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为正文和附录两部分。正文概要汇报中国信息社会测评的结果与基本结论。附录包括信息社会测评指标体系说明、信息社会发展阶段划分、本次测算标准值调整说明、详细的指标得分及排名。
■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社会测评研究”课题组
本次测算的对象包括中国大陆31个省份(含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327个地级、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一、信息社会整体发展情况
2013年中国信息社会总指数(ISI)达到0.4712,同比增长12.4%,增速较上一年提高1.68个百分点,仍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的历史进程中。2007—2013年年均复合增长9.16%。(见图1)
2013年中国知识型经济指数达到0.3930,同比增长7.0%;网络化社会指数达到0.5250,同比增长8.6%;数字化生活指数达到0.4624,同比增长17.7%;服务型政府指数达到0.5707,同比增长23.6%。(见表1)
2013年,全国共有北京、上海、浙江、天津、江苏等5个省份信息社会指数超过0.6,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北京、上海仍处于领跑地位。(见图2)
2013年,全国大部分省份信息社会排名发生变化。其中,江苏、浙江、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海南上升一位,青海上升两位。与之对应,天津、广东、江西、重庆、四川、新疆下降一位,河北、山西下降两位。(见表2)
2013年深圳、东莞、广州等20市(不含直辖市)信息社会指数超过0.6,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其中,青岛、宁波、太原、镇江首次超过0.6。在ISI前30位城市中,温州、青岛、绍兴排名上升幅度最大,均超过10位;湖州、镇江、广州、南京等小幅上升。与之相反,嘉兴、沈阳下降4位,厦门、无锡、太原、长沙下降3位,西安、大连、苏州略有下降。(见表3)
二、知识型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中国知识型经济指数达到0.3930,同比增长7.02%,增速较上一年提高0.92个百分点。2007-2013年均复合增长6.57%。(见图3)
北京和上海知识型经济指数分别达到0.7968和0.7668,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天津、浙江、江苏知识型经济指数分布在0.5—0.6区间内,处于第二梯队。中西部地区普遍低于全国水平。(见图4)
2013年知识型经济排名前10的省份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辽宁、福建、山东、重庆。部分省份排名变化较大,其中安徽上升四位,河北、海南上升三位,四川、甘肃上升两位,山西、辽宁上升一位;相应地,吉林、湖南下降三位,内蒙古、广西、贵州下降两位,黑龙江、福建、江西、宁夏下降一位。(见表4)
深圳、南京、苏州等11个地级以上城市(不含直辖市)知识型经济指数超过0.6。其中,南京、宁波首次超过0.6。在2013年知识型经济指数前30位城市中,温州上升12位,南京、金华、上升8位,太原上升6位,青岛、宁波、绍兴、镇江等有所上升。与之相对应,武汉、南通下降6位,厦门下降3位,东莞、广州、大连、沈阳下降2位、深圳、珠海、杭州、中山、佛山等下降1位。(见表5)
三、网络化社会发展情况
2013年中国网络化社会指数达到0.5250,同比增长8.64%。2007—2013年年均复合增长8.39%。(见图5)
2013年北京、上海、江苏、天津、浙江、广东的网络化社会指数超过0.6,排在前6位。之后依次是辽宁、福建、吉林、山东、河北等省。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版见图6)
2013年广西、青海网络化社会指数的全国排名上升4位,福建上升3位,河北上升两位,江苏、宁夏、新疆上升一位。相对应地,山西下降3位,四川、重庆、海南下降两位,湖南、河南、江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天津下降一位。(04版见表6)
2013年东莞、广州、嘉峪关、苏州、南京等60个地级以上城市(不含直辖市)网络化社会指数达到0.6以上。其中,绍兴、本溪、酒泉、抚顺、三亚等22座城市首次超过0.6。在排名前30位城市中,威海上升65位、青岛上升51位,大兴安岭上升31位、三亚上升30位,济南上升15位、湖州上升11位。相应地,嘉兴、厦门、海口、黑河下降7位,常州下降6位,苏州、镇江下降两位。(见表7)
四、服务型政府进展概况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通过网络提供公共服务的力度,依托政府网站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与网上办事服务,提升了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交通等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了为民办事的便捷性和实效性。2013年全国服务型政府指数达到0.5707。(见图7)
2013年全国服务型政府指数排名前10位的省份依次为北京、上海、海南、四川、广东、福建、湖南、陕西、安徽、湖北。(见图8)
2013年,全国服务型政府指数排名前10的地级以上城市(不含直辖市)依次为青岛、深圳、广州、厦门、长沙、成都、济南、福州、佛山、武汉。(见表8)
五、数字化生活进展概况
2013年全国数字化生活指数达到0.4624,比上年增长17.68%,保持了较快增长。(见图9)
2013年全国数字化生活指数排名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福建、江苏、辽宁、山东、内蒙古。(见图10)
2013年各地区数字化生活指数排名变化较大。其中,广西、海南上升4位,湖北、青海和宁夏上升1位;排名下降幅度较大的省份依次为陕西下降3位,河北、黑龙江、江西下降2位,山西、四川等5省份下降1位。(见表9)
2013年全国数字化生活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不含直辖市)依次是深圳、东莞、佛山、广州、厦门、珠海、中山、苏州、南京、无锡。全国数字化生活指数排名前30的地级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其中深圳和东莞位居前列,其数字化生活指数超过0.8。中西部也有少数城市表现较为突出,包头、西安、嘉峪关、克拉玛依等城市数字化生活指数已经超过0.6。(见表10)
六、中国信息社会测评的基本结论
