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0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进口转基因大豆国内份额超八成 成美对华出口最大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近日,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张晓平透露,2012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价值达130亿美元,已超过波音飞机,成为美国对华出口价值最大的单项商品。这个数字,对于出口商来说是一项可资炫耀的成就,然而对于中国主产区的大豆从业者而言却是难以抚平的伤痛。事实上,作为大豆原产地的中国,超过八成的市场份额已由进口转基因大豆占据。”

  现状

  进口转基因大豆国内份额

  超八成

  “去年国产大豆产量1290万吨,进口大豆5838万吨,我国大豆市场的现状是,对外依赖度很高,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超过八成。”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告诉记者。作为大豆的原产地,我国大豆自给自足的历史却早已远去。从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于1982年在华开设办事处至今,进口大豆在与国产大豆的较量中,逐步抢占了大多数市场份额。近十几年来更是增长迅猛,进口大豆的数量从1996年的111万吨增至去年的5838万吨,16年增加了50多倍。而最近的消息称,2012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价值130亿美元的大豆,美国大豆已经超过波音飞机,成为美国对华出口价值最大的单项商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戴景瑞向记者表示,价格优势是进口大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产区的大豆都是机械化生产,产量高,生产成本低,因此价格便宜。此外,进口大豆含油量高、出油率高,国内的油脂加工企业喜欢用进口大豆。

  根据近期的市场报价,进口大豆约为每吨4100元,而国产大豆的价格则为4500多元。

  绝大多数油脂加工企业已停产。原本收购国产大豆、保障农民种植效益的油脂加工企业如今也是自身难保。王小语表示,黑龙江的油脂加工企业目前绝大多数已经停产,其中,200吨以上加工能力的88个工厂里,目前仍然在开工生产的也就只剩下五六家。

  黑龙江宝清县三江油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史学忠告诉记者,他的工厂的年加工能力在1000吨左右,原来有上百号工人,但是今年春节后一直就没有开工。目前,在他的工厂里看不到一个工人,车间里的设备因长期无人使用而落满灰尘,原本用于存放大豆的库房里也是空空如也。“进口豆贱,咱们贵呗。”史学忠认为,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的价差是黑龙江榨油企业无法生存的主要原因。

  争论

  转基因之辩

  我们的餐桌安全吗?

  对国产大豆捍卫者来说,国产大豆相对于进口大豆的优势在于其是非转基因的天然产品,而进口大豆则绝大多数属于转基因产品。

  王小语是转基因大豆的反对者,他认为:“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可能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而国产大豆,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安全性,舍弃安全的产品而去使用有争议的产品,是不适宜的做法。”

  上月,黑龙江大豆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国内肿瘤高发区与转基因大豆油消费区域存在高度相关性。报告发布后,马上引起社会各界一片哗然,随后多名食品安全领域的权威专家反驳称,推断毫无依据。

  王小语对此回应称,该报告虽没有科学实验来证明,但所作出的推论并非凭空捏造。他希望相关专家能顺应百姓的利益诉求,向百姓展示有关转基因安全的论证报告及过程,并进一步推进转基因安全性的科学实验。

  外界随后解读称,黑龙江大豆协会代表着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的利益,上述报告是为了抵制进口大豆的冲击,挽救濒临崩溃的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教授对记者表示,我国政府批准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据他所知,世界范围内没有因为使用转基因大豆而带来危害的真正案例,此前的所有反面例证都经不起事实和科学的检验,最终被否定。在生产转基因大豆的美国,民众所消费的也基本上都是转基因大豆。

  “对转基因大豆的争议,实际上是因为群众的不了解,在传来传去的过程中妖魔化了转基因产品。”戴景瑞认为,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质疑其实都是谣言。

  另据戴景瑞介绍,国内的转基因大豆处于“准吃不准种”的状况。目前,美国转基因大豆的基因已经转让给中国使用了,中国的转基因大豆研究也进展良好,但是国家层面尚未批准使用,不允许种植包括大豆在内的转基因粮食作物。

  前景

  像保护大熊猫那样

  保护国产大豆

  面对国产大豆“丢疆弃土”的现状,黑龙江大豆协会的副秘书长王小语忧心忡忡。近年来,包括他在内的黑龙江大豆行业人士,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呼吁保护国产大豆。

  “像保护大熊猫那样去保护国产大豆”,该协会曾在一份建议中提出这样的观点。而具体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天然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对保护区种豆农民施行目标价格补贴,对大豆加工企业实行动态补贴措施等。

  在王小语看来,进口大豆存在着过度和过量的问题,冲击、挤占自主大豆产业的发展空间。近年,沿海的加工产业不断扩张产能,而黑龙江产区的大豆却卖不出去,需要国家来收储收购。

  王小语认为,国际企业向中国出口大豆,其最终目的是抢占自主产业的发展空间,挤垮国产大豆,最终实现垄断。因此我国应留存一个制衡手段的筹码,否则将来会受制于人,而保护国产大豆、发展自主产业就是这样一个争取话语权和定价权的筹码。因此,他认为:“保护自主大豆产业比保护大熊猫还要重要。”(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