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企业“升级版”要摒弃“粗暴管理”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赵建 国企高管

  把“粗暴”等同于“魄力”是对工程企业管理根深蒂固的误解。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会固执地认为善于“耍粗暴”的领导善于驾驭大局、熟略运筹帷幄。而更令人担心的是,这种现象在建筑行业极为常见。

  在建筑企业,一些拥有高学历、有学识的企业管理者,一旦走上了主管的岗位,却很快变成了骄横跋扈、粗暴不断的“凶神恶煞”。而这种“蜕变”其实源自一种简单、普遍的判断:他们认为下属员工和劳务队都有欺软怕硬的心理,如果“太好说话”就会被视为软弱,“狠一点”才有威慑力。

  这种理由乍听似有道理,然而却经不起推敲。把管理等同于“威慑”,把威信视为“听话”,而忽视制度体系的构建、人格魅力的培养、管理艺术的创新,只能使企业管理处于一种低层次、难以持续的状态。而粗暴无礼、轻视员工努力、孤立“异己”的行为只能戕害企业的活力,也是建筑行业一些企业管理粗放、创效低下的主要原因。

  更让人担心的是:如果擅长“粗暴管理”的人进入企业高层,极容易让人们把他们的成功与其粗暴的行事风格联系起来,从而被更多的人模仿。

  马克吐温曾经过:“远离那些贬损你的人,真正伟大的人让你觉得你也可以变得伟大。”

  粗暴管理对员工自信的摧毁、人格尊严的侵犯,这种粗粝模式对个体的持续伤害、贬损和恐吓,最终将侵害员工心理和健康人际关系的构建,而由此编织的恶劣工作关系导致的情绪压抑,将毫无疑问的反射回工作环境中。

  有调查显示:有76%的员工会因为粗暴对待而不能专心工作,创造力被明显压制;有20%的人会因为被粗暴对待而辞去工作;有10%的人会有意地以各种方式进行报复。

  建筑企业的“粗暴管理”实际上是粗放管理的“冰山一角”。更多的事实证明:企业执行力的不足,根源上是企业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企业主管管理素质的低下,而和“骂不骂娘”没有太大的关系。

  当前,企业要打造管理“升级版”,其实就是要以最简朴的方式抵达科学状态,体现在对战略的准确把握、机制的完善构建、员工的和谐共存、效能的全面释放。管理领域的研究结果证明:“表扬与激励”比粗鲁指使他人收获更多,而“鼓动”人们参与决策比对他人行为自上而下的“命令控制”更具激励性。

  管理大师杜拉克曾告诫企业界:每一次的失败都是管理者的失败。实际上,管理者的权威来自他能否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而打造让员工自尊自信、积极参与的环境,必将会产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