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破解乡镇物流“囧”态之思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中共平昌县委党校 孟圣贤/文

  去年平昌县把300公里县乡道路改造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千方百计筹资6.5亿元,仅用8个月时间就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改造任务,让沿线40个乡镇70万群众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岁月。新(改、扩)建公路980公里,新建桥梁8座、整治病危桥梁28座,交通建设总投资18.1亿元,建成通乡水泥(油)路420公里,通村水泥路630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3810公里,新建联网公路320公里,村道公路1164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今年平昌县计划实施通村水泥路418公里,已完成282.4公里;计划实施通乡联网水泥路82公里,已完成49.8公里;计划实施景区、园区道路100公里,已完成63公里。截止到目前,全县通村水泥路总里程达1686公里,通乡联网水泥路485公里。通过几届政府的不断努力交通状况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区乡修成了水泥路,为我县农民外出务工和农产品运输带来了方便,应该说是一件功德事情,然而通乡水泥路对拉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受益空间还大大存在,主要是农村公路客运收费及管理等方面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收费听证不务实

  

  以平昌县——青云乡为例,通乡水泥路修通之前,青云到平昌23公里泥石路收费7元,如今青云乡到平昌县城营运里程不到20公里(客车没有进入车站),当水泥路修好后相关部门在青云小学举行一次青云乡——平昌县车站,农村营运小客车收费听证会,当时很多百姓认为路修好了会降价,对听证会抱有很大希望,然而此次听证结果让百姓大失所望,价格还是以前的原价7元;现在已是10元。据知情者讲:参加听证的人员大都是当时营运司机的亲戚,以及平时出行坐车较少与司机有一定关系部分街道居民,而经常进城务工坐车的“背二哥”农民仅有一名代表!所以定价权基本由司机说了算。其听证结果让很多抱有希望的人大失所望。

  

  客运公司管理混乱

  

  平昌区乡客运统一挂靠私人客运公司,据小客车车主讲:他们给客运公司缴取一定数额的年费,其他事情就不再管理,当油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时,由国家给小农客补贴的燃油费,一些客运公司老板私自占有,或者克扣部分,导致小农客车主严重不满,于是将矛头转向消费者——加价。而另一部分知情讲:现在的小农客车最好过日子,不但自己想涨价就涨,每年一个车子还要领取国家的油价补贴近两万元;甚至还有的旧车子一年放在家里不搞客运就可以拿到国家的油价补贴,出现管理局面混乱;如今听证不到三年平昌——青云车费就涨到10元每人次,不到一米高的小孩也要买全票;其他线路的车主也依样画葫跟风涨价。对涨价行为面对消费者的投诉,相关部门也没有人去理会,而车主扬言他们涨价也不怕相关部门去查处。

  

  联运——变相垄断

  

  目前平昌所有区乡小农客车基本都实行联运政策,这是一项看似分工合理有序的营运,其实就是变相的垄断经营,不管你乘坐到那个线路区乡的客车,只要你一上车就得任意听从车主的宰割,从哪里上车沿途到哪里下车的收费标准,都是车主说了算,顾客没有讲价的权利,同时出门带一个小孩不管有好大,多高,是否符合国家出行坐车收费标准,车主想收多少钱(最低半价,没有免费)也由他们决定;而且整个线路所有的车主都一个标准。在暴利的背后衍生出许多怪相:平昌——青云的小农客车线路牌涨到了6——7万元人民币。办理一个运输管理线路牌究竟价值多少钱不得而知,一台新长安车的车价才仅仅4万左右!许多想进入参加竞争的人不能拿到线路牌,这仅仅是政府交通及相关部门的“规定”所引起连锁反应。

  

  天价收费带来的负面效应

  

  区乡小农客车的乘坐天价费,以平昌——青云为例:现在20公里左右收费10元,每公里高达0.5元。而巴中到平昌88公里,收费:目前23元;在平昌——青云收10元时仅收费20元,折合人民币为每公里0.2272元,是平昌到巴中营运客车收费标准的200%还远远不止(平昌到巴中客车还要收取过路费每个单程37元,另外每个车子还要收取进站管理费用)。目前平昌——巴中客运费为23元每人。天价乘坐收费一方面导致乡镇及公路远途农民种植的农产品,特别是农村蔬菜,鲜活产品滞销,蔬菜上市旺季时许多农民蔬菜卖不出去,很多菜农将蔬菜作饲料喂猪,严重影响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和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县城蔬菜供应严重不足,蔬菜和鲜活农产品价格暴涨,目前农村市场的蔬菜价格与县城市场蔬菜价格相差一倍以上;由此严重影响县城居民生活水平,对县城cpi的拉高产生很大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巴中市委书记李刚到巴中时提出破“三论”的主旨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改善我市投资环境,着力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市委党代会精神,抓住统筹城乡发展的契机,转变政府职能,交通及相关收费部门应及时废除不适应当前我县经济发展的相关部门规定,查处不合理收费行为;健全运管,监管机制,建议相关部门采取如下方式。

  一:政府搭台,民间集资,构建县城周围一小时公交圈。开通平昌至国光、五一、张公、荔枝、三房湾、坦溪,东门湾、尖山、等距离县城很近,以及潘桥,驷马水乡等新农村及旅游观光点和人流量多的地方的公交车,方便远途农民进城买卖和城里人出行,让农民种植的蔬菜能在县城方便上市,平抑县城蔬菜价格,让县城居民吃上价格合理环保的蔬菜,对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同时对改善我县投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二:多部门合作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农村公路收费检查工作;由发改局,交通局,路政大队,公安局等部门随时在参与检查农村公路收费和执法活动,坚决查处乱收费行为,让农民出行方便,真正感受到和得到实惠。

  三:健全农村客运管理和监督机制:对农村客运管理公司实行定期考核和检查,对有违规行为的公司以及乱收费行为的农运小车坚决给予处分或者取消其经营活动;同时发动全社会监督:监管部门在媒体,网络,公共场所加大宣传力度,公示监督电话,方便群众检举,监管部门接到检举后及时查处,全面净化农运市场。

  四:纯市场化运作农运市场:全县统一评估和调研我县目前农运市场,按目前市场核定相应路线价格和车辆数目,对相应路线运营线路牌照实行全县统一公开竞价拍卖,让更多有实力运营者加入竞争;坚决取剔农运市场由本地人垄断经营的格局。查处联运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行为,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