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互联网搅局 传统金融机构再生之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互联网金融之传统金融篇

  ■ 李婧暄 林晓丽

  蔡颖 张莫 王涛 报道

  

  为了拓展传统的销售平台,跟互联网金融比拼,近日,金融机构不仅首次将传统理财业务搬上了电商运营平台,还加入到了电商“双11”狂欢日中,比如11月4日悄然上线的广发银行网上营业厅,近期顺势推出“双11”专供理财产品,记者登录淘宝理财发现,该行打出“7%”格外显眼的理财产品吸引眼球。

  除广发银行外,光大银行(也于去年年底进入淘宝网店,其定存宝月销量达到5740笔;而9月份,民生银行和阿里巴巴合作;中信银行今年与腾讯旗下财付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紧接着又和万事达、银联等签订合作意向……

  

  趋势:传统银行将更网络化

  

  当前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各自的跨界竞争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垄断性的线下能力、金融专业能力以及强大的资本和客户基础。东方证券分析师金麟指出,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创新基因、更符合互联网精神的企业文化、监管套利和平台竞争的先发优势。互联网与金融企业都不可能扩张至对方的绝对优势领域,而交叠的战场上大企业的直接竞争会日趋激烈,但小银行与中小互联网企业反而会寻求合作共赢。

  银行利率的下调,让很多传统的银行业务和投资者纷纷寻求新的安全投资渠道,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中国银行业面临传统模式的变革。优选财富高级理财经理高雨认为,商业银行要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公司与其自身的关系,阿里小贷的成功得益于其拥有的海量客户数据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应与互联网金融紧密结合,一方面推进银行本身的数据驱动发展方式,另一方面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把控,从而二者实现互利共存的“竞合关系”。

  近日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在国内知名财经媒体就互联网金融话题撰文:“金融服务的网络化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传统银行业务平移、复制到网上。”同时,王永利建议银行应该实施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主动发展互联网金融。银行应该充分利用开放式平台、大数据等新的信息技术,对产品、业务、流程等进行全方位的重构,将产品和服务融入各种形态的网络平台与商业生态。金麟也建议,银行应该在对公或产业链上发力以及在高端客户方面发力。

  

  寻机:主动触“网”守住地盘

  

  “我已经深切感觉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彻底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生存模式。”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感慨道。不可忽视的是,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固有的业务发展方式已经构成挑战。

  最初,商业银行电子银行部在支付结算领域开展创新,比如推网络支付与手机收付款功能,如今,进一步开发出二维码支付、N FC支付、全网跨行收单等子产品,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都开始推出“微信银行”,这都是银行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第三方支付公司抗衡的结果。银行利用这些接通移动互联网的金融新产品的竞争,来稳住和扩大个人客户资源。

  与此同时,面对P2P网络借贷平台对企业客户资源的“分食”,银行也开始尝试线上信贷业务,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先启动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2011年9月,平安保险集团耗资4.2亿元打造网络投融资平台,即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简称“陆金所”),运行至今,该平台的业务模式正式P2P线上借贷,与其他的P2P公司业务操作方式基本无异,但在发挥投融资功能方面,陆金所则采取1笔投资仅针对1笔借款的“1对1”模式,以控制风险,并且,平安旗下的平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陆金所平台上的贷款提供偿付违约担保。

  面对金融脱媒的现状,银行迫切需要在线上整合自己的大数据库,包括个人和企业客户资源,正如建行电子银行部相关负责人坦言“建行通过善融商务做电商业务,最看重的不是这个平台是否能获得高额利润,而是能够积累大量的客户信息,包括资金流动信息,深挖用户价值。”

  对银行而言,守住现有的金融市场资源和地盘“触网”既是现实选择,也是未来银行创新金融产品以及推广产品的渠道和出路。

  

  契机:整合资源挖掘供应链

  

  “还没有一种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众多银行在尝试电商或者P2P等业务模式的感慨。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的优势在于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但如何做电商还属于“门外汉”。目前,银行搭建电商平台仅仅只是体现了平台的功能,与其他电商或者实体企业展开合作,让这些企业“入驻”到这一平台上,然后通过双方数据资源的整合,促进双方产品的精准营销,不过,难度还在于与多家企业的数据系统实现无缝对接。

  对银行而言,通过线上搭建的电商平台,不仅能够经营线上商品,还能实现其金融产品的推广,一方面促进其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的升级,另一方面还能够带来企业结算时的资金沉淀。以建行为例,该行“善融商务”的重心是B2B领域,通过B2B业务拓展供应链金融的需要。建行这一电商平台,被要求定期梳理公司条线的供应链核心企业,接下来就做一连串的营销,尤其是针对信贷客户。如此一来,在B2B业务展开的过程中,建行能够积累大量的客户信息,包括资金流动信息。

  借供应链金融机会撬开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出路,成为了多家银行的共同选择。申银万国一份分析报告指出,供应链融资的存款派生率非常高,一般都在融资额的100%以上。因此,这个融资需求所带来的客户黏性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个很大的机遇。除了建行外,民生银行涉足电商则是通过“体外培养”的模式,以前海作为根据地,民生电商同样瞄准了小微金融、产业链撮合。

  华夏银行设立的“平台金融”核心就是经三年自主研发出资金支付管理系统(即CPM系统),集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四大银行基础于一身,具有在线融资、现金管理、跨行支付、资金结算、资金监管五大功能,通过对接供应链核心企业、大宗商品(要素市场)和市场商圈管理方等平台客户的财务或销售管理系统,整合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将银行金融服务嵌入企业日常经营全过程,实现企业经营信息、交易信息、结算资金、信贷资金的整合与实时交互。

  “通过CPM对接,他们不仅可以紧密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关系,更能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同时高效地完成销售统计及资金结算工作。”华夏银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卢小群说。

  

  危机:除了战略求变别无他途

  

  “传统银行现在也在生成2.0的商业银行,也在转型。它不单单是存款,还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它是经过很多年的积累才形成现在这样。所以,互联网更多意义只能是渠道。很多人把渠道跟银行产品生产、产品供给混为一体,这样是有偏差的。”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认为,“互联网原本就是个渠道,而传统银行有三大功能:存款、贷款、结算,互联网完全转化成银行还有很漫长的过程。”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支付垄断地位正在被瓦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崛起和非金融企业借此涉足搅局,银行的业务模式也渐渐改变。除了参与竞争,银行已别无选择。

  “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技术门槛,只是缺乏数据的积累。而互联网公司,特别是电商在积累数据方面提前了一步,他们近几年在网络平台上积累的客户和交易数据对分析客户的行为非常有帮助。”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一些银行在缺乏数据积累的情况下,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值得尝试。从未来看,互联网金融的竞争更多集中在数据的掌控上,谁掌握了数据,谁就能利用积累的数据找到更多客户。”

  实际上,支付宝这类企业将来主要在个人消费终端会对银行有一些冲击,短期内,有很多比如私人银行方面的业务,网络金融暂时还难以替代。

  “银行是一种特殊企业,做金融产品这块有非常强大的团队做支持,比如说对产业链金融,或者供应链金融的上下游客户,实际上有多种产品可以交叉进行,然后使客户利益最大化,也使银行利益最大化,这或许是银行在参与互联网金融竞争所具备的优势。”董文标分析称。

  展望未来,银行或许还需要在战略导向上求变,实现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以有益合作代替恶性竞争的关系。与此同时,银行在已有价值主张、客户定位、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方面,都亟待构建新的价值网络,以重塑与目标客户及关联机构的关系,培育新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