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60年前最早进入初创基业的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并在50年前带出了一个全军闻名的“防化连”及参谋队伍,获得了“飞连长”“飞将军”的雅称,多次立功并受到毛泽东等老一代领导人的接见。
他30年前转战到武警消防部队主要领导岗位后,以远见卓识和务实开拓大力推进现代化管理的变革和发展,大幅度提高了消防部队的自我造血能力、队伍素质和抢险救灾战斗力。
他20年前结束长达40年的军旅生涯后,又以自主创业奋战在经济主战场上,成功地实现了人生和事业的华丽转身,至今仍是一位宝刀不老的企业领头人。
刘开文,这位在军内外奋战了60余年的“两栖”战将,一位屡建功勋的传奇式企业家,就这样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和记者的追踪采访。
——题记
■ 本报记者 王剑兰 王道海
他,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最早进入刚刚建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即前身军委化校,毕业后带出了一个全军闻名的“防化连”,被誉为“飞连长”“飞将军”;以后又曾带领全军冒尖的参谋队伍,多次立功并光荣地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代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他,上世纪80年代转战到武警四川消防总队、成都消防部队主要领导岗位后,以远见卓识的励精图治大胆推进现代化管理的变革和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当地消防队伍的自我造血能力和战斗力,受到各方领导和社会人士的赞扬与好评。
他,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结束长达40年的军旅生涯后,又以自主创业奋战在经济主战场上,带领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新的贡献,成功地实现了人生和事业的华丽转身。
这位在军内外奋战了60余年的“两栖”战将,一位屡建功勋的传奇式企业家,就是现任四川武盾实业总公司董事长、成都江津商会名誉会长刘开文。
大显身手的野战军生涯
1934年农历九月初八,刘开文出生在四川江津(现重庆江津区)的一个农户家庭。
江津是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的诞生地,也是中共主要创始人陈独秀的终老地,自古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刘开文在中小学时即展现出杰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才干,在江津中学首届加入新青团(共青团),当选新政权建立后第一届江津县学生联合会联络部长,还是篮球场上的一员健将,奠定了他日后报效国家和人民的素质基础。1951年初,刘开文从高中直接参军进入刚刚成立的防化兵学校(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前身),自此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
共和国建立之初早早进入军营,刘开文有了施展才华的新天地。他虽然小小年纪就经历过落后时代和观念愚昧所造成的变相牢狱之灾,却终究顽强地成长起来:1952年6月成为化校第一批共产党员;相继担任化校班长、区队长,带领战友们在学习和训练中大显身手。1954年底毕业后进入驻扎华北的65军194师防化科当参谋;1957年调师防化连,先后任职副连长、指导员、连长,带领防化连在军事训练和抢险救灾中多次荣立一等、二等、三等功,成为四好标兵连、体育训练标兵连及北京军区“尖兵连”。他自己也曾四次立功,多次被评为五好干部,受到党和国家最高层领导人多次接见,并在几个军和北京几所大学以及华北县委书记以上干部会议上作如何带兵的巡回报告。
刘开文早年在防化连一干9年,称得上是我军基层防化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65年,他调任194师防化科长,1968年调任师司令部作战训练科科长。在194师防化科长任上,他带领65军防化连,进行昼夜行军240里的3600里长途拉练,到达河北省的白求恩墓、山西大寨、刘胡兰的故乡云州西村、平型关等地,进行传统教育和实兵训练。解放军报曾用长篇文章作了报道,指出这是和平时期提升练兵素质、提高部队战斗能力的典范,为全军起到了样板作用。1973年起,刘开文相继任过团政委、团长, 师副参谋长、代参谋长,一干又是9年。到1982年转战到武警部队工作时,他从军超过32年,仅当正团职干部就有十四五年。虽然由于各种难以尽言的原因和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他的人生坎坷,几起几落,没能获得与资历和能力相符的更大升迁,但却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并亲手培养和提拔了日后成为我军将领和地方重要领导人的众多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经刘开文提拔的大小干部不下一二百人。更值得称道的是,与这些年盛行的买官卖官权钱交易相比,刘开文做了那么多好事,为部队建设辛苦了几十年,却从来没有任何收红包之类的个人牟利。2013年农历九月初八在成都锦江宾馆宴会厅举行的刘开文先生八十华诞(79周岁)庆祝大会上,一位名叫吴松荣的中年将军、当年他亲手提拔的一位当兵较晚的年轻人,满怀激情登台致辞,与他深情拥抱,挥泪献歌,情真意切,令在场的人大为感动。成为他几十年来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注脚。
为了建设现代化的消防部队
1982年1月1日,武警部队转现役。四月中旬刘开文离开解放军,回到了四川消防部队,先后任职四川省消防总队副总队长兼政治部主任,武警成都消防支队政委等职。
时值国家刚刚成立武警部队,各方面都是空白,刘开文又干起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针对这支灭火专业队伍组织不全、关系不顺、思想不稳、经费缺乏的现状,着手抓精神面貌和物质基础建设,从正规化建设和生产效益上大做文章。他力主从解放军、内卫部队选调一些有专业才干的军官,建医院,设汽修连、通讯机构,甚至还亲自组建和带领消防部队篮球队,获得了全国消防部队男女篮球赛第二名和省市比赛第一名。并组织有关部门拟定支队建设三年规划,理顺指挥调度系统,以任人唯贤选拔充实科级领导18人,且平均年龄降低了11岁,文化程度显著提升;将100余名干部调整充实到机关和中队,并安排25名老干部离退休,一改干部队伍长期“缺、老、差”现象。各职能部门亦制订出政治教育、行管制度、训练计划、营建规划等条文二三百条,并逐一得到落实,使这支部队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正规化效应”。
那些年,刘开文心中一直充满着忧患意识。他细心地看到,战士们由于经费少导致生活较差,体能不足,训练时脸色苍白、头冒虚汗,甚至翻不过两米高的障碍墙。他在想,假如那是两米高的围墙,里面怀抱婴儿的母亲在火灾中呼救,我们的战士却不能翻过去,将会酿成多大的惨剧!
