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经济学家周报》
“2013·经济学人”13位入围经济学家简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保育钧

  1942年5月9日生于江苏南通,蒙古族。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被分配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历任记者、编辑、组长、部主任、编辑委员、秘书长、总编兼秘书长、总编辑兼华东分社社长。1996年1月调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1996年起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现任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国务院参事室特派研究员、中国(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民生研究院高级顾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件运输分会高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国际发展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劳动学会顾问、北京大学中国软实力课题组终身顾问、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高级顾问、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副主席。

  ★主要著作:《呼唤理解》等。

  ★学术贡献:潜心研究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深入调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理论文章、颇有见地。

  2、程路

  1946年生人,大学文化,研究员,中共党员。1986年起任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长, 中国农林工会副主席,《农林工人》杂志社总编辑,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兼《中国工商时报》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西部发展促进会理事长兼《 西部时报》社社长。

  ★主要著作:《民营经济—2001—2005》、《宏观调控下的浙江民营企业调查报告》等。

  ★学术贡献:系统总结了“十五”期间民营经济沿着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和海外市场创新四个方向,首次作出了“民营企业总体上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的判断,被学界和民营企业界广泛引用。指出所谓“原罪”是伪命题,为民营企业的创业正名,呼吁全社会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

  3、蔡继明

  1956年生,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等10余所科研院校教授。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常委、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已发表220余篇学术论文,8部学术著作,6部教科书,2部译著。

  ★主要著作:《垄断足够价格论》、《从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等。

  ★学术贡献:1)创立了垄断足够价格论暨新的地租理论;2)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广义价值论;3)创立了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该理论被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所接受,从而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4、葛守昆

  1954年1月出生,复旦大学经济系77级学生,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社会兼职:中国价格协会特邀理事,省价格协会副会长、省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省企业发展协会副理事长、省民营经济促进会顾问等。

  ★主要著作:《生产关系论》、《深要见底、宽要到边——改革时代的经济学术探索》等。

  ★学术贡献:长期致力于理论经济学(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为国内少有的主要研究生产关系(理论经济学或中国经济学)的经济学者;秉承学术研究不畏权威、挑战权威,坚持明真相、讲真话、求真理,倡导“深要见底、宽要到边”,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独树一帜,成一家之言。改革开放以来,发表经济学术成果300余篇,200万字左右。创新的学术观点有:“马克思个人所有制既不是私有制,也不是公有制,而是劳动者所有制”,“公平出效率,效率来自于公平”、“所有制研究要由公私对立论转向所有者主体论”,“政府既是改革的主体,也是改革的对象”,“经济学是人学”等。  

  5、李江帆

  1951年生于广东台山,1976年毕业于广东师范学院政史系;1982年获华南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广东省高校政治经济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经济学重点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英国雷丁大学、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山大学“985工程”服务经济与管理项目首席专家;获广东省突出贡献专家、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广东省(12位)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跨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60年的100位经济学家”。

  ★主要著作:《第三产业经济学》、《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分析》等。

  ★学术贡献:在中国第三产业被贬斥和抑制,发展缺乏理论指导的1980年代,顶住各种压力开始探讨第三产业经济理论。三十多年来专注于第三产业理论创新研究,1980——2013年发表文章376篇,著书8本,在我国学术界开拓第三产业经济学、揭示第三产业发展规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专著《第三产业经济学》于1991年获中国经济学最高学术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1992年应国务院秘书长邀请,赴中南海商讨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大计,研究成果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采用。

  6、刘福垣

  1944年9月2日出生在黑龙江省依安县。1965年8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1978年10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现实经济系读研究生;1989年获博士学位;1993年调入国务院特区办公室任研究室副主任;1995—1997年在宁波市任副市长;1997年9月转入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任经济研究所所长;1998年任副院长,2004年兼体制改革和管理研究所所长。2010年退休,任中国人力资源研究会会长至今。

  ★学术贡献: 1)把工农业收入差异区分为构成性收入差异、比价性收入差异和结构性收入差异三个组成部分;2)第一个提出中国改革的对象是政府,并提供了“明租、正税、除费”的六字箴言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3)第一个提出以人为本、以中为重、全方位开放的发展观;4)多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国家特色,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国家特色;5)把财产关系的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所有制区别开来,破除了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判断企业和国家性质的所有制迷雾;5)指出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理论缺陷是把剩余价值率和剥削率混为一谈。发现中间阶级的天然使命,才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科学;6)把资本主义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私人资本主义阶段和社会资本主义阶段。

  7、刘茂松

  1946年5月生,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首届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6年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8年被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评为湖南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994年荣获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省级一等奖。

