显示,2013年中国网购过得家庭数量占比高达81.52%,网购前三位的商品为服装、书籍和家电数码产品。而喜欢网购的人群多为18-25岁的年轻人。不过,网购的并非只有年轻人,一些中老年人也一样热衷在网上购物。在成都生活的匡先生就告诉记者,他的准丈母娘特别喜欢网上买东西,常常在淘宝上买衣服、包包或者鞋子,甚至还鼓励身边的人网购。
网购已经成为大家购物的一种常态,吃穿游玩用等各类物品都足不出户地在网上解决,点击鼠标选择需要的物品,然后就在家里等待收货,而且其价格也有一定的优惠,加之网络用户数量和移动互联网等的不断发展,网购吸引了越来越多用户。
网购从上世纪末从美国引进之后,经过近20年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26.8%,而网络零售总额已经占到了1.85万亿元,同比增长41.2%。此外,网购用户的数量也达到了3.02亿人,较上年增长26%左右,规模成为全球第一。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全国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累计达到11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而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长速度仅为12%,可见网购的增长率远高于社会零售消费者的增长速度。有专家预计,到2015年网络零售额将超过3万亿元,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将达到10%以上。
2013年全国网购规模可观,其中,仅阿里集团包括天猫、淘宝、聚划算在内的商品交易总额就达到1.5亿元,阿里平台的活跃买家数量超过2.31亿,而全年交易数量达到近110亿笔。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全年网络零售交易总额,据了解,去年美国网络零售交易额折合人民币约为1.57亿元。我国网购规模由此可见一斑,商务部电子和信息化司副司长蔡裕东则表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网购对人们生活的渗透越来越深入,截止2013年12月31日,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6.18亿,手机网民达到5亿,其中网购用户规模将近占到网民总数的一半。网购越来越成为人们购物的重要方式。
网购规模日趋扩大,其对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推动作用。数据显示,全国网店创业就业人数达到962万人,预计2015年将达到3000万,这对推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有积极意义。蔡裕东此前也表示,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流通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国家提振内需、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
网购涵盖生活方方面面
网络购物所涵盖的商品类型多种多样,除了服装、书籍、家电数码产品外,食品、旅游票、酒店住宿、餐饮、汽车、房产等等都是网购的对象,这些类型的商品交易金额也在不断地增长。
根据此前中粮集团的统计,2013年我国食品电子商务总交易金额为324亿元,同比增长47.9%,网购食品在网购市场总交易额中的占比提升到了2.5%。不仅如此,生鲜食品业逐渐成为热门网购对象,较上年增长了108.9%,可见,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消费习惯,网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
在家电方面,2013年其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1332亿元,手机、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家电都成为网购宠儿,尤其是手机,2013年手机网购市场总额达到786亿元。
小米手机就是由此应运而生的,其没有实体店,只能通过其官方网站购买手机,甚至有些机型还需要定时抢购,即使限制用户购买的条件颇多,其销量依然可观。据了解,2013年小米手机售出1000多万台,其今年的目标任务更是4000万台。网购人群的增加,网购内容也在不断扩充,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此外,奢侈品也成为网购中的另一宠儿,目前,已经有许多网站专注于售卖价位高的奢侈品,比如尚品网、乐尚网、美西时尚等网站,香奈儿、古驰、巴宝莉等品牌都能在这些网站上看到,售价具有一定折扣,也能吸引一部分崇尚奢侈品牌的消费者。
网购的内容丰富,操作便捷,既节省时间和体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目前我国的网购购物平台有很多,甚至微信也在上个月开通了购物功能,这就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种选择,在互联网上,也可以如逛商场那样精挑细选,而且其品种较实体店更为详细,购买也更方便。
隐患时有 逐步完善
网购的安全隐患一直是大家担忧的问题,信息安全、产品质量如何保证这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可以看到,网购的投诉数量是较为巨大的,常常出现消费者收到商品之后发现商品有瑕疵的问题,退换货又比较麻烦,这就让消费者对网购有了些微恐惧。
因为看不到实物,所以不知道产品质量怎么样,也不确定大小是否合自己心意,这是一些消费者在面对网购风靡而依然选择传统的逛商场购物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海外代购、奢侈品网购等金额较大的交易更令人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虽然法律规定网购7天无条件退换货,但是海外代购依然存在假货满天飞、无售后、不支持退换货等隐患,消费者付钱后拿到假货、仿品也无可奈何。此前,有报道称,有奢侈品店员以内部价等方式将奢侈品卖给消费者的现象出现,消费者要么收不到货、要么收到的是假货。
另外,网购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网购的时候涉及自己的地址、联系方式、银行卡等信息,一旦信息泄露,其后果可能会很严重。此前,也经常出现银行卡中的钱被盗、有违法分子在快递单上看到地址后侵入其家中犯罪的事情发生,如何避免并保证消费者安全这是尤为重要的。
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司长李晋奇指出,我国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在法治诚信方面不够完善,地区发展不够平衡,支撑体系不够发达,以及电子商务人才相对匮乏。
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首先需要经营者的诚信,还有就是消费者的谨慎,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监管的严格等。事实上,我们国家也一直在为完善网络购物努力,此前《新消法》规定网购商品7天无条件退换货等条例的目的都是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净化网购环境。
蔡裕东此前在中国(北京)电子商务大会上指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政策和法规体系,逐步解决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的产业环境、市场秩序、网络安全、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引导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
在网络为消费者提供越来越多方便的同时,消费者的警惕性也应提高,尤其是智能手机让购物更加便捷,加之Wifi的覆盖让购物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保持谨慎的态度也就显得更为重要。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消费者自身也应理性地购物。
发展势头持续
伴随着科技而来的网购市场,发展越来越迅速,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网购在中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也将逐步进入发展成熟期,未来一段时间,有关机构表示,网购购物市场增速将趋稳,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还将持续。
网购市场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传统行业的进入,这对其发展将有促进作用。传统的旅行社也在朝着电商发展,而其他行业如钢材、房地产等等,也开始在网购中展露头角。甚至有些大型的实体购物商场也开始和电商合作,各取所需,共同发展。
目前,我国网购市场结构还是以B2C的交易规模为最大,据了解,2013年B2C的交易规模在整个网络市场总交易规模中占35.1%的比例,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68.4%,增速在网购市场中为最快。而未来B2C保持最快增长的局面在一定时间内不会改变。报道指出,有专家预计,到2017年B2C市场在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的比重将超过C2C。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消费能力和需求量巨大,这也为网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毕竟人口基数大,购物的人群和金额也不会低。目前,东部中部城市的网购发展得较为充分,而未来,西部城市以及东部3、4线城市的网购潜力也将被逐步激发出来。基于此,未来网购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