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03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国家电网“网”开“两”面
民资蓄势待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本组稿件采写  王璐 郑晓奕 王振刚

  策划词

  继中石油、中石化率先启动混合所有制后,又一家超级垄断型企业——国家电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路线图也浮出水面。国家电网近日宣布,全面放开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

  这是“电老大”首次向社会资本开放自己垄断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分布式能源站建设项目提速,将会对国内的内燃机、发电机、锅炉以及分布式光伏等多个行业带来利好。而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量的民营资本也有机会参与其中,将会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聚焦

  国网首引民资超千亿蛋糕待分企业寄望配套政策

  国家电网公司(下称“国网”)5月27日宣布,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这两大领域,并承诺为社会资本进入这两个市场做好相关配套服务。

  

  破冰

  国网首次开放两个领域

  

  继中石化、中石油混合所有制改革破冰之后,国网也终于向社会资本打开了大门。“这次是全面开放两个市场,即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可以投资、建设和运营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等分布式电源的上网设施,以及电动汽车的快充、慢充、换电等各类充换电设施。”国网公司新闻发言人王延芳介绍说。

  按照《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报装服务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分布式电源主要是在用户所在场地或附近建设安装、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包括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资源综合利用发电等。而充换电设施则包括充电站、换电站、充电塔、分散充电桩等。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占到80%以上国土面积的国网经营区内,分布式电源并网容量达128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121万千瓦。截至2013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建成400座充换电站、1.9万个充电桩。

  “选定这两个领域率先开放,是考虑分布式电源上网设施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投资规模适中、技术标准明确、易于管理运行、投资方式灵活,适合社会资本投资。”王延芳表示。“这两个领域还是有很大发展前景的。”国网估算,放开以后,这两个市场将以年均130亿元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同时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800亿元。

  

  担忧

  盈利模式不明民企等政策

  

  “个人可自建并网设施向电网卖电,固定车位可自建充电桩。这件事情不管是对于企业、消费者还是民间资本来说都是件好事,将助推目前充电桩建设的进程,对电动汽车普及绝对是重大利好消息。”北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林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北汽新能源正在持续关注国网和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将持续跟进。

  国内光伏企业正信集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分布式项目很大程度上都面临着融资难以及并网方面的问题。中国的分布式发电项目预计会在下半年呈现“赶工潮”,国家电网提高效率及升级配套电网等举措落实后,会为集中大量的光伏装机做好先行准备,促进中国完成全年8GW的分布式发展目标;同时,透明化和公开化也可使社会资本更愿意进入这一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这份看起来很诱人的蛋糕目前却难吃得到。“未来分布式电源并网和充换电设施市场空间巨大,但目前的盈利模式不明,要真正发展起来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且输配电等关键环节仍然控制在国网手里,我们进入始终还是要仰人鼻息。”某光伏企业担心道。

  

  关键

  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破垄断

  

  垄断国企打开大门,但民企却观望不敢向前的问题在能源领域依然存在。

  在博鳌论坛的某次圆桌论坛上,面对德勤中国资深合伙人卢伯卿提出的是否会参与投资垄断行业混合制改革的问题时,现场42名民营企业家中,有80%投票选择了“观望”。

  “收益的不确定性将是阻碍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领域的关键因素”。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能源定价机制方面政府干预太多,国企的国有资产可以亏损,也亏得起,但民营资本亏不起。

  而在输配电、上游等关键环节仍然控制在国网、中石油、中石化等大企业手里的大前提下,民资进入始终是要仰人鼻息,民资民企无论以多大比例与国资国企“混合”,以何种方式“混合”,通常都不可能拥有控股地位,也不具有经营决策权。

  所以说,这一步改革只是能源体制改革的一小步。相对于简单的某个领域放开,能源行业整体在准入、价格、输配分开等方面的全面深化改革,才是最值得期待和迫切需要进行的动作。

  视角

  国家电网首次向民资开放两市场释放三利好

  国家电网公司5月27日宣布向社会资本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两个市场领域。此举是这家自然垄断类央企首次向社会资本开放市场,将为市场带来哪些利好?

  

  激活社会资本

  

  国网公司新闻发言人王延芳说,这是该公司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发展混合所有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电力石油等公用事业领域向非国有资本开放一批投资项目而做出的重大举措。

  王延芳强调这次是“全面开放”两个市场,即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可以投资、建设和运营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等分布式电源的上网设施,以及电动汽车的快充、慢充、换电等各类充换电设施。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这两个新领域“钱景”好,市场化程度高,适合社会资本投资。

  据国网公司估算,全面放开后,这两个市场将以年均130亿元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同时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00亿元。

  

  电网混合制“破冰”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并要求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这让市场对油气、电网等行业向民营开放寄予厚望。

  “这两个领域未来市场空间巨大,但目前市场尚未培育起来,盈利模式不明。国网放手只是做‘顺水人情’。”林伯强认为国网开放的并不是核心业务,其垄断的输配电业务还有待在未来电力体制改革中打破。“不过,这确实是国网公司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有益尝试。”此前市场猜测国网公司拥有的抽水蓄能电站和调峰调频储能项目将向社会资本开放投资,王延芳表示仍在研究中,今后将成熟一个公布一个。

  

  促进新能源发展

  

  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所长张义斌认为,开放两个市场将推动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促进新能源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占到80%以上国土面积的国网公司经营区内,分布式电源并网容量达128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121万千瓦。

