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曾经是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技术公司之一,有人说是谷歌的出现让雅虎走向灭亡,也有人说是其它原因。
事实上,雅虎也确实帮助行业塑造了现代基于数据的网络世界。比如雅虎对Hadoop的贡献,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网络公司都在运行Hadoop,如果没有雅虎,Twitter、Facebook和Netflix虽然会存在,但一定与现在大有不同。
现金牛雅虎
是如何变成一个金矿的?
如果说有什么是雅虎从不会出现问题的地方,那就是用户。在雅虎鼎盛时期,它有超大量的用户,这也意味着有很多人会浏览网页广告,甚至会产生一些点击。大约有十年时间,雅虎都是由广告营收和创新来主导的,这也意味着当时雅虎能够拥有巨大的现金流及数据信息。
雅虎没有浪费这些诱人的数据,它们使得不少计算机科学家为之加入了前雅虎首席数据官Usama Fayyad成立的雅虎研究部门。这在当时其实并不简单,因为许多工程师认为雅虎看重广告运营超过技术,更别说计算机科学研究了——而这正是Fayyad的工作,要改变雅虎的这种形象。
在过去一些年中,在与微软和谷歌的竞争中,“我们系统取得过胜利,”Fayyad认为在人才方面也是一种胜利。虽然雅虎提供给研究员的金钱明显比其它公司少,但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才,是因为它拥有非常多的有趣的数据提供给研究人员进行实验,这是前Bing时代的微软所不能比拟的。同时,也比谷歌能够给更多机会给研究人员发表成果。
传统的在线广告模式只是售卖广告位,通过页面的总访问数来向广告主体现价值。2004年Fayyad加盟雅虎时,恰逢谷歌风头正劲,而那时的雅虎,banner广告仍然是营收的主力。而加盟后的Fayyad花了很长的时间,通过精准投放使在线更加有利可图。也使得雅虎这个现金牛逐渐成为一座金矿。
雅虎用来做精准广告的广告位在总库存中所占比例很小,但由于能够给特定人群展现特定的广告,这些精准广告位反而能够获得广告主更高的投入。Fayyad很意外广告主在这上面花钱很慷慨。
Fayyad加盟雅虎时曾表示精准广告的目标是每年能够实现2000万美元的营收。当他离开雅虎时,这个数字增至5亿美元。一位负责雅虎广告产品的前员工表示,在他09年离开雅虎时,当年通过数据系统实现的现金流已经达到7亿美元。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被当作是一个销售工具,”他解释到。每周至少有一次,他的团队需要直接面对客户及合作伙伴去解释为什么精准系统能够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你只能讲雅虎邮箱的诸多新功能”,他补充说到,以此来暗示普通的广告投放在用户面前可能很难引发点击。
搜索:由漠视到发力追赶
表面上看,一家公司专注于在线显示广告并没有什么错误,只要公司能够保持较好的收益即可。但对于雅虎,显然这会要求雅虎扮演好一个媒体公司的角色。因此,雅虎的使命就变成了创造更多的内容,比如文章、游戏、邮件、搜索引擎等,这些都是留住用户、吸引广告的东西。
曾于2004-2010年工作在雅虎的David Ku认为在执行层面上,雅虎丧失了自我。David Ku曾经是雅虎的广告产品副总裁,目前在微软担任在线服务部门的企业副总裁。没有人能够确认雅虎是一家媒体公司,还是一家搜索公司,还是一家技术公司,或者是其它什么公司。并且,在角色定位上“来回折腾”也使得团队逐渐丧失了凝聚力,最终丧失了自我。
不少人认为雅虎早期投入到搜索领域的资源仍然不够多,这种争论没有实际意义。毕竟,雅虎拥有了自己的搜索引擎,而且成绩还说得过去,所以我们不能说雅虎不知道网络搜索的价值。但,雅虎确实也不了解搜索的价值。“搜索对于雅虎的一些人来说,是长期战略层面的产品,这些人对此充满激情。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包括CEO,他们理解不了。”Ku透露。
Ku之所以这么说是有根据的。至少第一CEO Timothy Koogle在1995-2001年担任雅虎的首席执行官期间,曾在2000年将雅虎搜索外包给谷歌。Y Combinator创始人Paul Graham在2010年曾写过一篇措辞严厉的博客,博客中写了一些他在1998年雅虎收购其创业项目Viaweb之后看到的问题。其中,关于雅虎对于搜索的冷处理,他写道:
