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学慧 报道
由中联控股集团、国资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年鉴社的专家共同组成的上市公司评价课题组,近日推出“2014年中联上市公司业绩百强”榜单,长城汽车以综合得分93.76分蝉联冠军,双汇发展、伊利股份、格力电器、皖能电力、海康威视、中国国旅、海油工程、建设银行、江铃汽车分列排行榜第2-10名。
上市公司业绩百强榜单已经连续13年推出,在证券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提高。课题组采用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充分借鉴了财政部、原国家经贸委等部委联合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和国务院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评价结果完全基于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信息。
课题组组长、中联控股集团主席王子林博士表示,通过13年持续跟踪研究上市公司,可以看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政策对于中国上市公司影响深刻。首先,新型战略产业在中国发展逐步拓展;其次,随着非公经济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比重逐步提高,民企在中联百强比重日益提升;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绿色轻盈”轻资产企业创新发展、对资源环境更加友好的产业,取得了高效发展,这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力体现。
此外,创业板作为中国上市公司的亮点表现优异,成为创新型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逐步具备市场新经济晴雨表功能。2013年中联百强企业家数在各板变化较大,上海主板百强减少7家,深证主板减少3家,中小板增加5家,创业板增加5家,表明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通过高发展、高成长、高回报逐渐跻身中联百强。
从评价结果来看,2013年中联百强整体表现优异,平均综合得分为79.68分,比全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53.48分高出26.20分,高于平均水平48.99%。从榜单分析,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制造业以绝对优势连续入主百强。中联百强分布于11个行业,其中:制造业坐拥54个席位,比上年多17家企业;房地产占据了5个席位,比上年减少9家企业;采掘业4家,比上年减少7家企业;传播与文化产业比上年增加5家。制造业企业数大幅增加,充分表明制造业是我国优势产业,体现了我国是制造大国。房地产行业家数减少表明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对该行业发展影响较大;采掘业家数减少,主要因为采掘业是强周期性行业,受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传播与文化产业增加,表明我国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对该行业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二是“绿色轻盈”公司逐渐成为百强主力。中联百强2013年度资产总额428698.97亿元,占评价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33.96%;中联百强2012年度资产总额496561.66亿元,占评价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43.84%。表明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产出和发展能力逐渐下降,“绿色轻盈”创新发展、对资源环境更加友好的产业,取得了高效发展,这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力体现。
三是民企在百强中的数量逐年增多。国企44家入驻百强,比上年减少18家。近年,民企逐渐发展壮大,进入百强企业逐年增多,国企在中联百强中家数逐渐减少,从绝对主导地位到主导地位,表明民企在现代市场经济改革创新年代中,更具有创新发展活力,也表明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现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