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静
有人说:“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要做人。”一个不做官的人,尚且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看来做官的人就更应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了,否则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官、正直的官。
为官者如何做人呢?一是人格,二是胸怀。
人格是为官者的品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目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衣冠、照镜子、洗洗澡、治治病”适用于每名为官者。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有些人把糖衣炮弹作为经营的商品,瞄准了为官者头上的乌纱帽,为达到让其“低头”的目的,会不择手段地用物质不断诱惑,这时候就是考验为官者的品德与定力了。为官者是否具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否拒腐蚀,永不沾;是否面对裙带的缠绕、露骨的奉迎、昂贵的贿赂,而抬起昂贵的头颅,大事小事都不丧失党性原则,这就要考验为官者的人格了。
胸怀是为官者的“宝剑”。成大事者必有宽广的胸怀,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忧乐观,目光远大,心胸坦荡,正确对待奉献和索取。在这方面,古往今来有不少仁人志士做出了楷模。屈原为了楚国的前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诸葛亮为了蜀国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面对白色恐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陈毅被困梅岭,弹尽粮绝,想到的不是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他们的胸怀可用八个大字形容:忧国忧民,为国为民。胸怀体现人品。心胸狭窄的自私者一心想的是谋私利,追逐的是“乌纱帽”、“安乐窝”,不惜拿权力去做交易,用权力去换票子。这样的官,无论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最终都没有好下场。相反,把个人利益置于度外,时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为了人民和党的事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群众中来,群众中去”,扑下身子干实事,这样的官才是一个真正的官,才是一个“真正的人”,也才会被人民所拥护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