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证监会开微博褒贬难定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特约评论员 肖玉航

  从近期资本市场关注度来看,中国证监会开通网上微博引起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2013年10月15日,证监会官方微博即“证监会发布”同时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和腾讯网正式开通,并进入试运行。对于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利用网络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与投资者保护,这还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次。笔者观察业界与投资者方面的观点来看,实际上存在着褒贬难定的认识。

  我们从微博的定义与发展来看,实际上微博在我国的发展也仅是近几年的事情。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并实现即时分享。

  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亿,2012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7亿,微博成为中国网民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

  从中国证券市场近年发展来看,投资者微博、经济学家微博、财经报刊类微博等可谓遍地开花,但从资本市场最高监管层的角度来看,由于相关信息管理制度及敏感性,很少能看到监管部门的官方微博。笔者查阅了国际资本市场中的美国、英国、德国等证监监管方面的此类微博,还没有发现以官方形式出现的微博情况,最多是以管理层领导个人开设的微博,因此中国证监会此次官方微博的公布,从某种程度上开了证监部门首开微博的先例。

  对于此次中国证监会官方微博的推出,实际上积极的意义非常明显,比如证监会开通微博可以有效减少谣言对市场正常运作的干扰,更加方便了投资者的交流,这也表明证监会越来越公开、透明的态度和决心。同时,一些投资者反映的重大问题有可能受到管理层的重视而进行相应的追查,进而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相对于国际资本市场而言,成熟度不完善,许多信息的发布、传闻的出现等都说明管理层与投资者的沟通障碍明显。此次微博的发布至少能够在某些领域向前迈出了一步。

  诚然,作为监管部门微博也存在一定的运作问题,而从微博本身的属性而言,微博发布的信息往往没有完整性,一些微博用户的发布具有随意性作为监管方很难做到完整性与对随意性的区分。同时证监会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机构,实际上也存在重大信息的变化性,如果发布的信息与实际很短阶段内出现变化,那么就可能形成误导,出现较大的法律纠纷,而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只是适用于个人,同时政府机构微博同样适用。

  比如《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因此对于官方微博的开通,一方面要认识其积极意义,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局限性和信息难以完整度与市场变化等方面。

  总体而言,笔者对于证监会开通官方微博的做法表示肯定,至少它传递出与投资者沟通或保护投资者的一种鲜明信号。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官方微博是个非常严谨的事情,同时要考虑各种法律与信息传播规定,其局限性与完整性、及时性并不可能通过微博完全实现,甚至一些信息的发布有可能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相反的情况,因此如何改变相关问题与管理,则需要相关人员、经费并持续不断的投入,从证监部门建设来看,不可能出现大的资金与人员投入到此类领域,这是造成业界与投资者对此褒贬不一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