2013年全国信息社会保持加速发展态势,仍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过程中。5省份、20个地级以上城市(不含直辖市)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东部地区信息社会发展的板块效应日益突出。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层出不穷,信息产品应用门槛降低,数字化生活日益丰富。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待加强,全国数字包容状况有喜有忧。
(一)全国信息社会保持加速发展态势
2013年全国信息社会指数达到0.4712,总体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的阶段。分省份来看,信息社会指数增幅最大的10个省份依次为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广西、辽宁、上海、北京、海南、青海。分领域来看,数字化生活和网络化社会对全国信息社会指数提升的贡献最高,贡献率分别达到45.74%、34.88%,是信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领域。在数字化生活领域,主要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普及率快速提高,已接近甚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13年我国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45.8%、90.8%。在网络化社会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大幅改善。2013年光纤到户(FTTH)覆盖家庭1.67亿户,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用户1.89亿户,3G用户达到4亿户,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1%。在知识型经济领域,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09%。在服务型政府领域,电子政务在提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5省份、2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
2013年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5省份以及深圳、东莞、广州、厦门、苏州、佛山、南京、中山、无锡、珠海、杭州、常州、青岛、济南、西安、宁波、嘉兴、太原、镇江、长沙等20个地级以上城市(不含直辖市)信息社会指数超过0.6,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其中,青岛、宁波、太原、镇江、长沙等5个城市首次进入。
(三)东部地区信息社会发展的区域板块效应突出
近年来,随着区域分工合作的深入发展,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深,东部地区信息社会发展的板块效应开始出现。2013年全国进入信息社会的23个地级以上城市(含直辖市)中有20个城市位于东部三大区域,占比约为87%。
(四)信息产品应用门槛降低推动信息社会加速发展
信息基础设施接入完善、信息产品支付能力增强、信息产品普及率提升是2013年全国信息社会加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13年全国基础设施指数、支付能力指数、数字应用指数分别达到0.5979、0.4574、0.4673,增幅分别为0.1103、0.0924、0.0465,在所有二级指标中位居前列,带动了信息社会指数的提升。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信息产品“用得上”,手机与宽带等资费的下降推动了信息产品“用得起”,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在城乡居民中得到迅速扩散和应用。2013年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人,手机搜索、手机视频、手机网络游戏、手机在线支付用户规模快速增长。
(五)“云物移大智”的创新应用层出不穷
最近几年,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层出不穷,成为推动信息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2010年工信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城市率先开展云计算试点示范工作。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物联网发展的规划、行动计划、指导意见等。移动互联业务已经从手机即时通信、手机搜索、手机音乐、手机视频和手机网络游戏、手机在线支付等扩大到位置服务、移动社区服务、打车服务、移动健康监护服务等众多新兴业务。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的地位开始得到重视,政府与企业的大数据应用实践开始取得一定成效。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智能化应用实践进展很快,数百个城市纷纷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六)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2006年到2013年,服务型政府指数从0.4276上升到0.5707。面对新形势,政府网上服务模式需要转型升级。服务型政府是公开透明的政府,互联网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政府信息公开不主动、不及时,甚至面对公众关切不回应、不发声,致使政府互联网服务响应能力严重滞后。服务型政府是互动参与的政府,大众的社会参与意识增强对政府部门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正确引导舆情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一些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在互联网信息传播中还处于“发不上言、使不上力”的状态。网民日益旺盛的服务需求对“供给导向”的服务模式提出严峻挑战,互联网大数据普及应用对政府网上服务创新形成了“倒逼”态势。(完)
(课题组组长:张新红(副处长/副研究员,产业经济学博士);成员:李红升、刘厉兵、于凤霞、杨道玲、胡拥军、徐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