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0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直面大倾角采煤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大倾角采煤面啥样?怎么开采?采煤机下滑吗?带着这些疑问,带着对大倾角煤层的憧憬和期待,日前,笔者来到山东能源肥矿集团陈蛮庄煤矿,向千米井下进发。

  

  零距离大倾角采煤面

  

  上午9:00时,我们换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穿过井口安全文化长廓,取矿灯和自救器,走进罐笼。

  乘罐笼、走大巷、坐猴车、爬上山,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转乘,头已冒汗。临近工作面,一排排4米高的超前支柱整齐划一矗立。穿过这排超前支护,大倾角采煤面就在眼前,激动和兴奋油然而生。

  这倾角向下俯看,有点晕!这是笔者的第一感觉。站在工作面倾角上端(溜尾)往下端看(溜头),3米多厚的煤层倾斜地夹在轨道顺槽与皮带顺槽之间,像“夹心饼干”似的矗立在千米井下。第一次零距离直面大倾角煤层,让笔者惊叹不已!

  开采大倾角煤层,肥矿集团这是第一次。特别是3206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有断层,工作面局部倾角达40度,是集团有史以来角度最大、困难最多的综采工作面。该工作面长度190米,回采长度1560米,垂高105米,工作面地温高、顶板破碎、底板底鼓、支护难度大。

  “路虽远,不行不至,事虽难,干则必成。”面对大倾角采煤,肥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孙廷华的话掷地有声。

  

  成功挑战大倾角煤层

  

  大倾角采煤与缓倾斜煤层开采不同,除了采取常规安全措施外,由于煤层倾角大于35°,冒落的矸石滑落形成采空区下部填满而上部悬空,造成矿压显现,顶板管理难度加大,极易造成支架、溜子、采煤机组下滑,大倾角采煤必须采取支架防倒、溜子防滑、防滚石等安全措施。

  为防止支架、溜子下滑,保证安全开采,陈蛮庄矿从倾角上调整支架,使工作面与下顺槽间的夹角达到90°以上,这样,支架垂直于工作面推移溜子时,分解出一个垂直向上的力。这个向上的力与溜子的下滑力相互抵消,另外,溜子与支架用铁链锁在一块,可防止支架和溜子下滑。

  “在外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结合面上实际,把溜头的端头支架用铁链和油缸捆帮在一块,在溜头1号支架的顶梁和底座处各打设两个楔柱,通过1号架的牢固保证其他支架的稳定。”综采一区副区长贾忠奇说。

  为防止矸石滚落伤人,他们每五组支架安装一道挡矸板,每十组支架安设一道防滚石皮革,从溜头至溜尾挂上挡矸网防护,防止滚石伤人。

  按照规定,进入工作面组织生产,上班与下班要现场交接班,进行不少于2小时的设备检修,主要检查采煤机、溜子、皮带等设备运行状况、顶底板情况、支架初撑力等。该矿使用的采煤机滚筒直径2米,机长12米,一次采全高,一刀炭采煤750吨。待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工长通过KTC101语音通话系统让液压泵站工作人员送水、送电,通知溜头开溜子,采煤机司机站在支架内,手拿遥控器按钮一点,直径2米的采煤机滚筒开始切入煤层,瞬时,煤块飞溅、煤流涌动,好不壮观!

  “和这些大型、重型设备打交道,要格外小心,不能急躁,特别是面上周期来压时,要掌握规律,超前加固顶板,防患未然。”该矿矿长李功如是说。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该矿自去年11月28日竣工投产以来,与大倾角采煤奋战近半年,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逐渐摸清了大倾角采煤的脾气性格,掌握了一定规律。今年2月27日,3206大倾角采煤面创出了日产4.7刀的新纪录。

  

  谁是最可爱的人

  

  陈蛮庄井田属二级高温区,地温偏高,空气潮热,很多员工得了湿疹。为解决这个问题,该矿安装了从德国进口的制冷机组,对工作面进行制冷降温。

  采掘光明,倾情奉献。面对大倾角采煤,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该矿员工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扎实工作,默默奉献。

  综采一区工长邵明帅,工作中身先士卒,遇到困难,他首先顶上。高差105 米的工作面,每班他要爬上爬下八九次。上班,他第一个到达工作面,仔细观察现场安全隐患,抓好当班生产组织;下班,他最后一个离开,确认本班员工安全升井,现场无遗留问题后再上井。

  检修班员工孔祥强,工作任劳任怨,踏实低调,井下只要出现问题,接到通知,就二话不说立即下井处理,什么时候解决问题什么时候上井。春节期间,因工作面换皮带,大年初一他就返回矿井,投入到工作中。

  超前支护工,这个活在采煤面上最危险、最辛苦。综采一区冉国华、秦庆旭等人负责这项工作。随着工作面的推采,他们要不断地打超前支护,把工作面前的支柱向回采方向移设,随时面临被落石砸伤的危险。近40度的倾角,站都站不稳,工人师傅们手抓着支架往上爬……汗水浸透了衣服,拧干了再穿,湿了再拧。

  “一个班下来,浑身湿透,汗水顺着裤角滴到靴子里,把脚泡得泛白……”该矿副总工程师林芝刚说。

  攀爬在垂高105米,相当于二十几层楼高的大倾角采煤面上,看着那些挥汗如雨的一线兄弟们,我感动他们“四块石头夹着一块肉”,成功挑战大倾角煤层的无畏和艰辛!

  煤流涌动,乌金滚滚。当沉睡了亿万年的煤炭被我们的矿工赋予新的生命,那些沾满煤尘、汗水的脸庞绽放着质朴而真实的美丽!

  (张惠 冯守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