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家”了
——一只烟箱的循环之旅
■ 孙浩
在5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和小伙伴们离开了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卷烟厂,乘坐上海烟草储运公司的货车开始了一段难忘的旅程。在路上,我尽职尽责地保护着身体里的50条卷烟。
你猜出我是谁了吗?没错,我是一只卷烟包装箱。与光鲜靓丽的卷烟相比,灰头土脸的我们可能不太引人注意,但我们可是卷烟的守护神。借这个机会,也让大家对我们有所了解吧!
第一站:上海海烟物流公司。不同于以往,这一次我和小伙伴们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货车行驶了约1个小时后,停在了一个大仓库的门口。这里是上海海烟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从这里,一条条卷烟被送到零售客户手里。我被工人师傅小心翼翼地搬上小拖车,运到了卷烟分拣线上。
分拣线上的工人师傅手拿一把小刀,将我身上的封条“一横两竖”划了三下,力度不轻不重恰到好处,既拆开了我身上的封条,又没有对我的身体造成损害。
随后,机器手将卷烟从我身体里推出。一条条卷烟经过分拣包装后,被送到千家万户。而我则被送上了另一条输送带,这时候我已经完成了使命,我的价值就在这一次卷烟运输的旅程中,输送带的尽头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废品回收站吧。
然而,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预料。输送带的尽头不是废品回收,而是烟箱分类整理点。工人们仔细分辨着我们的样子,按照品牌、规格进行分类,每10只一组打包和码放。工人们互相提醒着要轻拿轻放,要做好防潮措施,尽量减少对我们的损耗。呵呵,这种被人呵护的感觉真不错!
工人们每整理好300只烟箱,就放在一个托盘上。凑齐10个托盘后,我们又坐上储运公司的货车,出发了。
第二站:白玉兰公司。在这里我经过重重考验,等待着新的使命。
随着货车,我们来到了上烟集团白玉兰烟草材料有限公司的烟箱清理回收点。白玉兰公司是上烟集团一家辅料生产厂,在这里我们还要再经受层层考验,才能再次开始新的旅程。
白玉兰公司的工人师傅将我们小心翼翼地运送到库存区,把每个烟箱都翻过来覆过去地看,那感觉就像是进了考场。
我看到凡是身体有破损的烟箱都被剔除出去。检验人员还要用印章在他们身上盖上“作废”的印记,单独打包和码放。
轮到我被检验的时候,我努力挺胸抬头,展示着自己完美的身体。工人师傅对我左看右看,满意地点点头。
被留下的烟箱再次被分类整理。工人们按照品牌、规格进行打包和码放。
接下来,又来了一名手拿黄色仪器的检验员。这个仪器叫快速水分检测仪。检验员用检测仪在我们身上点一下,仪器的显示屏上就会出现一个数字,如果这个数字大于0.5,这个烟箱就会被另行处理。
幸运的是,我又顺利地通过了这一关。呵呵,这次旅程仿佛是一次大冒险,不知道下面还会有什么关口?
测完湿度后,检验人员还要进一步检查,看是否还有损坏的烟箱。
这次我又顺利通过了检验。检验人员拿出一个印章,在我身上印上一个标记——“合格”。我终于通过了全部检测。
接下来,工人们用胶带将我身上的一维条码和箱体号码严严实实地遮盖住,每10只烟箱为一组,将我们捆扎起来。每30组烟箱为一批,粘贴上合格证。合格证上写着编号、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工人们还在顶部盖上纸板对我们进行保护。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工人们将我们搬到一个转盘上。随着转盘的转动,我们身上就像粽子一样被塑料膜包了个严严实实。
最后,工人师傅将我们按照品牌规格码放入库,做好防潮工作。我们的身旁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两个字——回用。
第三站:上海卷烟厂。我又回到了曾经出发的地方,在这里我将再次开启新的旅程。
过了几天,储运公司的货车来接我们了。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上海卷烟厂。
回家了!这里是我和小伙伴们曾经出发的地方,他们中有些已经不在,但更多的依然陪伴在我身边。我们重新回到卷包车间,重新被打码,重新装入卷烟——一切都是这么熟悉。
因为我们是回收再利用的烟箱,不如新烟箱那样挺括,所以卷烟厂的工人们在将我们放上机台之前,专门对我们进行整理,并查看是否有装混了牌号的烟箱,以免我们被生产线卡住。
下面呢,下面会发生什么呢?我们还会被送到卷烟厂那高大的仓库,静静地等待着踏上新的旅程。
有首歌唱道,野百合也有春天。其实,一直默默无闻的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我们的存在也是有价值的。我们相信,在更加强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当前,在烟草行业着力推进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中,我们的价值会得到更大的体现,回家的次数也会愈来愈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