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7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内精外惠”的“贝壳精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大理烟草“精益物流”规范高效的秘诀——

  ■ 本报记者 魏新梅 特约记者 刘伟

  

  对于大理烟草物流工作者来说,创新也来自于平常的点滴积累、和谐的团队、坚定的信念、认真的态度,甚至良好的企业文化也在体现着有效的支撑。他们贴合烟草商业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创新“精益贝壳管理模式”并实践于物流管理,在持续探索与推进创新工作中,彰显了大理烟草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工作作风及精神。

  设备维护创新

  TPM工作标准显成效

  采访对象: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工程信息部主任田仕新

  为了不断改善卷烟分拣现场作业环境、提高分拣设备综合效率、确保分拣质量,大理州烟草公司引入了TPM(全员生产维护)管理。  

  TPM制定阶段:“要做就要做成”

  “对TPM不熟悉,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面对陌生的知识、繁重的任务、紧迫的时间要求,一切都要重新学起。”田仕新告诉记者,TPM推进小组成立伊始,凭着一股子韧劲儿,大家自掏腰包购买相关书籍,搜集网络资源,认真学习TPM相关知识;还到车间一线主动参与工作捕捉最真实的情况。

  “要做就要做成”,这就是推进小组的工作态度。不断地学习思考、讨论争执,成为了一种习惯,大家自愿放弃周末,“每天太阳升起就上班,一般要到晚上10点才考虑要不要回家还是在办公室休息,尽管很苦很累,但大家加班至深夜吃着泡面也依然满腔热血”。

  历经两周时间,小组终于作出了一套立足实际、通俗易懂的TPM标准(包括110份维护指导书、648份维护情况记录表,以及4套检查表单和4份结果分析)。

  TPM实施阶段:努力向TNPM迈进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领导开会讨论,决定领导干部全部下车间带头推进,并为此召开动员大会。会上,马立军副经理做了深入的动员讲话;会后,到达现场的各位领导干部不怕脏、不怕累,拿上抹布、扫帚、螺丝刀、油壶……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第一次全员生产维护当中。在他们的带动下,一线员工看到了领导班子干好这件事的决心,也纷纷主动投入到了全员生产维护当中,而推进小组也对这项创新工作有了信心。

  此外,为了鼓励和激励员工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形成全员持续改善的氛围,公司开辟了合理化建议通道,一但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将给予奖励。

  在TPM推进过程中,立足设备维护实际,找出规律,制定“四做”规范。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预防维修机制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化为过程,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不断改善推进TPM,让这项工作向更高层次的TNPM(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迈进。

  员工评论:“告别加班,我要维护”

  田仕新告诉记者,TPM创新工作开展一段时间后,基层员工对这项工作有不少评论——

  “设备故障少了,分拣快起来了,看来TPM还是有效果呢。”

  “来这上班,整整这些新东西,觉得自己还是有提高呢。”

  “搞合理化建议,让我们有话可以说,提出的合理还有奖,设备改善更贴合实际,相信发展会越来越好。”

  “告别加班,我要维护。”

  “我们有信心、有动力把TPM(全员生产维护)做好、做下去。”

  贝壳外壳的纹理,象征着企业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而来。

  现场持续改善

  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

  采访对象:物流中心储配部主任杨雪健

  杨雪健表示,现在所开展的持续改进、全员参与,是把员工作为改进工作的主角,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一切工作都是从实际出发,向有利于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工作负荷减小的目标前进,让企业提高效益,也让员工得到“减少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的“实惠”。每一位员工都在提点子,出主意,这就会将我们原有的很多没有发现的问题暴露出来,解决掉。

  “我们的任何一项改进都是持续的,对改进的后续效果也会有人跟进,甚至会继续深化,提出更好的改善。”杨雪健说,由于这些改进举措是员工自己提出来的,结合了工作的实际情况,方便工作、提升工作,所以员工自己比较愿意去做,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改进也能够得到落实。

  “持续改善”使员工“劳逸结合”

  物流中心每年春节前是卷烟销售的关键期,这段时间每天的分拣任务量是平时的3-4倍,年年都必须加班加点。而去年通过开展“持续改善”后,今年的节前工作在以下两大方面得到了改进。

  一方面,员工通过每日的自主维护,全员改善,按照指定线路巡检设备,执行一套设备维护标准,开展清扫、点检、润滑、紧固四项工作,借助维护可视,将设备维护由事后控制变为事前控制,努力实现零故障、零破损、零浪费、零等待、零事故的目标。

