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 程橙 报道
随着智能手机的越来越普及,手机功用的逐渐增加,手机的安全问题也愈发凸显。当我们用手机购物、付款、购买基金保险等时候,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就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事实上,目前手机病毒感染的数量并不小,而且各类骚扰、推销、诈骗电话短信也从未间断。日前,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了《2013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显示移动互联网环境有所恶化。
当我们的生活与手机密不可分的时候,我们娱乐、购物、付款甚至购买理财产品、基金等行为都在手机上完成时,手机也就成为了恶意程序或病毒的攻击对象,对此,我们不能排斥让生活越来越便捷的各种智能手机个软件,加强防范意识和防范行为,让手机的便捷既能为我们所用又能保证手机安全。
手机安全隐患与日俱增
手机时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骚扰电话,只响一声就挂了,经常都收到推销保险、基金、股票的电话,短信方面也常有代开发票、购房等内容出现,这样的骚扰防不胜防、数不胜数。家住成都的李先生这样说道,对这些事情也已经习惯了,只是不去理会就行了,但是经常出现有时候还是会觉得很烦。
诈骗短信与电话也是常有的事,刘小姐告诉记者,常常会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银行卡号,让转钱过去,有时还谎称自己是房东,当然这样的短信一看就是骗人的,也不会理会。可以这些垃圾短信经常充斥在手机里,看着着实很郁闷。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是骚扰诈骗电话的重灾区,据腾讯手机管家上月30日在成都发布《2014年2月手机安全报告》显示,四川省保险理财类骚扰电话用户举报量仅次于广东,占全国比例6.79%,高居全国第二。
手机安全一直备受大家关注,也有很多因为手机短信或电话被诈骗钱财的案例,但是这些垃圾电话短信却一直难以避免。现在的手机安全软件会标记通话电话的类型,快递、推销等都会有显示,这方便了大家的辨别和过滤,可与此同时,这些电话却从未消停过。
据腾讯手机管家指出,截至目前,腾信手机管家用户日均超过200万用户电话标记,每月举报的垃圾短信数量已经过亿。而在四川,诈骗电话与广告推销是用户标记最多的两大类型,分别占比为20.48%和18.72%。
根据今年2月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2013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2013年全年,被用户标记的各类骚扰电话号码约4.22亿个,被标记的骚扰电话号码日均活跃数量为230万个,其中响一声电话以51%的比例位居骚扰电话数量的首位,广告推销电话占比为21%,而诈骗电话的占比约为18%。
2013年全年,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总共收到用户举报垃圾短信总量约为4.46亿条,360手机卫士全年共为用户拦截各类手机垃圾短信971亿条,较2012年垃圾短信拦截总量的712亿条增长了36.4%,平均每天拦截垃圾短信2.66亿条。其中,广告推销类垃圾短信占比约为66%,资讯信息占比20%,违法信息和诈骗信息分别占比7%和5%。
不仅如此,随着手机的互联网等各项功能的相继完善,手机病毒等威胁安全的问题也让大家十分担忧。
当我们用手机在APP上购买基金保险时,又或者我们用支付软件、银行卡在手机上购物付款的时候,如果病毒入侵,财产信息被泄露,那将会带来一定的损失。在手机越来越便利的情况下,用户也越来越担忧,各种信息都在手机上面,如果一旦被病毒感染或者手机丢失,那么手机里面的信息如何保证安全呢?
