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对做好打假破网工作的几点建议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陈明 李伟

  

  “打假破网”为打击制售假烟网络案件,其工作重点是针对假烟网络案件。而根据《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售假烟网络案件标准》定义为:制售假烟网络是指非法生产、购进、运输、储存、销售烟草专卖品,联系紧密,分工明确,组织严密,以非法营利为目的,具有一定规模和网络化特征的制售假烟违法犯罪团伙。它不同于一般的售假案件,此类案件涉案金额较大,涉案人员较多,售假窝点不止一处,拥有多辆非法运输车辆。他们分工明确,组织严密,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由于此类案件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大,在打假工作当中,特将其与一般的卷烟打假工作区分开来,作为专卖打假工作重点。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如何才能做好卷烟打假破网工作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提高识别假冒卷烟能力

  和案件经营能力

  

  真假烟识别是作为烟草专卖执法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试问作为专业人士,连真假都无法正确识别,又如何对制售假烟行为进行打击。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可以从各单位抽取一到两位作为精英尖子进行培训,通过他们在日常工作的传帮带,逐渐帮各单位人员掌握,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保密作用。 

  由于个案涉案人员、犯罪实施的方法和手段、假冒卷烟的品牌、涉案数量和涉案金额等因素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因此,卷烟“打假破网”工作也就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经验。执法人员应当在平时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在案件经营过程中,有经验的同志应该结合实例对信赖的战友进行教导,传授破案技巧,受教的同志要学会结合个案,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对案件进行综合分析,找准案件侦破的突破口,方能挖出隐藏在案件背后的制假售假网络,从而全面提高整个单位专卖队员在案件经营方面的能力,进而在卷烟“打假破网”工作中取得实效。

  

  建立可靠有效的情报信息网络

  

  情报信息是案件破获的基础,如何提高专卖人员的情报搜集工作效率。一是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情报线索信息网络平台,能够让各地区专卖人员迅速获得第一手情报资料;二是加强情报搜集与专卖人员绩效挂钩,提高其在情报搜集和筛选方面的积极性;三是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互通,避免同在一栋楼,却无信息沟通;四是拓宽举报通道,单位的力量毕竟是孤立单一的,只有通过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对售假行为进行打击,这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强化与公安机关的合作

  

  在案件经营过程中,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由于执法权限的限制,很多工作是不可能单独完成的,需要公安机关的全力协助。因此,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与合作,对涉及假冒卷烟生产和销售的网络案件,尽量争取公安机关的提前介入。这样做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公安干警能充分利用其所学专业优势和丰富的办案经验在案件经营过程中给烟草专卖执法人员提供必要理论和实践指导;其次是在关键的时候可以动用公安机关的刑事侦察手段和刑事强制措施,对违法犯罪行为人进行控制,防止案件在经营过程中“流产”。

  

  斩断假冒卷烟的流通渠道

  

  假冒卷烟制售其最终必须流向市场,无论其如何掩盖,必然会在市场销售过程中留下蛛丝马迹,而我们日常工作的大半时间是用于市场日常监管,因此要断除假冒卷烟的流通,加强日常监管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工作。在笔者看来提高日常监管效率,无非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联合内管部门监管销量异常的零售商户。充分利用内管工作成果,了解本辖区卷烟销售情况,确定重点品牌的销售动态,每月盘查两次卷烟商户库存,分析商户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实施重点监控。二是监管卷烟销售大户。卷烟大户辐射面广,尤其在县域卷烟大户,其主要批发各类商品,而其下线通常为村级小店,消费者对卷烟的识别能力弱,在长期的生意经营中容易受到不法因素的侵蚀。执法人员应尽量掌握销售大户的经营场所、仓储地、运输车辆等基本情况,必要时安排专人监控,发现违法行为立即查处。三是监控重点区域。车站,火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以及村级小店是卷烟打假工作中的重点区域,这些区域要加强巡查力度,防止假冒卷烟的泛滥流通。四是监控无证商户。无证商户随意性大,没有合法的经营手续,他们无法从正规渠道购进卷烟,所卖卷烟多是非法渠道购进或是假冒卷烟。我们要充分利用烟草工商联合工作机制,抓好劝导和取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