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30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一周要闻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食药监总局:抽检显示粽子产品总体质量良好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7日消息,截至目前,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端午节前共抽检粽子产品300批次,涉及17个省份80余家生产企业,未发现不合格产品。端午节期间还将继续抽检200批次。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介绍,本次监督抽检采取异地交叉方式,采样地点包括超市、商场、批发市场等,检验项目包括过氧化值、重金属、食品添加剂、致病性微生物、霉菌等近20项指标。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求,各地要在端午节期间加大对粽子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产品包装、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等的执法检查,加大对餐饮服务单位、农村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粽子产品的抽检力度。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提示消费者,在选购、贮存、烹煮和食用粽子时,应当注意:

  一是通过正规可靠渠道购买并保存相应购物凭证,要看清外包装上的相关标识,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和地址、成分或配料表、食品添加剂、QS标识等是否齐全;查看真空包装是否漏气涨袋、有没有变质;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超过保质期的产品。

  二是对于真空包装类和速冻类粽子,购买后按照标签所示方式保存,并按照标示食用方法加工食用。散装粽子注意适量买入,最好是现吃现买,避免粽子变质。生熟粽子分开贮存,打开的粽子存放在室温下不得超过2小时。

  三是食用前要彻底清洗双手,冷藏或冷冻过的粽子,在食用之前应加热至中心温度达75摄氏度及以上,吃剩的粽子不应重复加热超过1次,不要食用馅料已发酸、发苦或口味不正的粽子。

  消费者如果发现购买的粽子和生产经营粽子的单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

  

  卫计委:7月起馒头发糕等面粉制品不得加明矾

  

  近期,关于加明矾才能做出暄腾馒头、早点摊油条铝超标致油条成“铝条”的消息让人们对自己的食品安全充满了担忧。针对含铝添加剂的使用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日前联合发文,对其使用范围做出了重大调整。

  从今年7月1日起,国家禁止将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膨化食品生产中不得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小麦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产中不得使用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而制作馒头、油条等食品时常用的明矾,就是硫酸铝钾。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分析,之所以要对含铝食品添加剂动刀子,是因为中国人吃进去的铝已经偏多了,在我国,含铝食品添加剂常常出现在面粉、馒头、面条、油条、油饼、麻花、炸糕、粉条、面包、海蜇、膨化食品和其它面制品中。我国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面食含铝量偏高,且面粉、馒头、油条是我们最主要的铝摄入来源,而膨化食品是儿童铝摄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年龄越小的孩子相对摄入量越高。

  钟凯提醒,要避免摄入过多的铝,除了尽可能从可靠的商家购买食品,还应该注意:要面食、米饭、杂粮搭配吃,油条、油饼、麻花等油炸面制品不要每天都吃或一次吃太多,偶尔吃吃无妨,也不要购买过于蓬松的馒头、包子、蒸糕或焙烤、油炸面制品。“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海蜇,因为‘三矾二水’的工艺就决定了它是铝含量最高的加工食品。建议用醋泡泡再吃。”钟凯表示。

  

  中国将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整治 加强进口乳粉监管

  

  日前,《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予以印发。《安排》称,加强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和抽检,公布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进口商及产品名录。

  《安排》指出,深入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专项整治。规范生鲜乳收购与奶站经营管理,严格生鲜乳检验检测和运输监管,督促企业加强自建自控奶源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国家监督抽检,及时公布抽检结果。

  《安排》强调,严禁以委托、贴牌、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严禁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乳粉和使用牛、羊乳(粉)以外的原料乳(粉)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加强对企业持续保持许可条件、生产过程记录、产品检验情况的检查。加强乳制品流通监管,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进一步规范网络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为。

  《安排》称,加强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和抽检,公布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进口商及产品名录。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无证生产经营、假冒知名品牌以及走私乳粉和乳清粉等违法行为,及时公布违法违规单位“黑名单”。(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