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0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昔日“带头大哥”没落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样本企业之华远

  ■ 赵卓 报道

  

  和任志强的鼎鼎大名相比,华远在地产界的排位简直惨不忍睹。

  尽管2009年以来全国楼市一派欣欣向荣,地王频现、楼价飞涨、预计今年跨入千亿俱乐部的房地产企业至少有六家,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都赚得钵满盆溢,华远地产却背道而驰,至今还在为百亿的门槛苦苦挣扎。

  

  昔日“带头大哥”

  

  在任志强还未功成名就的时候,华远一度也是中国房地产界的大佬。

  30年前,任志强出任北京市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建设部经理,几年后的任志强成了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华远集团公司总经理。

  20年前,北京华远集团率先与香港华润集团合资,合资后的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在香港股市上市的地产公司,创造了房地产企业利用外资高速发展的奇迹。至2000年华润成为万科大股东时,华远公司总资产达80亿元,净资产达30亿元,累计税后利润达15亿元,资产、销售额、开发量等指标连年居北京房地产市场前茅,即使在全国来看也是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其资产总额却是万科的数倍。

  “南万科、北华远”一时风头无双。

  之后华远脱离华润系单飞,自2006年起,华远地产积极开拓外埠市场,在青岛、西安、长沙等地开发楼盘,2008年8月28日,华远地产与幸福实业进行资产重组,实现借壳上市,成功登陆A股市场。尽管华远重回资本市场,尽管任志强借助微博名声大噪,但是华远始终未能再现往日辉煌,甚至沦为末流。

  2012年,万科实现销售金额1412.3亿元,而华远这一数字仅为56.2亿元。

  即使不和万、保、招、金这样的大鳄比较,在几家北京本地的房地产企业中,华远表现也是最差劲的。

  同在A股上市的北京城建,2008年营业收入为24.4亿元,和华远的营业收入大致相当,但是2012年北京城建实现营业收入66.84亿元,净利润10.95亿元。

  而同为北京西城区国资委控股的金融街地产,2007年,从42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起步,至2012年,实现签约销售额20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72.3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9亿元。

  每当记者问及规模增长乏力的问题时,任志强总是表示不屑,并在微博上吼道:所有上市公司中,有几个净资产回报率比我更高的?少拿销售额规模说事吧。

  尽管有钱荒难贷等客观因素,但是在目前已经公布业绩的房地产股中,还是有2/3的公司净利与去年同期相比继续上升。

  但时至今日,跨入千亿俱乐部的房地产企业估计至少有6家时,华远还以不到50亿元的销售额徘徊在第四梯队,连房地产TOP100强的榜单都不曾挤进去过。

  

  土地储备成软肋

  

  任志强曾对媒体表示,对于华远地产,他的定位更倾向于将其打造成一个“小而美”的公司,但现在“小而美”的公司遇到挑战。

  而记者采访的券商中,都将土地储备不足列为华远最大的问题。

  小汤山、通州、顺义、回龙观……华远多年来在北京土地市场上屡次受挫,自2003年北京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以来,至今其在北京土地公开出让市场上只拿到了三块地,几近从北京楼市出局。

  华远确实运气不佳:华远与华润分离之后,土地资源被剥离,制约了后续发展,2008年上市后国内房企融资又不放开,难以从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买地。

  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资本市场不仅对华远说NO,对其他房地产企业也是一样,另外,华远作为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控股的企业,在融资方面比民营企业更有优势,而华远本身还是北京银行和招商银行的股东之一。

  作为北京银行的股东,华远的母公司北京市华远集团有限公司在2012年三季度末持有北京银行9978.84万股,位列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的第七位,任志强本人也是北京银行的董事。

  资料显示:从2009年到2012年6月30日这3年半的时间里,华远从北京银行的拆入资金共计约15亿元。

  尽管任志强一直看涨楼市,但华远在土地市场的表现实在不佳:直到2010年11月,华远地产才拿下位于通州区梨园镇的地块,这是华远时隔7年后首次在北京公开市场上拿地。2011年北京土地市场遇冷,很多地块都是底价出让,甚至是流拍,但华远在北京依然寸地无收。

  2012年四季度,北京楼市回暖,地价也随之高涨,华远才缓过神来,2012年12月31日,华远地产以10.05亿元的高价拿下北京市通州区梨园地块,溢价率为491%,创下三年来北京土地市场的最高溢价率。

  2012年11月至今的不到一年时间,华远已经先后在北京和西安低调斩获五幅土地,总计拿地支出为26.5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