  林伯强认为,培育这两个市场,仅有国网公司放开市场和承诺加强服务并不够,还需政府在电价补贴、税收、融资等方面出台具体政策,否则逐利的民资只会停留在观望阶段。

  放开充换电设施市场将使国网公司受益。林伯强说:“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起来后,国网可以增加售电,而其自营的充换电设施也将逐步实现盈利。”

  据估算,建设运营一个包括10台快充设备的充电站,成本在500万元左右。国网公司营销部副主任沈建新介绍,截至去年底,国网公司已建成400座充换电站、1.9万个充电桩,已投入100多亿元,仅有少数盈利。

  全面开放后,国家电网公司自营的充换电设施主要布局在京津冀、长三角、环渤海等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和全国高速公路城际主干线。

  声音

  国家电网混合所有制改革引争议 “钱景”资产未开放

  近日,国家电网公司(下称“国家电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路线图浮出水面。

  此前,华电集团新闻发言人林正山也向有关媒体表示,华电集团正在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但未透露具体计划。再之前,中石化、中石油已经率先在石油石化领域推出混合所有制改革路线图。

  

  方案被指“甩包袱”

  

  有分析称,与中石油近千亿元的西气东输管道资产出让相比,国家电网的这一改革思路让市场有些失望,因为上述四个开放领域盈利前景不明。有分析师指出,国家电网此方案并不能打破国家电网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些“避重就轻”,甚至是“甩包袱”。

  据了解,民营资本对于参与国家电网这样的大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仍存顾虑,更多持观望态度。

  有业内人士对于进入国家电网放开的这些领域仍表示担心,“未来分布式电源并网和充换电设施市场空间巨大,但目前的盈利模式不明,要真正发展起来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且输配电等关键环节仍然控制在国家电网手里”。

  

  主导权仍控制在国家电网

  

  据透露,国家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并网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将全面放开市场,谁都可以来建设运营,而抽水蓄能电站和调峰调频储能项目是电力系统重要设施,不能单独运作,只能就具体项目实行投资开放,建设、运营的主导权还是在国家电网。

  而民营企业家群体中,对参与垄断行业颇有疑虑显然要多得多。在博鳌论坛的某次圆桌论坛上,面对德勤中国资深合伙人卢伯卿提出的是否会参与投资垄断行业混合制改革的问题时,现场42名民营企业家中,有80%投票选择了“观望”。

  有关专家表示,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了,但是在改革体系、规则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担心也情有可原。“毕竟目前规则没有确定,一旦发生纠纷,未来没有办法预期”。而且,这些国企、央企资产未来的盈利能力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再者,垄断行业体量太大,民营资本即便能够参与进来,所占股份也非常少,不会有多大的话语权。

  国资垄断“玻璃门”

  日渐松动

  

  让民间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充当多元化股东的重要部分,可以十分显著地改善国有资本生存状态;看似降低了国资的持股比例,实际上是以更小的成本调动起更多的人财物力。

  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通知称,首批推出8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示范项目,涉及交通、能源、通信等多个领域。业内人士称,部分领域如油气管网,此前属国有资本垄断,此次可以算作第一次正式对民资大规模开放。

  实际上,自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启混合所有制改革,强调在电信、能源、金融等领域打破垄断引入民资,激发竞争活力之后,政府层面以及垄断型央企关于混合所有制的动作频频,许多垄断的“黄金领域”也已逐步松动:截至目前,已有19家民企获准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10家民企获准开展5家民营银行试点;5家民营航空公司获准筹建;5家民营企业获核电设备制造资质;“两桶油”计划引入民营企业参股……

  随着国资改革步入“深水区”,除了中央层面的政策力度空前之外,地方国资改革也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方案也愈加密集地亮相,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混合所有制”的身上。

  举例来看,重庆国资改革方案提出通过3至5年,使2/3左右的国企发展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大多数竞争类国有集团及所属国有企业,通过引入增量或转让减持的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并明确国有资本一般不再以独资增量方式介入完全竞争领域和市场竞争较充分的领域;而广东国资改革方案虽还未出炉,但官方也多次表态明确,到2020年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超过80%。

  “虽然各地实行混合所有制方式略有不同,但都提出要将竞争性国企发展成混合所有制,从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地方发展混合所有制更强调自有特色,不搞一刀切,这也与国资委此前提出的央企改革一企一策方向一致。”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看来,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基本集中在央企和东部地方国企,因此东部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着重分类改革,相较西部地区更精细更具体,有更强的转型升级特点。

  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混合发展,看似降低了国资的持股比例,实际上是以更小的成本调动起更多的人财物力;节约下来的国有资本可以进入其他更为重要的战略型领域,优化国资布局。

  推动民间资本发展,促进非公经济壮大,是中央多年来一直倡导的政策导向,但现实中,民间资本却频频遭遇各种玻璃门、弹簧门。

  有关专家指出,有政策主张,更需有操作平台。鼓励更多民资进入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共同发展,其本质是不论资本的主人是谁,只要按照效率原则和社会责任原则办事,就可以共同公平享有保值增值的机会,就可以得到更好发展。而最容易实现这一融合发展的平台,就是资本市场。

  对此,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自上一轮国资改革以来,透明度不够是最受到市场诟病的缺陷之一,在这一点上,健康的资本市场无疑可以成为撬动混合所有制发展的重要杠杆。“混合所有制改革可借助资本市场信息透明的机制,最大限度打破‘暗箱操作’的同时也最大限度提供了平等的环境,既可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也可以促进市场公平,使包括民资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