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经济学家周报》
“2013·经济学人”10位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还担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主要著作:《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2013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大资管时代来临》、《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的实施:基于金融结构的视角》等。

  ★学术贡献:1)主持了大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监管、企业融资问题与货币政策决策以及和城市化方面的研究课题,为国家金融安全、监管、决策和城市化建设提供了高质量研究成果;2)为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体学习作了“世界金融形势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报告”,为中国金融决策实践提供高质量智力支持。多次参加国务院主要负责人召集的专家座谈会,担任多个部委以及香港特区的经济发展委员会决策咨询专家,参与了汇率改革、国有银行股份化改革、城镇化战略、香港问题研究等诸多重大金融战略问题的决策研究和咨询;3)建立多个专业高端的中美金融交流平台,受到中美金融界相关人士赞誉。

  ★社会评价:他先后被评为“中国基金业10年特别贡献奖”、“地方金融贡献奖”、“最有影响力独立董事”等奖励,因为研究成果突出,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2009年全球青年领袖奖”。2010年5月,在“中国证券市场20年——2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中,被评选为“中国证券市场20年2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奖”。

  2、贾康

  1954年出生,经济学博士。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政部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财政本质与财政调控》(获全国财政研究成果奖)、《从资源税改革和电力改革看全局》(获中国软科学奖大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战略机遇期金融创新的重大挑战:中国政策性金融向何处去》(获全国财政理论研究一等奖)等。

  ★学术贡献:1)多年从事财经理论与政策研究,多次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内外多项课题,是我国供给经济学派的领军人物,撰写和出版数十部著作、数百篇论文和千余篇文章;2)担任2010年1月8号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的讲解人之一;3)多次受朱镕基、温家宝、胡锦涛和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

  ★社会评价:他被北京市、上海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福建省、安徽省、甘肃省人民政府顾问;西藏自治区和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南开大学等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

  3、宋养琰

  1925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安徽大学和华北大学,1953年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并为国内多所高校聘为客座和兼职教授,为国内多家大型、特大型企业和集团公司聘为高级顾问。

  ★主要著作:《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市场学》、《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我的改革观》、《我的经济观》、《我的发展观》等。此外,在国内外各报刊公开发表论文一千多篇。

  ★学术贡献:他是一位既学养深厚又与时俱进的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颇有建树,对我国改革开放和企业创新亦多有独到论断。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

  ★社会评价:1991年,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经济学家,终身享受政府津贴;1995年被《经济学家》杂志社评为全国多产经济学家。他在理论探索中,从不趋炎附势、随声附和,不唯书,不唯上,不媚俗,治学态度严谨,注重求实,勇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他一直活跃在学术阵地前沿。到了耄耋之年,仍孜孜探索,成果累累。

  4、林毅夫

  1986 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荣膺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并获得法国奥佛涅大学、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任主任。2008 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主要著作:《新结构经济学》、《从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四年对世界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等二十余册,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

  ★学术贡献:1)在国际一流经济学期刊发表了《中国农业家庭责任制改革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等文章;2)发表了《中国农业在要素市场交换受到禁止下的技术选择》等文章,运用技术经济学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填补了国际技术经济学理论文献的空白;3)运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归纳大量的历史证据,发表了《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合著)等文章,提出一套完整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4)发表了《新结构经济学》著作,建立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克服了前两波发展理论一直以发达国家为参照系的致命缺点;5)出版了《从西潮到东风》一书,针对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普遍认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国际贸易不均衡而其主要又源于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的说法,运用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危机发生的真正根源,并提出了解决危机的新思路。

  ★社会评价:他是前世界银行副行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的比较优势发展理论、新结构理论、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关键等理论,对中国、亚洲和世界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5、肖林

  1965年出生,管理学博士,研究员,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

  ★主要著作:《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家战略研究》、《当前需要认识和把握的八大经济关系》等多部著作和200余篇学术论文。

  ★学术贡献:他极为突出的学术贡献集中体现在中国上海自贸区建立过程中的带原创性的理论探索。他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使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框架构建,更加自由高效便利的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

  ★社会评价:他既是学识渊博的的官员,又是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此两者有机结合,使他表现出较高的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取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6、郑新立

  1945年出生,经济学硕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曾多次参加中共中央全会、《政府工作报告》和“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规(计)划的起草工作。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主要著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认识与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走势》、《新郑立文选》等专著和主编著作数十部。

