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明确了改革的五大内容,包括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等。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仅为12个左右,而日本、韩国超过50个,大多数新兴市场千人拥有的企业数也为30个左右。导致我国企业太少的因素除了大的商业环境之外,公司法设立过高的门槛恐怕是中国千人企业数远远低于日韩等经济体的主要原因。
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是新一届政府转变职能总体部署和改革方案中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准备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青年们如此作何评价?这项政策进入具体应用时又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专家观点:
这是尝试性的一步,值得肯定
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公司资本登记制度门槛过高,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中国经济的变化和创业环境。尤其不能适应小微企业及创新型企业的成长要求。
马光远表示,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降低公司资本的门槛,“不仅顺应广大市场主体的热切期盼,有利于扩大社会投资,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而且符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兴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微观干预。”是真正的制度红利。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企业注册局局长周石平在10月23日召开的西博会上表示,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仅是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起点。周石平介绍,公司注册资本改革为认缴登记制,是公司资本制度更为深刻的变革。创业者可以将创业成本最大限度降低,但依然要有公司运作最基本的投入。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投资服务局招商主管颜巍在微博中感言,“取消有限责任公司3万元、股份有限公司500万元注册资本的限制,是政府为支持创业走出的尝试性一步,这也将为创业者提供更为宽松的创业环境”。
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大民律师也对记者从法律角度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杨大民说:国务院确实无立法权,后面应该有法律条文的修改与完善。但是这一决定降低了创业者的门槛,给他们带来了跟多的机会,有利于没有资本积累的大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公司。接着杨大民提醒创业者:“这一决定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有限责任公司是以资本金作为承担责任基础的法律主体,比如一家注册资本为1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若是欠了12万元的债,那么可以申请破产,拍卖资产清偿债务。现在取消这个门槛,那么创业者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可能对外承担的是无限连带责任,就是说如果破产了,就得用个人资本还债。所以,后续必须有相关法律规定出台,约束这类公司,对其他市场主体负责。”
创业青年:门槛降低是利好消息,但是更期待简化手续
28日下午,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区工商局门口遇到了前来领取营业执照的吴先生。吴先生向记者说,他注册了一家装饰公司,由于注册公司需要办理的事务太繁琐,他选择了花费近两千元钱,由会计师事务所全权代理,自己只关心验资的问题。
吴先生说:“创业初期事情很多,虽然现在手续并不难办,但是实在没有时间精力去挨个跑,光是银行验资就要等十几天。”吴先生进一步说,“就验资一环节不知困住了多少创业者”。
吴先生向记者坦言,早在前几年,自己就有注册公司创业的想法,但那时资金不足,所以一再搁置。这两年,积累了一些钱,有了第一笔创业资金就赶紧启动了自己的创业计划,注册一个公司。
在一家网站从事运营总监的刘亮一直关注创业资讯,听到这个消息跟记者做了这样的分析:“从这个政策发布以前,国家一共经历了两次重点变革:第一次是放宽最低 10 万元注册资金的限制,调整为 3 万;第二次是这次,不设最低限制,由国家发展趋势来说,注重国内的经济发展,而技术创新、营销创新、思维模式的创新,给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更多机遇。相信在政策上,国家也不会只限于这些内容,还将继续延伸,会有更多创新型企业、项目成为国家准支柱性产业,对国家的整体战略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对于那些‘地下党’(无地址、无注册、无资金)来说,这绝对是个好消息,终于可以‘正规化’,这样,在税收方面,国家也是能有很大起色,同时也能相关产业带动就业。”
从事APP开发的砹点科技有限公司CEO纪伊凡表示:“创业行政门槛的降低,虽然简化了自己的创业流程,但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来创业,竞争会加大。”
黑龙江东宁县黑山野菜加工合作社负责人邰乃成告诉记者:“企业注册资金门槛取消对我们准备创业的青年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消息。但是随之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因为没有注册资金准入限制让人们无法知悉公司真实情况而影响信任度。此外,除了注册资金之外,注册公司手续简化也是我们很期待的变化。不知道这方面会不会有相应的政策跟进。”
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无疑也是对社会青年的帮扶政策之一。但是因为刚刚实行依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将持续关注。 (任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