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九条”,就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私募市场以及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等多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份被称为新“国九条”的文件,和以往针对房地产行业动辄几条的文件并非同路人,但对于房地产行业影响一样重大而且深远。
现在,中央没有三令五申、高层没有巡按问责,也没有出台“国N条”的调控文件,“因城因地、分类调控”指导思想甚至博得满堂喝彩,但“市场”还是发生了变化。
变化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宏观经济景气度不高,金融环境进一步趋紧;其次是市场出现分化、供需失衡现象加剧,而在此特别时期,新“国九条”又触碰到了房地产企业再融资的敏感神经。
香港上市和海外融资成为了房企获取资金输血的重要渠道,A股标杆房企纷纷开辟海外资本市场平台,未上市房企也一窝蜂涌向香港联交所,不求融资、只求上市,以获取海外资本市场平台,可以去追寻让企业不失血的秘方。
但远水毕竟难解近渴,国内金融资本市场一直是房地产行业最重要的融资来源,银行贷款收紧之后,信托、资管、私募基金等新领域纷纷开辟,形成了一股金融创新的呼声与热潮。
虽然“金融创新”说法极其吸引眼球,但在特殊“国情”下,不规范的轨迹终究存在,尤其又以表外资产和信托等等现象为重。
过往国内资本市场难言健康、规范,所以众多房企能通过各种五花八门的形式获取急需的资金,但不规范的市场必然存在风险,例如融资成本极高与融资期限极短,对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来说,是毒药也是定时炸弹。
浙江奉化兴润置业和广东惠州光耀地产的资金断裂个案已经显露无疑,同时更多未被发现或未被注意的类似情况仍然大量存在。
现在,搭配利率市场化改革尝试以及新“国九条”,监管机构规范国内金融资本市场的棋局正逐渐成型。或许,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才刚刚开始,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仍然在规划中,倘若新“国九条”最终得于实现,彼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将真正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观点地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