“我记得曾在1998年年底或1999年年初的某个时间告诉过David Filo(雅虎创始人之一),雅虎应该收购谷歌。因为我和公司里的大多数程序员都使用谷歌搜索替代了雅虎搜索。他告诉我这不值得担心。搜索方面的流量只是我们总数的6%,而我们每个月的增长是10%。搜索不值得做的更好。”
当然,不仅仅是Timothy Koogle,2001-2007年间担任CEOTerry Semel也曾错失过机会:2002年未能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谷歌。另外,Terry Semel在2006年也曾有机会以10亿美元的价格拿下Facebook。
如果当初Terry Semel收购了谷歌……
最近几年,我们逐渐能看到,谷歌围绕搜索作出了不错的成绩。“我的天,门户对于吸引用户来说并不是必要的啊。”对于一些人不仅仅把搜索当作一个商品功能来看,Ku认为雅虎的反应就是这样的。“搜索是有望成为起点的。”
所以,2003年左右,雅虎也开始一定程度上的拥抱搜索。当时的CEO Semel收购了另一家处于崩溃边缘的搜索公司Inktomi,并基于它来打造雅虎搜索业务。到2005年,雅虎的搜索业务已经比较可观。Usama Fayyad认为雅虎在两年的时间,实现了谷歌10年做的事情。
“虽然我们的搜索产品很烂,但我们没有因此损失用户。”前CTO Stata表示。
在搜索业务中迷失
雅虎之所以流失用户是因为它并未能够真正做好搜索体验并找到、发展自己的商业模式。如果希望通过销售广告位来赚钱,搜索是个绝佳的途径,因为用户能够通过搜索框明确的告诉你他们在寻找什么。“在精准广告领域里最有价值的就是明白用户的‘需求和意图’,” Ku解释道,“意图就是收益。”
广告正式进入搜索领域的主要模式是付费搜索——付了广告费的“搜索结果”会出现在“真正的搜索结果”边上。直到2007年,雅虎的方法都是只给出价高的广告主展现机会。而谷歌的做法,Stata称之为“从根本上使之更好”,通过对内容进行估值,并统计用户实际点击率来定价。
谷歌的算法方法,使得“付费搜索”的广告点击率成功提高,同时让用户、广告主都能够愉快接受,这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广告收入。而广告收入则用来继续拓展渠道,包括与DELL的20亿美元工具栏合作、向Mozilla基金会注入数亿资金最终成为Firefox的默认搜索选项,而那时正是Firefox逐渐成为主流浏览器的时期,“他们拉了谷歌一把,”Stata说。
这时雅虎也注意到了工具栏的重要性,因为在雅虎进行的一项研究中,他们发现人们会随手使用他们面前的搜索栏,不会刻意考虑搜索结果的质量如何,Bassel Ojjeh表示。Bassel Ojjeh的研究小组提交了研究结果,但是“高管们什么都没有做,”他说,“在那个时候,竞争已经宣告结束了。”
更为糟糕的是,当时雅虎的付费搜索使用了一个大规模的Oracle数据库,一旦宕机,恢复时间需要36个小时。每次宕机都会造成数千万美元的损失,Ojjeh表示,而且宕机还比较频繁。
为了反击谷歌,Semel准备了一个名为“Panama”的史诗级项目,该项目旨在重新建立雅虎付费搜索的形象。但最终,该项目的推出迟于预期,在2007年才推出,虽然提高了一些收入,但想要以此来拉近与谷歌之间的差距仍然远远不够。而这个项目还在其最高峰的时期占用了公司约2000名员工的巨大资源。
Ojjeh认为正是由于一些类似Panama这样的项目几乎消耗了整个公司的资源,使得公司不具备在其它地方实现创新的能力。
Ojjeh并没有像其它雅虎人一样对Panama这个在搜索领域PK谷歌的项目有很大的兴趣,虽然这是雅虎表明在另外一个领域的企图心。Ojjeh一直认为雅虎应该不断扩大自己在在线显示广告上的领先优势,随后的事情也证实了Ojjeh的担心:谷歌收购DoubleClick之后,雅虎由领头羊沦为了追赶者。Semel本该在担任CEO时收购DoubleClick的,结果没有。
Ojjeh说的Panama之外的一个系统是Apex,这是一个自动展示广告的系统,该系统来自于雅虎重金收购的Right Media。雅虎希望通过收购Right Media来抗衡DoubleClick。
(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