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近日连续引导人民币汇率走高,促使市场猜测北京方面已决定逆转人民币近年最大幅度的一轮贬值。
中国人民银行(PBoC)6月9日设定的人民币中间价为1美元兑6.1485元人民币,相比6月6日的1美元兑6.1623元人民币上涨0.22%,是人民币自3月以来的最高中间价。6月10日,中国央行将中间价再次上调至1美元兑6.1451人民币。
相比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场决定汇率的货币的变动,这可能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对中国严格控制的汇率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自今年1月创下兑美元的最高汇率纪录以来,人民币已累计贬值逾3%,被中国央行的积极干预压低;中国央行在一个狭窄的浮动区间内管理人民币汇率。这是北京方面在2005年决定不再盯住美元以来人民币出现的最大跌幅,此轮下跌之前人民币汇率逐渐稳步地升值了大约30%。
澳新银行(ANZ)策略师们表示,上调人民币中间价的举措意味着,现在是“押注于”人民币“再度升值的时候了”。“我们原本认为,人民币再度升值将在今年下半年出现,但现在看来可能会早于我们的预期。”
传出升值信号之前,根据发布的官方数据,5月份中国录得360亿美元贸易顺差,这是五年半以来的最大单月顺差。5月出口同比增长7%,而进口同比下降1.6%,似乎表明国内经济疲弱。
如此之大的贸易顺差将增加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长期抱怨中国干预市场,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使本国的出口企业更具竞争力。美国财长杰克·卢(Jack Lew)上月访问北京,转达美方对人民币此轮贬值的担忧。
近日中国央行引导人民币大幅走高,可能是为了在最新贸易数据出炉后化解美国和国际上的压力。此举也可能是央行长期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逐渐让市场在决定汇率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知道(中国央行)希望有更多波动,但又不能有太大波动,”渣打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王志浩表示。“他们在去年底阐述的政策包括扩大交易区间,减少干预市场,允许更多波动,并且让市场感受一下波动性加大是什么样的。”
中国央行在近几个月压低人民币的主要动机似乎是要惩罚投机者,这些人押注人民币持续单向升值,由此推动了巨额资本流入。造成中国货币政策复杂化的此类投机资本流入,已在近几个月减少,可能已经逆转。这使得北京方面静悄悄地宣告胜利,并叫停贬值。
然而,对中国和中国的资本管制而言,有关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市场预期如果导致资本外逃,可能同样成问题。
6月9日,人民币即期汇率上升约0.17%,即期汇率与中间价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似乎表明,若没有官方的支撑,人民币可能进一步走低。
(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