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蔡梦藜 报道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已板上钉钉,而这除了成为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利好外,也让部分专家学者对世界经济板块的格局是否改变产生了疑问与思考。2013年5月,一名香港自由撰稿人撰文《上海自贸区,香港怎么办?》,认为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后将对香港的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该文章认为,金融方面,香港的短期优势仍将继续一段日子。毕竟香港自有一套货币及法制,也有长久以来熟练的金融和法律训练,对中国而言是一个缓冲。可是在长期,上海的自由贸易园区必然有一番新气象。金融方面,随着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区内的金融服务需求将大增,给予上海方面巨大的发展空间;相对地,香港历来所足以自豪的英美法制和商业习惯,在中国崛起的大图景之下、特别是在东亚三国的商业文化中,却未必具有太多的优势。到那时候,不只上海将占有东亚的金融中心地位,前海的建设也应已就位,香港的金融业将岌岌可危。
随着中国逐渐掌握产业链的上游,东亚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意义将由免税区、招商引资,转变为更平等的产业互补,主要对象是发达的日韩,上海的自由贸易园区可能配合这个发展方向。回顾香港,在地理上更面向东南亚,然而在可见的未来,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仍将在产业链的下游,要么向中国输出廉价产品,要么让中国的资金进驻当地,不论何者,香港的自由贸易港地位在过程之中不具备太大意义;真正需要自由贸易区的,反而是这些国家(地区)。
因为香港的金融业前路艰难,与一片向好的上海相比,是此消彼长。其实不用说未来,仅仅是过去数年内地企业来港上市造成的资金流亦已经饱和,新企业来港的潮流已暂歇,一旦这笔资金流被消化,香港金融的业务暂时还难以看到新的出路。目前,香港金融业约6成资金来自内地,要是这一大笔的资金转移他处,对香港金融业的打击是可怕的。
持“上海威胁论”者,远不止这名香港自由撰稿人。包括国内许多媒体谈到上海自贸区,也会不自主地联想到香港。即便是媒体的新闻通稿,也把上海自贸区比作政府在中国大陆内设立的一个“香港”。此外,多位专家曾表示,中国庞大的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光一个香港不够。上海和香港两个中心的发展可以把存量的盘子做得更大。因此,上海也建起了迪士尼乐园,并在浦东建立免税购物区,用于分流香港内地游客购物的压力。同时也与香港形成了竞争。
另外,上海和香港的定位也皆是国际型金融中心。香港依托国际市场,定位于高端服务业,而上海则依托中国大陆的实体经济,嫁接低端制造与国际高端制造,并使服务贸易与制造业对接。业内人士认为,“上海模式”较之“香港模式”明显更加实在。况且,内地游客到上海一趟,不用办通行证,买张机票和车票即可自由出入,方便程度大大优于香港。一旦上海自贸区建成,极有可能将中国东部、北部甚至中西部的购物群体分流至此。对香港这个目前背靠13亿人口的唯一免税天堂造成强烈冲击。
上海自贸区“无损香港地位”
不过,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上海自贸区对香港而言,所谓的影响力事实上无足轻重。香港这个百年来形成的亚洲第一大都会,在整个亚太区域也曾遇到过新加坡、东京等多个挑战者,上海在90年代以来,对香港的种种挑战也不无存在,但香港的地位并未曾有过改变,将来也不会因一个小小的上海自贸区而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就认为,上海与香港各有特点,中国需要不同的金融服务。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此前,上海的保税区只对货物交易开放,而此次自贸区的重点则是在金融、投资准入、服务贸易领域扩大放开等方面的探索,这将进一步提高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竞争力。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卢进勇介绍道:“此前只做到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在自贸区设立以后将做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
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公开资料显示,在1900~1980年的这段时期中,除了1970年和1980年,每隔5年,香港都名列“十大国际银行中心”。20世纪70、80年代之后,香港成为除纽约、伦敦外外资银行最多的第三大银行中心。业内人士表示,上海设立自贸区对香港的影响不会很大,朱民在达沃斯论坛期间亦表示,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不会影响到深圳前海以及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需要不同的金融服务,香港有它自己的特点。它是一个国际化的金融中心,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香港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而上海则接近中国经济的实际发生地点。总体而言,上海、香港都应该服务于中国整体的概念。
业内人士认为,香港是自由港,享有行政权、立法权,比上海的自由度大得多,竞争上也有主动权,“另一方面,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尝试早已开始,但到目前也只能说是形成了一个雏形,所以短期之内难以形成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威胁。”况且,上海自贸区仅仅是上海市内一块很小部分的区域,面积不过20多平方公里,与之前的保税港区、综保区无异。要与整个城都是个自由港的百年香港匹敌,无异于小题大做。
上海的目标是新加坡?
