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20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杨宸:从金融从业人员到金牌婚庆主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贾浩哲 张亚军

  

  杨宸说,他是一个十分自负的人,在淄博的婚庆礼仪舞台上,他自信可以做到最好。自负缘于自信,是因为杨宸对淄博婚庆行业的了解和理解。

  20年前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宸从一名金融业从业人员进入了婚庆礼仪行业,成为淄博最早的一批婚庆主持人。从那时起,杨宸就与婚庆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作为淄博一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领头人,杨宸早已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沾了太多喜气所以显得年轻

  “鞭炮声声喜气洋,大红喜字贴上墙,蓝天今天办喜事,白云今天当新娘。一对情人结连理,爱情小店要开张。各位,开张之前要先典礼,不能忙着入洞房……”

  4月6日,记者刚来到淄博一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连串绕口的开场词就从杨宸的口中清晰地飞了出来。

  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上身穿着白色的休闲西服,下身是一条橘红色的休闲西裤,眼前的杨宸给人一种富有活力、蓬勃向上的感觉,让人很难将43岁的年龄与他的外表联系起来。

  “可能是因为我一直做着婚庆主持的行业,沾了太多的喜气,所以显得年轻吧。”杨宸毫不谦虚,自我调侃起来。

  1993年,杨宸从陕西一所大学的金融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淄博一家大型国有金融企业工作。而在这里,因为同事的一场婚礼,杨宸的语言天赋和舞台经验被很好地挖掘了出来,使他在这种偶然的情况下涉足了婚庆礼仪这个行业。

  “当时单位年轻人多,因此只要有同事结婚,公司就组织我们这帮年轻人去帮忙。加上我也是热心肠,喜欢帮忙,所以同事婚礼上总是少不了我的身影。”

  

  偶然的机会进入婚庆行业

  1995年,公司组织员工去给一名同事的婚礼帮忙。“工会主席问我,主持婚礼怎么样。我一想,大学时就经常主持晚会,没啥难的,我就答应了。”

  然而,婚礼主持对于杨宸来说是头一回。“我也不知道,只要有些如拜天地之类必要的程序就行,其余的你自己看着办。”工会主席这样回答了杨宸的疑问。

  大学时期的舞台经验帮杨宸解了围,很快一场婚礼策划案就写了出来。“那时的婚礼大多没有主持人,现场乱糟糟的,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没人听我说。我灵机一动,想起了一些评书和相声段子中,会在开场前说一段‘定场诗’,我为什么不借鉴一下?”

  紧接着,一段对仗工整的开场白就在婚礼现场响了起来,顿时将婚礼现场所有人的目光吸引过来,整个婚礼在一片喜庆热闹的场面中完美收场,而杨宸婚庆主持的名声从此一炮打响。

  “大家一看,原来婚礼还能这样办,所以人们都开始来找我帮忙。”就这样,公司外面的很多人也通过熟人,找杨宸去当婚礼主持,越来越多的主持活动开始对他的工作造成了干扰。

  

  兼职做婚庆主持人月入万元

  而此时,杨宸还未真正打算将婚庆行业当成自己的工作来做,此时他还想着要在单位干出一番事业。因此,为了避免自己的工作受到影响,杨宸就刻意推掉了许多主持的活。

  好景不长,2000年,杨宸所在的单位被撤销,改制成一家证券公司,而此时证券行情并不好,杨宸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这时,淄博最早的婚庆公司出现了。“与现在的婚庆公司相比,那时的婚庆公司只是一个简单的雏形。可能几个人凑钱买一个录像机就成立了婚庆公司,根本没有婚庆主持人。一家婚庆公司的老板向我发出了邀请。”

  当时,杨宸的孩子刚刚出生不久,单位上的那点工资根本不能养家糊口,于是在妻子的鼓励下,杨宸答应了邀请,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四处“走穴”,赚取外快。

  随后几年,淄博的婚庆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而杨宸也见证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历程。“你可能都不知道,多的时候,我一个月能赚到近一万元。”想起当时的情景,现在的杨宸仍然美滋滋的。

  

  更好地传播婚礼文化

  当了近20年的婚庆主持人,杨宸对于自己所处的行业有着清醒的认识。“婚礼是什么?婚礼首先是一种告知,告知新人的亲朋好友结婚的消息;其次是一场秀,秀出新人的风采;然后还是一种承诺,夫妻双方的承诺;最后要体现两个家庭的文化。”

  杨宸认为,只要一场婚礼包含上述四个方面,那么就是一场好的婚礼。“平心而论,我鄙视低俗、媚俗、粗俗的‘三俗婚礼’,更不喜欢新人为道具而服务的千篇一律的‘克隆婚礼’,因为这样的婚礼的影响是不会长久的,是不具有生命力的。”

  如今,杨宸已经是淄博西北商会常务副会长,而他的淄博一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走在逐步转型的路上,将业务重心转为婚礼文化传播方面。

  杨宸认为,婚庆主持始终只是一个行业,但不是一个事业。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婚庆文化同样是其中的一种文化。

  “如今中国的婚礼文化越来越缺少自己的特色,挖掘中国婚礼文化是我们这些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虽然如今我的企业并不大,但我有信心将企业做大,将中国的婚礼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