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跟随海南省作协代表团到华东三省采风。枕河而居的江南古镇,我最喜欢。走过小桥流水人家作派的周庄、木渎,但每临一处,心境却都不同。
周庄
周庄是我们行程中的第一个江南古镇。遗憾在于行色匆匆,不过,缘分也是在这匆匆的旅途和不凑巧的雨天之间发生了。那天中午饭后天上下起了大雨,我们只好躲进一间茶楼。
这间茶楼是周庄最有名的“三毛茶楼”。茶楼的主人张寄寒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家了。据说,张寄寒和三毛有不浅的交往。客人多的时候,张楼主亲自泡茶、送小点心,招呼客人。没客人时,他也落得悠闲自在,独享无事乱翻书的那份惬意。他写过一本散文集《母亲的三道菜》,里面有江南农村生活的场景,有他与各地游客交往的故事,也有三毛给他的书信,影印挂在墙上的一句话:“真好,周庄有你在!”是三毛对张寄寒由衷尊敬的表白。
长篇大论的表达,大多是做给人看的。三毛这句“真好”,清清淡淡,却能透出两人之间无言的相知,让人得有体会。
当年,三毛来周庄,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张寄寒从陪同记者处了解得知,写成散文《三毛在周庄》,寄给台湾杂志社,委托他们转交给三毛。一个月后,他收到了三毛的回信:“下次,我再来,我去找你。烦你替我找个小客栈,住下来,好不好?住三五日再走。”张寄寒就此回信:“我替你找一条小船,荡漾在故乡那井字形河道上,在那浩瀚的南湖里,观赏南湖秋月一景;或在那急水江畔,遥望气势磅礴的急水扬帆。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带你去张厅居民家吃一次别具有风韵的阿婆茶。”然而,三毛却失约了,三个月后,她不能再来了……
张寄寒开了这间茶楼后,三毛的照片、三毛的信件、三毛的书,这些都深深表达了他对三毛的怀念。(王琼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