  另一方面,员工每天研究优化出库策略及分拣策略,合理设定补货上下限,积极与营销人员进行沟通,按照投放计划及预期订货量,科学合理调整分拣通道,确保分拣速度最大化。利用这些改进举措,单线分拣速度达到了17000条/小时,比额定分拣速度15000条/小时高出2000条/小时。

  “学习,改变我的终点”

  在杨雪健看来,现场持续改善工作能够取得成绩,缘于员工自身的不断学习与能力提高,以及公司强化班组建设,同时加强绩效考核,实现按劳分配。

  虽然基层员工学历水平都不高,但是员工都很善于学习。公司开展了技能岗位培训,每位员工都能胜任多个岗位的工作,整个物流中心呈现出不断学习、持续改进的氛围。

  物流中心通过小贝壳班组建设,以班组为单位,将所有员工紧密组织在一起,团结成一个整体。物流中心设部门,部门下设班组,强化了对员工的管理。同时,每季度开展优秀班组评选,在班组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

  员工真正的心声

  杨雪健说,“与以前相比,员工对我们开展持续改善后的评价比较高,虽然都是很朴实的话,但我觉得这个是员工真正的心声。”

  “现在这个事情,两个人就能干”,这句话是上车装卸工说的。公司通过直接装车设备的改进,将原来卷烟上车要通过笼车中转改为了直接装车,原来需要两个人进行码笼,两个人装车,共计4个人,而现在只要两个人就能完成这个工作,特殊情况下甚至一个人就能完成。两条分拣线相加就可以节约人工4人。

  总体来说,员工认为,公司持续改善,效果显著,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工作时间和工作负荷,节约了人力。

  贝壳内部柔软,象征着员工之间,能互相帮助,有着和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精益管理创新

  不仅仅是工作方式的创新

  采访对象: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储配部员工肖雅

  据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储配部员工肖雅透露,在探索精益管理之前,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联合工房内部管理是比较粗放的,员工除了上班就是下班,比较机械,遇到像设备故障问题,就等着维修人员来处理。

  从被动接受到干出成效

  怎样让员工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实施?肖雅认为,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走到基层一线队伍中去,在培训和宣传精益改善过程中共同学习,带动形成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氛围。

  比如,目视化管理,行为标准、检查表单都呈现在看板上,员工会有意识地照着做,哪一块工作因不达标而扣分,看板上均会体现出来,清清楚楚。像设备上的标识,有小箭头、小眼睛、小耳朵,看着很有趣,员工就有好奇的欲望,只要和他讲怎么去用这些标识来维护,维护后有什么好处,员工还是非常愿意接受的。

  肖雅透露,“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多能工技术能力图,把每一个基层一线员工的技能水平呈现在看板上,有的员工非常擅长设备维修,同时也能处理系统方面的问题。一旦有人请假,工房出现故障就可以通过技术能力图快速找到可以处理的人员。”这不仅是工作方式的创新、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也是全员参与的体现。

  科技创新助推精益提升

  实际运用后,与以前的管理对比,精益管理更显规范和高效。肖雅说,开展精益过程中,公司还利用科技创新助推精益提升。比如,定置定位智能分析系统包含两块电子监控屏,一块是记录现场情况,捕捉违规行为;另一块是滚动播放违规照片。这个系统就在工房里,非常醒目,员工很自然地只走绿色通道。

  “一方面,大家觉得我们的管理很有意思,就像刚刚说的电子监控屏,有人在违规区域走,头部周围就会出现红框一直跟着他,直到走上绿色通道才消失。”肖雅说,“另一方面,大家觉得我们的管理很系统,我们拥有完善的标准作业指导书、现场管理手册、资源管理手册、运行管理手册、成本管理制度、服务管理手册、绩效评价标准、安全管理规范,每项工作都有据可行。”

  对于未来的精益管理创新工作,肖雅透露,将持续保持员工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用奖励机制鼓励员工小改小革,不断创新。管理层会继续探索合理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强化对一线班组长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向其他员工传达正确、完整的技术或指令,独立思考现场工作上的问题与缺失,并提出改进方案,提升工作效率与效能。

  沙滩上不起眼的贝壳,平凡而又简单。但平凡不意味着平庸,平凡中一样会结出璀璨的明珠,象征着大理烟草人“精于内,惠于外”的理念,他们将企业文化内涵内修于心,用实际行动外化于行。积极的为烟农服务,为零售户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达到全员参与,持续改善的“精于内”,利国惠民,至爱大成的“惠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