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牛通社”:一家自媒体的创业之旅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特约记者 方言 金华报道

  10月28日,对于自媒体“牛通社”掌门人俞继红来说,又是忙碌的一天:上午赶到义乌参加一场互联网行业大会,其间恰逢阿里巴巴技术总监“鬼脚七”微博辞职:离开供职9年的阿里巴巴,今后将专注自媒体,同时兼职淘宝资深小二”。下午匆匆赶回金华,参加浙中最大的城市综合体“永盛购物广场”的开业新闻发布会,“牛通社”的现场图片发出不到一分钟,各类评论、建议便刷了个满屏,当场让“永盛广场”的企划经理惊呆了——从创业开花店的年轻小伙,到15年前金华房地产的第一批掘金者,从单车骑行南中国,到创办“全球最小、金华第一”的屌丝通讯社,47岁的俞继红最享受自己当下的“身份”:再怎么说,我也是一名媒体CEO!

  

  自行车牛人千里走单骑

  

  在浙江省金华市,熟知俞继红这个名字的估计有四千人,但眼下“牛通社”的粉丝、微友却有4万人。他们每天在手机上分享着“牛通社”发布的各种资讯,时事新闻、百科知识,娱乐快报、内涵美图,还有夹杂有一些错别字却袒露真性情、正能量的牛人日记,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均来自俞继红的自媒体“牛通社”。事实上之前人们给他贴的社会标签主要是:成功的房地产商,云都健身俱乐部总经理,中国自行车第一牛人。2012年1月,俞继红历时5个月,跨过浙江、江西、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藏和青海八个省(市、区),穿越珠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长江、雅鲁藏布江……独自骑行12000公里最终到达西藏。

  十几年前俞继红通过开发房地产掘到了第一桶金,没有了金钱之虑后他开始考虑转型:人生最快乐的事是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帮助更多的人。他的梦想是:“在路上!”2012年1月10日,他骑着单车从金华出发,历时150天实现了一个人一辆自行车的环“南中国”梦想。这一举动当时受到全国数百家媒体的关注,新浪、网易、搜狐、腾讯等网站都纷纷报道了他的经历。

  万里走单骑中,俞继红见过最美的214国道风景,骑行过中国最长、最险的318国道,他被凶猛的藏獒追赶,差点在川藏线东达山悬崖公路丢了性命。一路艰险,一路孤独,俞继红将每天的行程与感受在个人微博和论坛上发布,以此向家人、亲友报平安叙见闻。他的骑行经历“千里走单骑”帖子,在“广众网、大金华、新金华、19楼”论坛里炙手可热,点击量高达38万次之多,许多网友被他的精神所鼓舞,了解到了“俞姆斯特朗”(俞继红的网名)这个牛人加狂人。

  经历了毅行和网络的双重考验,俞继红自己都没想到,原本只是属于他个人的一次率性“出走”,却能够受到那么多的关注,可以点燃那么多人的激情。他开始朦胧思考,以此为契机,把自己所拥有的、所追求的正能量更大范围地传递出去。

  

  立志做“中国自媒体第一牛人”

  

  从西藏回来后,俞继红随同5173董事长张秉新一起去日本考察。在日本,他发现地铁、小酒馆甚至电梯里,几乎都有人随时随地在用手机玩一种即时聊天工具,类似于国内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今年4月,已经应邀担任5173首席战略官的俞继红谢绝张秉新,从上海5173总部回到金华,开始运用智能手机打造「自媒体」“牛通社”,只有一个人的全球最小通讯社就这样“开门大吉”了。

  由于俞继红之前在金华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发布渠道一经打开,微友、网友就结伴而来,但熟悉的朋友毕竟有限,从一个媒体来看没有数万的用户基数是难以立足的,让“牛通社”拥有足够的粉丝成了当务之急。俞继红一个人带着一个手机、一台IPAD,四处奔走在金华的各大活动、会议现场,开始了创建“牛通社”的艰苦历程。俞继红说,这个过程并不比骑行西藏容易,用“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首先把自己的亲戚,朋友以及以前论坛网友一网打尽,然后再凭借自己驰骋商海多年的人脉积累,说服社交圈里的每个人成为他的粉丝。就靠一个人,一张嘴,一双腿,加上恰逢微信在今年4月迎来爆发期,短短数月,“牛通社”粉丝量就达到了3万人。

