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酒产区的建设热潮正方兴未艾。但比之国内其他拟建中的白酒产区,遵义政府主管部门显然有着充分的自信。“遵义白酒产区”从概念的提出到具体的实施推进,都彰显出强大的自信。
快马加鞭推进白酒产区建设,成为遵义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2014年的重头戏。5月26日至29日,遵义酒类发展管理局组织“中国酒类主流媒体探秘遵义白酒产区”大型活动,华夏酒报、京华时报、消费日报、新浪网、香港卫视、贵州都市报、贵州白酒网等20余家媒体深入遵义白酒大产区走访,触摸遵义白酒产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而“遵义白酒产区规划”已经获得地方政府批准,这意味着,遵义白酒产区获得重大突破,一个有着国际化视角和前瞻性的大型产业区即将粉墨登场。
国内酒产区的建设热潮正方兴未艾。但比之国内其他拟建中的白酒产区,遵义政府主管部门显然有着充分的自信。“遵义白酒产区”从概念的提出到具体的实施推进,都彰显出强大的自信。
遵义酒类发展管理局局长龙庆松在5月29日“中国酒类主流媒体遵义产区行座谈会”上说,“我们有多方面的优势,保证产区建设能够落实并获得长远发展。”
得天独厚的酿酒环境、悠远流长的酿酒文化、蔚为壮观的品牌集群,构筑起遵义白酒产区无可比拟的优势地位。截至2013年底,遵义白酒行业注册商标总量超过2000余件,其中,中华老字号2件、中国驰名商标9件,贵州省著名商标84件,贵州省名牌产品10件,7个白酒品牌获得全省十大名酒。一座城,竟囊括了白酒五大香型中的酱香、董香、茶香、浓香,这在中国绝无仅有。
遵义白酒大产区正以万物磅礴的气势前行。仁怀名酒、国酒工业园区,坛厂现代经济服务区、茅台循环经济园区溪水、赤水白酒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大变强。其中,始建与2004年的仁怀名酒工业园区,目前建成区面积6.15平方公里,园区按“一元多点”布局,产业定位为酱香型白酒生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七通一平”,目前已有入园企业91家,开工建设67家,建成投产36家,去年实现酱香白酒产能8万千升,实现产值200多亿元,解决就业1万多人。现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左右。今年可以增加2万千升的产能,增加35个亿的固定资产投资。园区被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一类园区,省100个重点产业园区,省千亿级产业培育园区。
据介绍,遵义白酒产区计划到2020年,实现白酒产量100万千升,实现产值1500亿元,新增5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实现遵义白酒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一方面,酿制工艺的复杂、储存周期的漫长,决定了酱香白酒的高端属性。而白酒市场全面回归理性,民酒化又是无法回避的当下主流。遵义白酒产区正努力在这当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线。“高于全国、遵义独有”的“遵义白酒”质量标准体系、“遵义白酒交易中心”、“遵义名酒展销及电子商务中心”都在积极运筹当中。
“将遵义独特地域自然资源、企业发展多年累积整合起来,逐步建立统一的产业标准体系、统一产区标识系统、以平台化方式运作,真正意义上融入国际化发展,这是白酒产业的必由之路。产区化是未来白酒行业的趋势,遵义起了个头。”龙庆松表示,产区发展的路途还很长,目前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贵州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