时值改革开放大潮席卷神州,刘开文以独具的慧眼开始探索一条和生产创效相结合的新路。这又是一件全军冒尖的事,因为从来没有过先例。在刘开文的带领下,政工专家、防火大王、理财能手等各路人才纷纷大显神通,搞起生产经营的“副业”,目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战士的健康水平和灭火救灾能力。并且一开始他便着重宣布:一切违国法、乱军纪、悖政策的事不干!一切违犯财经制度、损害部队利益、偷漏税务的行为不来!一切行贿受贿、挥霍浪费、化公为私的事情不沾!三个惊叹号将部队管理与经济管理巧妙地钉在一起,使消防支队生产经营活动稳妥而健康地开展。结果全支队四年创纯生产收益200多万元,全部用于改善部队生活,并自筹资金新建70多套干部宿舍,结果25名离退休干部一个未交地方,而且一切收支完全符合财经制度,受到军地领导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刘开文这个当年野战军的“强龙”,又在新的岗位上腾飞了。成都消防支队在他主政那些年扶摇直上,战斗力不断提高,训练成绩和灭火成功率均保持在99%以上;支队被武警总队颁发集体三等功,连续四年被成都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还出现了二名全国消防业务尖子,几年里10个中队和科室荣立集体三等功。西安、武汉、昆明、贵阳、重庆等外地消防部队前来学习;美国、英国等代表团来队观看业务表演时赞不绝口。
转战主战场 老将写新篇
刘开文像几十年前率领的防化连一样,以自己的心血和能力带领着武警成都消防支队的崛起,在新的岗位上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他的“仕途”却似乎一如既往地不顺:武警部队授衔评职时他过了“杠”,改文职又不行,实行工资制还把他退回到了25年前的级别上,多少人为他惋惜,可他却依然轻松地付之一笑:“这些事儿没啥。”
1990年底,刘开文从部队退休,壮志未酬的他没有闲着。他南下重庆,帮朋友办宝丽板厂,北上天津帮人搞房地产开发。通过打工,他学习了一些新东西,对市场经济有了初步的认识。1993年,他已59岁,在昔日战友们的支持下,他以一种摸着石头也要过河的勇气创办了四川武盾实业总公司。他说,“只有勤劳才能改变生活,只有用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办公司要人,他不用到人才市场去找,朋友们都来了,各种人才都有,办公司的地点也找到了。开始,他什么生意都做,日用百货、钢铁五金、汽车配件、办公用品,后来一位“老消防”对他说:“开文,你不要搞大路货,干自己熟悉的,搞消防工程安装。”刘开文也想到了这点。经过一些时日的打拼,逐步积累资金、积累经验,他带领着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安装队伍走上了专业消防工程施工的道路。经四川省建设厅、省公安厅核准,他的四川武盾实业总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了消防安装、设计、维护的专业化公司,四川省著名的消防工程公司,并荣获了四川省建筑行业“工程质量信得过单位”(全省50强之一)“重质量、守规则、讲诚信示范单位”和“全国行业质量示范企业”等称号。
刘开文将自己几十年的带兵经验和智慧用于经商,他知人善用,从不嫉妒人,大力提拔、培养人才。他在工作中是一位严厉的领导,但在生活中他更像一位慈爱的长者,关心着每一位员工。他以自已的一言一行告诉身边的每一位员工:做人要做堂堂正正的人,做事要脚踏实地。就这样他锻造出了一批精兵强将征战市场经济,走过了辉煌的21年历程。多年来,公司一直是国家质量、安全、信誉、效益、管理AAAAA级优秀企业、安全文明施工先进单位、全国十佳优秀消防工程公司。并连续八年成为四川省政府年鉴企业中行业先进单位。公司先后承建了大小消防工程上千项,包括42层的保利中心、34层的广州华盛大厦和40层的川信大厦等代表之作。
企业家成功的历史,常常有着一段传奇式的沧桑之变。刘开文先生在经历40年的军旅生涯后,转战到经济主战场上继续大放异彩,又已历时20余年,从而书写出长达60多年的辉煌事业篇章。在2010年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建校60周年庆典之际,学院以特邀代表资格邀请他出席,并在知名校友榜上公布了他的先进事迹。而在成都市和他的家乡重庆江津,他的事迹被许多人所乐道;他至今仍然宝刀不老、顽强奋战经济一线的感人事迹,正在继续鼓舞着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战的勇气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