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优先股制度对市场影响有限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特约评论员 肖玉航/文

  从A股市场相关政策变化来看,优先股目前已经成为证监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部分大投行已在积极联系客户筹备发行优先股,银行和电力行业的大型国企有望率先发行优先股。从动向来看,优先股配套方案有望出台,但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优先股对市场的总体影响较为有限,投资者应理性看待为好。

  从法律与实践的角度并结合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特点,笔者认为尽快修改公司法、证券法,在法律上承认优先股的地位后才可能顺利实施。从市场研究的角度来看,此举可能是中国股票市场IPO停止时间较长,而大型银行或大型公司再融资业务需要资金且应对债务风险等因素所致。

  所谓优先股是相对于普通股而言,主要指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优先股是公司的一种股份权益形式,持有这种股份的股东先于普通股股东享受分配,通常为固定股利。在公司分配盈利时,拥有优先股票的股东比持有普通股票的股东分配在先,而且享受固定数额的股息,即优先股的股息率都是固定的,普通股的红利却不固定。

  研究发现,优先股在股利分配、公司解散等虽然保持着优先的地位,但这却是有代价的,就是优先股股东除非涉及到优先股赎回等特别议案,不能参加股东大会,优先股一般不上市流通,也无权干涉企业经营,不具有表决权。因此对于一般不能上市流通的优先股而言,其对A股的影响却非常有限,至少在当前的市场阶段内。从美国情况来看,优先股大力发展于90年代,且不上市流通,但对比同期美国市场规模变化来看,优先股的规模可谓是非常有限。

  笔者认为,优先股提及的时间为IPO停止发行且未来中小企业IPO占据份额较重、经济债务风险演变较敏感的时间段,一方面大型企业需要再融资,另一方面市场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发行优先股的考虑或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稳定市场波动的一种较好方式,而稳定的市场并非能够激活市场,因为市场总体受经济环境、上市公司业绩、金融环境、债务风险、资产泡沫、军事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从目前A股市场来看,融资功能大幅度降低,而一旦没有或融资功能大幅度减弱,证券市场中依据融资发展的大型公司发展的动力就会丧失,风险可能爆发,这是当今中国股市面临的最大问题。但现实市场是一些大中型公司融资要求强烈,此时优先股发行,当然可以缓解公司融资压力,尤其是因为缺乏资金而面临困境的一些企业。

  其由于流通性质不佳、相关优先股配套的溢价赎回、转换制度等仍有待于建设,因此短期内其实施的可能性不大,这需要管理层工作效率或法律法规方面的快速配合,否则,优先股的实施或时间后拖。由于优先股可能会暴露出大型企业现金流及增加企业资金成本,因此虽然可以阶段影响刺激一下,但从未来稳定性与巨额融资、债务风险现实情况下演变等来看,其中期不确定性较高,短期或有继续炒作,但时间不会长。

  目前而言,优先股政策的变化需要密切观察,但从历史、中国A股市场现状及大的经济周期、IPO政策等变化来看,虽然可能产生题材式波动,但其全面激活市场的概率较小,也可以说优先股制度推行与否对A股市场的影响极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