  “牛通社”最初发布的主要是一些发生在身边的突发新闻,俞继红觉得自己最适合做新闻爆料人,因为“牛通社”有3万信息爆料终端,但缺少报社、电视台的专业采编队伍,不可能深挖新闻背景,同时智能手机的特点也注定粉丝及时、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比如金华丽晶大厦门前发生重大电动车车祸、金茂大厦发生跳楼事件等,“牛通社”都在第一时间发布了信息,有图有真相,一下引来了传统媒体的关注,许多媒体记者主动找到他成为他的忠实粉丝,金华第一次由微信组织的社会捐赠、微营销培训,都由“牛通社”一手策划、举办。今年8月,“4名中国公民在阿富汗喀布尔遇害失踪”,这一重大消息经国家媒体发布后,“牛通社”立即跟进,发布“曾在金华做建材生意的李斌也是遇害人之一”。原来李斌的弟弟也是“牛通社”粉丝,当天傍晚,中新社的全球通稿在报道这一国际新闻的同时,“牛通社”三字也因此向全球传播开去。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快速新闻反应后,“牛通社”的影响力节节攀升,粉丝量也进一步增加到4万人。包括金华广电总台、江西瓷都晚报在内的传统媒体,纷纷前来取经,甚至远在法国政治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也成为“牛通社”的海外爆料人。一些“牛通社”粉丝开始利用这个平台发布求助信息,如丢失的手机、钱包竟能通过“牛通社”找到,自媒体强大的服务功能开始显现。随着粉丝量逐渐提高,一些小微商家的业主也开始找到“牛通社”,想请俞继红出谋划策,运用“牛通社”的影响力帮助提高商家知名度。这种“微营销”就是以移动互联网为沟通平台,通过有策略、持续性的线上线下沟通,建立和转化、强化顾客关系,实现客户价值的一系列过程。本来一心想做新闻爆料平台的俞继红,意外又从中嗅到了商机。俞继红认为,只要把“牛通社”的自媒体平台打造好,粉丝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自然水到渠成会出现赢利模式,互联网时代造就了众多传奇,说不定牛通社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5173,9158。

  

  归零创业再出发

  

  过去所有的财富都是云烟,人生最大的财富在于你能够帮助多少人,俞继红再创业的雄心又一次被点燃。金华本身互创业的氛围不错,尤其是互联网行业。上世纪末以来金华诞生了许多国字头的行业网站,后来又产生了5173、9158等行业领军企业,IDG、华登、新浪等风投机构也在金华孵化了多个好项目。金华的淘宝卖家数量和年交易额全国领先,荣登全国十强网络城市。在与金华一批小微企业主的接触过程中,俞继红发现,商家很需要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但又没有人力、物力去维系,而微营销可谓最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如今金华提出打造“智慧城市”,乘着这样的东风,他义无反顾地扎进互联网世界,把移动互联网将当做自己再创业、再起航的方向。

  “我如果开着奔驰去拜访客户,那不是太让对方有心理压力了?所以我放弃了豪车,腾出了自己在市中心的房屋当办公室,与小微商家打成一片。”微信平台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个即时通讯工具,目前“牛通社”的平台就好比在腾讯租了间房间,俞继红觉得会受制于人,因此尽管“牛通社”没有赢利,他也要不惜代价地去创建一个自己的手机应用客户端软件。现在,一个属于“牛通社”自己的APP手机应用客户端已在搭建。俞继红认为,做移动互联网产业不能急功近利,需要花时间培育,也许3年也许5年,只有脚踏实地做出用户体验完美的产品,才能赢得好口碑,才会实现赢利。

  创业者是孤独的,而一个曾经拥有财富却主动归零的创业者,更值得社会尊重。牛通社每天一早的天气预报提示里,传递的就是一份正能量:叫醒我起床的不是闹钟,而是伟大创业梦想,当我们抱怨没有鞋穿时,居然有人连脚都没有!俞继红骑行西藏的半年时间里曾经刻骨铭心地体味过独自前行的落寞。而在眼下的这条互联网创业路上,他再一次体会到孤独、无助与迷茫。人过中年的他,却依然执着地行进在路上,带着曾经骑行川藏线的勇气与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的豪迈,他渴望在移动互联网行业里再一次标注他的人生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