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运用“大数据” 协力造精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扎实推进质量提升活动努力打造精品车桥

  ■ 宋慧萍

  

  2012年以来,面对重卡市场的微增长态势,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结合《大数据时代》的思维理念,创新质量管理思路,扎实推进质量提升活动,努力打造精品车桥。2013年1-9月,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质量KPI指标0公里PPM同比下降81%,杜绝了批量质量事故和错漏装问题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实现了各项质量KPI指标的全面达成。

  

  完善数据管理

  实现质量“零缺陷”

  

  2012年下半年以来,襄阳工厂全面执行数据管理,并通过汇总分析数据找出改善重点,每周二、四召开两次工厂质量信息会,各车间、职能科室正职参加,工厂领导对会议议题进行讨论,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在完善数据管理之初,如何从缤纷繁杂的质量不良数据中,找出关键的要素,从拥有数据,到分析预防。襄阳工厂质量管理团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结合《大数据时代》的思维理念,创新质量管理工具,确立了以战略思维、目标聚焦与战术运用的有机结合,通过把数据、技术、思维相统一,强化数据化管理和坚定的执行力,推进全方位预防式质量管理模式,努力打造东风德纳车桥质量管理品牌。

  襄阳工厂质检科认真梳理近三年来后工程不良信息台账,运用数据工具和分析,敏锐地抓住了影响后工程不良的“桥总成错、漏装不良”两大要因。襄阳工厂质检科埋头图纸找数据,一鼓作气把数千个常用桥总成质量管控数据全部输入在两张表中。通过推进质检员作业标准化,开展桥总成分解计划确认表和桥总成出货检查表,工厂全面杜绝了批量桥总成错漏装不良和桥总成与整车尺寸连接不良的质量问题,实现了质量“零缺陷”;重要的是,还锻炼了质量管理团队、找准了质量改进的方向、积累了质量改善的经验、赢得了工厂内外部客户的尊重,也进一步坚定了襄阳工厂质量管理团队质量改善的决心。

  

  强化过程管控

  确保客车新品质量

  

  2013年以来,襄阳工厂质量管理工作更加注重过程管控,严格工艺纪律的执行,推行质量预知训练活动,建立全方位的预防式质量管理模式,指导车间开展分平台、分客户、分批次的桥总成自检活动,通过提高产品可靠性,立足质量改善,维护客户关系,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客户的价值,杜绝了批量质量事故和错漏装问题的出现,实现了各项质量KPI指标全面达成。

  打造明星业务,驶向市场中的“蓝海”。客车车桥作为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当前及未来重点市场的主要增长点,襄阳工厂针对个性化、差异化、小批量的新品桥装配,建立健全“新品评审管理办法”,组织工厂质检科、工艺科、生产车间成立了评审团队开展现场评审,提前介入工程变更管理和过程管控,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系统性质量问题,有效杜绝了错、漏装等质量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全方位了解客户需求、倾听客户心声、满足客户需求,拓展了车桥横拉杆、轮端免维护功能,开发了混合动力、电动车桥等新能源车桥,全面提升客户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不仅提升了老客户主流整车厂家的市场份额,还成功地进入山西大运、集瑞重卡、五洲龙、比亚迪等新兴整车厂家的供应链。

  

  注重质量培训

  打造团队质量文化

  

  今年10月份,襄阳工厂线边纳入不良实绩129PPM,相比1月份的539PPM下降了76%。1-9月,工厂级质量改善课题完成8个,质量小改善课题完成85个。

  专业的人,才能做好专业的事。襄阳工厂分管质量工作的副厂长徐刚认为,培养一批专业的质量管理人才,是开展各项质量工作的基础和保证。通过造物先育人,由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最终保证产品质量。2012年以来,襄阳工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桥总成质量控制、全数品质保证、重保知识培训、新品评审制度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培训人员达500多人次。

  质量改善团队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围绕PDCA循环,攻克重要课题,加强质量改善团队的共同学习,襄阳工厂通过年初的课题发布、每月的课题跟踪、年中的课题发表、年终的课题总结及不间断的质量培训活动,使改善团队追求目标一致、学习内容一致、学习时间一致。通过以上这些做法,襄阳工厂逐渐形成了“共识、共鸣、共振”和“同心、同力、同赢”的团队质量文化。

  

  新闻链接

  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时代》的作者之一舍恩伯格将之定义为“不用抽样调查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分析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对海量数据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并且从中提取出有意义的讯息。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可以扎扎实实地用数据说话,打破直觉和思维定式;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可以让人们对未来进行“预测”,通过对所有可能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并由此预测出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