从腾讯安全管家发布的《2014年2月手机安全报告》可以看到,大量与金融财产相关的APP被病毒感染,其中,基金APP中有12款被感染,4款是被“银行扒手”入侵;理财类的APP中有82款被感染;而含有“投资”关键词的APP中,有38款被感染;含有“保险”关键词的APP中有19款被感染。
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到,与财产相关的APP的安全令人堪忧,手机在不断方便大众的同时,也让那些病毒有了可趁之机。此外,用手机购物支付的时候,也有不少人担心会将银行卡信息泄露。
记者询问了身边的一些朋友,都认为用手机做涉及财产的事情时,内心是很担心的。但是也仅仅是担心而已,不管怎样还是要用,抱着一点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的。也有人说自己不用这些便捷的方式,比如微信支付开通了之后,还是因为担心安全而不会使用,更不会将银行卡绑定在微信上。
手机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而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手机越发智能化,随之而来的手机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曾经在电脑上存在的各类病毒也在向手机扩张,手机的使用环境也随之恶化。
近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公布了《2013年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环境有所恶化,生态污染问题亟待解决。指出,安卓平台恶意程序数量呈爆发式增长,2013年新增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样本达70.3万个,较2012年增长3.3倍,其中99.5%针对安卓平台。
其中与用户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恶意扣费类和资费消耗类恶意程序占总数的85%以上,手机安全受到极大威胁。甚至一些手机应用商店、论坛、下载站点、经销商等生态系统上游环节也受到污染,下游用户感染速度加快。
而此前360发布《2013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也显示,2013年全年,安卓平台新增恶意程序样本67.1万个,较去年增长4.4倍,用户感染恶意程序9747万人次,较去年增长了88.3%。
其中资费消耗、恶意扣费、隐私窃取、诱骗欺诈类恶意程序的感染最高,分别占到感染人次总量的46%、21%、21%、和8%,用户手机感染恶意程序后面临直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达到近7成。
手机现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除了传统的打电话发信息与他人联系沟通之外,上网、看电视、游戏娱乐、购物、理财等环节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全面、与人们生活联系愈发紧密的同时,手机安全隐患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手机安全防护
近段时间,一些平台发布了手机安全报告,从这些报告中可以看到,手机安全问题呈现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当手机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之后,恶意软件、病毒感染、骚扰诈骗电话等等事件层出不穷。但是不能为了避免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就舍弃便捷手机软件不用,我们需要做得是加强安全防护意识和手段。
目前恶意软件和病毒都是伴随用户下载的一些应用而来的,对此,就有专家建议,用户应该通过官方的安全正规渠道下载应用,而不能随便在一些网站上下载。这样软件的干净就能更有保障一些。
不过,此前央视曾报道过,一些专门供手机用户下载应用软件的平台或应用市场中,也有含有病毒的应用。对此,应用平台应该确保其软件的安全性,若软件的上游都被感染了,那么流通到下游会给众多手机用户带来安全隐患。
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全面,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手机用户尤其是年轻的用户群体对手机的依赖性特别大,除了利用手机的社交、娱乐功能之外,还利用手机随时随地逛网店买东西。手机支付也越来越普及,与此同时,类似于“盗信僵尸“等紧盯用户手机钱包、网银、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支付类病毒开始一步步对用户的支付安全造成威胁。
在网上购物付款的时候,会受到支付软件或者银行发来的交易确认短信,而这已经成为木马攻击的新目标,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和防范。
手机用户安装手机安全软件能对这些病毒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现在有多种手机安全软件,这些软件会标记来电类型,若是推销等垃圾电话会一目了然,而且也能够对垃圾短信进行过滤,保证手机不受垃圾的干扰。另外,手机安全软件也能对手机安全、手机访问的页面、下载的内容等进行病毒和恶意软件查杀,对保证手机安全有一定作用。
目前有一些软件可以提高手机的防护功能,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手机用户自己的防护意识,对收到涉及财产、安全的短信和电话要谨慎,小心求证之后再进行操作,在支付的时候也不能粗心,小心翼翼地确保了安全再执行。
手机软件平台的开放性使得软件开发者越来越多,由于软件上线审核不是非常严格,很多开发者对于权限并不重视,会无意或有意地加入一些“功能”。甚至很多安全APP的权限设置里会包括读取私人通讯率、短信等,这就是典型的滥用权限行为,对用户来说就是安全隐患。
此外,对手机的安全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尤其是在手机支付等涉及财产的方面。之前火热的二维码支付在上个月被央行叫停,也就是因为其安全性存疑,但是对于有隐患的新兴事物最重要的是加强防护措施,确保安全。
对于手机安全的保证,需要强有力的监管,也需要应用开发者以及应用商店的检测保证,更需要用户自身的警醒意识。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4G时代即将来临的时候,在生活越发便捷的同时,手机的安全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近日同洲电子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960E安全手机,提出了一种自主免疫操作系统的办法。这款手机搭载的是960OS+安卓双系统,其自主研发的独立操作系统960OS使用C、C++语言进行编写,从根本上杜绝了不法APP的二次编译行为。
这款手机还兼容安卓系统,对所有安卓的应用都可以使用,两个系统可以自由切换,同时双系统应用和数据是完全隔离的,即使安卓系统被病毒感染也不会影响960OS系统的安全。这就从系统层面隔绝了病毒和恶意软件的侵扰,保证了手机的安全。
不过目前这款手机才刚刚发布,具体的性能和对病毒的隔绝是否真的那么有效还需要时间来观察。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手机安全的一大进步。
目前,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全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联系也越发密不可分,用户的各类信息也越来越多地与手机对接,由此而来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令人欣慰的是,各方都在为手机的安全作出努力,无论是在监管层面上、软件层面还是系统方面、用户自身,都十分注重手机的安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性能也或将一步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