  ★学术贡献:他有扎实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基础,在计划与投资、宏观经济调控、中长期发展政策研究中,有较高研究水平和独到见解,参与了多次中央全会、政府工作报告、五年计划起草工作,为党和国家执政理论、文献建设和国家经济规划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评价:他是从学者转为党和国家执政理论和发展规划研究、操作和实施官员的杰出代表,他从事该研究和实践工作时间之长、职务之不断晋升,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之不断问世,表明他对该研究和操作工作的不断深化和成熟,并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的真诚钦佩。

  7、杜润生

  1913年出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南局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国务院农村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国农村的选择》、《中国农村制度变迁》、《杜润生文集》等。

  ★学术贡献:1)他是我国长期从事三农工作杰出理论工作者和领导人之一,由于他务实的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坚强领导,保障了我国三农工作在相当时间里在爱农、惠农和富农的方针下运行;2)在他的调研、组织和指挥下,我国打响了进行改革开放即“实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抢;3)主持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即中共中央1980年75号文件);4)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五年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推广和巩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社会评价:2008年11月23日,获得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148位中国知名学者通过投票得出一个结论:过去30年里,对中国现实影响最大的原创经济理论,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有“中国农村改革之父”之誉的杜润生及当年麾下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被视为此理论的主要贡献人。

  8、杨培芳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原秘书长,教授级高工,兼任多所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信息经济与政策研究。

  ★主要著作:《网络协同经济学—第三只手的凸现》、《网络钟型社会—公共理性经济革命》等。

  ★学术贡献:他是我国最早致力于信息理论和信息科学研究的奠基者和促进我国尽早跨进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的功臣之一。在“信息社会50人论坛”中,他首次提出“信息生产力”概念。他的许多充满真知灼见的论断,对我国建立成熟信息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社会评价:1992年获国务院津贴和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曾任国家信息技术政策起草组成员、国家S—863高技术发展规划核心组成员,主持和参与的多项通信行业重大经济改革与发展课题研究成果受到较高评价。

  9、张卓元

  张卓元,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价格学会、中国物资流通学会、中国成本研究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秘书长。

  ★主要著作:《新中国经济学史纲》、《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价格、成本和利润》、《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主编)等。

  ★学术贡献:他较早致力于社会主义价格改革理论与市场问题研究,提出“价格改革的难点和主要矛盾,在于如何处理好理顺价格关系和稳定物价水平的关系”,“以市场发育程度作为划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供略大于需的买方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等”一系列极为精辟理论观点,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评价:他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著名经济学家之一,学养深厚,长于开拓创新,精品成果丰硕。被推举为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荣誉理事长。曾获得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10、程恩富

  1950年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现为中国社科院首批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兼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全球学术团体——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和全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会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智库理事会召集人;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等评委。他主要从事中外经济学和经济改革发展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要著作:在国内外报刊发表500多篇文章,独著、主编和合编30多本专著,其中独著《程恩富选集》、《经济理论与政策创新》等;主编《国外经济学与当代中国经济研究丛书(八卷本)》等。

  ★学术贡献:1)首创政治经济学“五过程法”新体系,阐明政治经济学变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领衔改革的政治经济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主编《现代政治经济学》;2)独创性地提出和论证了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新经济人论、资源与需求双约束论、公平与效率交互同向变动论、社会主义三阶段论等一系列理论和政策思路;3)首创“大文化经济学”,被“公认为是我国大文化经济学体系的创始人”;4)主编由英国出版的《世界政治经济学评论》和《国际思想评论》两个国际英文季刊,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海派经济学季刊》重要期刊;5)曾在胡锦涛总书记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讲课和汇报调研报告,在江泽民总书记主持的理论座谈会汇报改革思路。

  ★社会评价:他是在我国备受尊重、学术声望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大学、日本经济理论学会、日本横滨国立大学、俄罗斯彼得堡大学、墨西哥自治大学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人民大学等数十所中外高校,以及中央和省市党政部门以及企业集团等国内外100多个重要单位作学术报告。先后在日本、法国、美国、巴西等主持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国际论坛;论著被引用约3000次,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被认为是“我国第四代经济学家的代表之一”、“中国最有创见的经济学家之一”、“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