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深管理顾问 蒋坛军
在设备管理活动中,经常会存在建立维修案例库的工作——用纸媒、或电脑文档把维修过程和心得记录下来;接着纸媒则结集成册、电脑文档则存入电脑系统中;然后供大家查阅、参考、学习。已有设备密集型企业,借鉴维基百科模式对上述传统的维修案例库建设方式做了改进,其主要步骤如下:
在企业内部网站上开辟“维修案例库”平台。
“维修案例库“包含该企业的主要设备类别(例如单台冲床类、连动冲床线、喷粉线、喷油线、模具等)。
每一个设备类别,包含了所有该类的所有设备,以设备编号为序予以排列。
维修人员将每台设备已进行的每一次维修在此平台上予以记载,形成维修案例。维修案例的主要内容:设备名称、设备编号、故障名称、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分析及结论、维修过程步骤及要求、备品备件清单、工器具清单、维修安全事项、验收标准及验收方法、验收结果等。维修案例图文并茂。
每一个维修案例对企业内全部人员开放,在登录“维修案例库”后,依次点击设备名称、设备编号、部件名称、故障名称,就可以看到该维修案例。
任何人只要发现该维修案例有可以修改或补充的地方,可随时进行修改或补充。
已发生的任何修改或补充的日期、时间、实施人、改动条目,均会清楚显示;且会自动生成通知信息发给原作者。
相比传统的维修案例库,维基百科式维修案例库最大的特点是:人人都是作者。该模式明显地激发了各级管理者、维修人员、甚至是非设备人员来建设维修案例库的热情。为何建设维基百科式的维修案例库可激发各级人员的热情?
自由平等
在“人人都是作者”高度开放的平台上,无论职位高低,人人既可学习他人的维修案例,也可自己新建维修案例供他人学习;既可修改他人的维修案例,自己的维修案例亦随时会被他人修改。而且,任何修改均会同步通知原作者、诸多读者也可马上看到,任何人都不存在“唯我独尊”的编写特权。
由“被动”到“主动”
把以前只可被动查阅、参考、学习的方式,变成了主动的“人人都是作者”方式。因为可随时对维修案例进行修改、增补乃至反驳,让学习者不再觉得自己技不如人而低人一等。
承认每一个人的贡献
只要作了任何修改,其修改者都会被留下痕迹,可清晰地看到每一个作者对该维修案例到底作了哪些修改。换言之,任何对某个维修案例作出贡献的人都会“流芳百世”。
集体智慧优于个人智慧
采用维基百科式维修案例库,因为集体智慧优于个人智慧的道理,所以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均可收获到更具含金量的知识或经验。
基于企业对知识管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而维基百科式维修案例库可激发人们的参与、分享热情,由此笔者可以预料:企业知识管理的诸多方面也完全可借鉴维基百科模式来实施,例如:质量改善案例库、安全手册、体系文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