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5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喜迎新机遇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产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得到政府扶持

  

  装备制造业的高速成长与政府的大力扶持密切相关。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对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主要措施、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同年,发布《国家中长期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9年,在经济危机弥漫之际及时发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二、规模快速壮大,发展迅速

  

  “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0167亿美元,略高于美国(19800亿美元),远超日本(15600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25%以上,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其中,工程机械行业成绩显著。

  我国已能生产国内工程建设所需要的18大类产品、280多个系列、1700多个品种、4000多个规格。汽车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09年汽车产量达到1379.5万辆,成为世界汽车生产第一大国。船舶工业产业规模大幅跃升。“十一五”末我国造船产量超过5000万载重吨,是2005年的4.1倍,造船产量年均增速高达34.7%,也明显高于“十五”期间年均26.5%的增长速度。机床行业产品结构明显改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2009年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143904台,是2005年59639台的2.41倍,金属加工机床产值数控化率达到52%,比2005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三、装备自给能力显著增强,向行业高端迈进

  

  “十一五”以来,在高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下,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绩显著,机械产品水平取得长足进步。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800KV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综合自主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60%以上,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投入工业化运行的国家。百万吨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等关键“三机”研制成功。为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自给率达到60%,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2万小时。“十一五”期间,机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05年的80%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的85%以上,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四、未来装备制造业继续向智能化、高端化升级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确定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以智能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和卫星及应用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被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高度。预计到2015年,我国智能装备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万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2020年智能装备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万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十二五”规划海洋工程装备总投资预计为2500亿-300亿元,年均500亿人民币以上。航空航天装备年均复合增长达20-30%,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五、结构性问题显现,转型遇机遇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明显放缓,全球需求结构正经历深刻调整,贸易保护、欧美再工业化等都致使我国经济空间备受挤压,中国经济已处于中高速阶段,将保持在7%-8%增长水平。具体到制造装备业,多年以来,我们可以看到一直都是依靠投资拉动,规模的无限扩大并已经接近高值,结构性矛盾、低端、同质化等各种问题突出。

  中国工业要完成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出发点,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惠及民生的基础上,加快实现提质增效升级。所以虽然问题重重,但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现阶段却迎来发展的机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装备制造业将首先成为重要支撑,在工业发展方向上、模式先进化上、技术突破方面,甚至生产方式深刻变革上,都要依靠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创新、自身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