而实际上,上海在保税港区、自贸区的建设中,也并未将香港作为假想敌。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的《上海综合保税区运行情况》(以下简称《情况》)材料中也明确提到,将以新加坡等国家为竞争对象。
《情况》显示:全面推进亚太营运商计划。以新加坡等国家为竞争对象,在总结多种类型实体性总部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于2012年12月启动了亚太营运商计划,推动首批20家跨国公司统筹贸易、物流、结算功能,进一步集聚经济要素、扩大辐射半径、提升资源调度能力,逐步发展成为实体运作的亚太地区总部。今年将与这20家企业完成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工作,搭建全国首个海关监管系统与企业内部数据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监管平台,提升非贸易项下税务出证的便利性,并研究制定个性化财政支持政策。
2012年12月,上海综合保税区亚太营运商计划启动,目标是用3年时间,将有条件的区内企业,培育成为统一负责集团总部在亚太区范围内具有订单销售、物流运作及资金结算等功能的实体运作型营运总部。
而新加坡模式,则与香港模式拥有截然不同的特色,尽管新加坡和香港有很多相似之处,都位于东南亚,处于同一个时区;都以华人为主,都曾被英国殖民者统治过;都是世界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航运、航空业发达,有很多跨国公司,经济繁荣;都是城市型经济体,基本没有农业,服务业发达;都高度依赖对外贸易;都有十分健全的法律制度,都是世界闻名的购物天堂,对进口商品实行低税率。但就产业结构而言,新加坡却与香港大有不同。
消息显示,香港服务业占GDP的比例为91%,制造业的比例为3%。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香港的生产型企业基本已迁至内地,剩下的主要是服务业。香港在金融业上超过新加坡,香港的银行数量达143家,而新加坡为113家。在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存贷款额、股市规模及交易额等方面,香港都胜于新加坡,凸现出香港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此外,香港的服务业也胜过新加坡,香港是世界税率最低的地方,其综合税率仅为16.5%,低于新加坡的18%。而在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服务业占70%,制造业占25%,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家,一直在努力保持制造业的比重,防止产业“空心化”。新加坡的电子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这与上海这座既有丰富制造业、有着力依托制造业打造金融中心的理念极为相似。
上海自贸区仍困难重重
只是,不论是追赶香港还是超越新加坡,上海目前还仅仅是一个牙牙学语的雏形,前方的道路仍曲折,面临的艰难仍多而繁杂。
在自贸区概念刚一提出后,就有人质疑,28公里的土地能做什么?一位参与方案调研的官员表示,28平方公里太狭小,难以承载综合改革的内容,并且示范和辐射意义不大。因此有学者提出“更开放一些”。
资料显示,执行细则将涉及: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开放、投资管理改革、金融改革以及行政改革等几方面。其中涉及整合各类海关监管特殊区,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创新和转型升级;试点人民币跨境贸易和离岸金融、离境退税等政策;拓宽外商金融投资范围,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以及准入前国民待遇,鼓励贸易与金融、航运、物流、制造、会展等产业融合;试行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保税仓单质押融资等业务以及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大宗商品交易、技术进出口交易、跨境电子商务等。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小小的自贸区,对自贸区以外、上海市以外的企业,影响很有可能并不像人们预想的那么强烈。一位专门做外企并购投资的律师认为,如果只在28平方公里之内开放,对外资企业来说意义不是太大,自贸区范围太小,除非打造第二个陆家嘴。
上海自贸区主要鼓励服务业和金融业,对制造型外企来说,他们的业务如果与鼓励类产业无关或是市场不在上海地区,那么是否进入自贸区,区别并不大。
更为揪心的,则是上海当下疲软的经济。近几年,上海经济一路下滑。2011年,上海GDP增速为8.2%,全国倒数第二;2012年增速为7.5%,全国排名“垫底”。浦东新区的增速也明显放缓。有媒体曾报道称,上海已渐失长三角“领头羊”的风范。其改革动力不足,趋于保守的气息让一些跨国公司高管感到不快。
而这一次自由贸易区的试验,也不是政府“4万亿”的蛋糕,各个地方去抢蛋糕。有专家指出,这一次,中央一点蛋糕都没有给,只是放权、松绑,蛋糕靠地方自己去做,你能把蛋糕做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这是这次改革的特点。不像一些地方政府理解的那样,等着中央给政策红利,没有捞到具体优惠政策,就认为感觉很虚。
李克强总理也曾表达过类似意图:“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因此,业内人士认为,上海自贸区要达到人们预想的效果,还需要地方政府埋头苦干,动用智慧和实际行动将蛋糕做到足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