  ★主要著作:《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论——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法人制度研究》、《模块化垄断结构企业模式研究——基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产业组织范式创新》等。

  ★学术贡献:提出了“工业化反梯度推移理论”、“垄断结构企业范式理论”、“企业家经营占有制理论”等带标志性的学术思想;独立主持“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经济行为研究”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8项。

  8、马晓河

  1955年生于陕西省。1983年8月—1985年9月在北京市计划委员会从事计划工作;2006年2月至今,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现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兼职教授。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开始成为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

  ★主要著作:《我国工农业发展比例关系的研究》、《对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分析》等。

  ★学术贡献:90年代,提出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要实行“税费合一、统一计征”的农村税费制度。21世纪初,提出应在全国普遍实行免除农业税政策;较早指出农村公共物品与城市公共物品具有同一属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应由以农民为主转向以政府为主;中国应该选择以大(城市)带小(城市)、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在深入研究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后提出,当前我国城乡、工农之间的发展关系是一种双重二元经济结构。从1993年以来多次参加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起草工作,2002年以来多次受邀参加中央、国务院领导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9、牛凤瑞

  1946年10月生于河北省固安县,1980年被录取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人员,曾任河北社科院农村所所长、研究员,1996年调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任研究员,2001年至2008年任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现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学术贡献:1)一个社会从事农业的人数越多,这个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能力越弱;2)我国三农问题的难点在农民增收,根源在于农民数量的庞大;3)在现阶段,破解三农问题的总钥匙在城市,而不在农村;4)大规模的青壮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是社会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5)限制农民进城的基础依据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逆转时即已不复存在;6)城乡二元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阶层结构是城乡分工的结果,只要城乡地域分工还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就不可能改变;7)农民工市民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对于防止城市出现新的二元社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意义;8)所谓城市化超前、冒进的观点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的错判。过度警惕和防范拉美化现象,可能延误我国城市化应有的进程。

  10、任玉岭

  1938年生于河南,1960年南开大学提前毕业并留校任教。1962年在天津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从事工业技术科学研究工作,曾负责担当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出任天津工业细菌战会战小组总指挥。1972年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82年调入国家科委新技术局,参与筹建中国生物工程中心及中国星火总公司,并创办中国味精技术公司;1989年任广西北海市副市长;1993年任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担当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2002年任国务院参事,2003年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2007年再次续任国务院参事,2010年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012年再次续任国务院参事。

  ★主要著作:《任玉岭谈经济》、《大国民生》及《任玉岭访谈录》等。

  ★学术贡献:对中国的社会实际有着特别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担当全国政协、国务院参事以来,长过程、全方位地研究经济、建言经济,使得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以来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真知灼见,被网民称为“真正的经济学家”,并被誉为“国是高参”和“任玉岭现象”。

  11、周天勇

  1958年生于青海民和县。自1994年起调入中共中央党校工作。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及城市研究所所长及其他社会兼职。

  ★主要著作:《中国向何处去》、《中国梦与中国道路》、《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等。

  ★学术贡献:1)从总体上总结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经济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整体战略布局;2)探索我国土地住宅制度的改革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不清晰、相关关系没有理顺等问题,从解决城乡割裂、住宅价格过高且涨幅过快和土地财政等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改革现有土地制度、施行永续年期、对所有土地进行确权,并改土地出让金为房产税的一揽子整体改革方案。

  12、张汉亚

  1945年12月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现任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投资年鉴》总编;福建省政府经济顾问。

  ★主要著作:《工业企业经营预测》、《预测方法与应用》、《企业经营与市场》、《股票操作顾问》等。

  ★学术贡献:1)我国近些年投资率不断升高是因为投资增长一直快于消费的增长造成的(这是简单的数学问题),因此不能说是投资挤消费;2)我国投资增长快,比例高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房地产业投资促成的;3)我国房地产调控一直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房价上涨中获利最大的是地方政府。

  13、张军

  1963年1月生于安徽亳州。1992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在萨塞克斯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从事研究工作。2006年起为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现任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特聘咨询研究员。

  ★主要著作:《中国省级资本存量的再估计》、《Re-Estimating China's Underestimated Consumption”》等。

  ★学术贡献:1)系统研究和度量了中国的工业改革对企业生产率和利润率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中国的工业部门,特别是国有部门在改革后的生产率(TFP)变动的主要特征;2)对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的策略和方式,特别是价格双轨制以及中国国有/集体企业民营化的机制等进行了理论和经验的系统研究;3)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1978年后中国的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经济学家理解改革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从事未来增长前景分析的基础工作;4)估计了中国1952—2005年间各省物质资本存量以及其他省级面板数据,为国内外学者拟合中国的总量生产函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库并得到国内外经济学家的极其广泛的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