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0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职场轮回无以言退:淡定看待CEO的退出与复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看到马云、史玉柱复出的新闻时,不要太惊讶,这是职场的轮回,也是商业逻辑使然。一群无法言退的CEO们构成了别样的商业群像。

  2013年5月23日,宝洁宣布再次聘用雷富礼为CEO。宝洁董事会认为,“最好的选择是重新聘请前任首席执行官雷富礼继任,他是唯一有资格的候选人”。常理看,雷富礼2000年——2009年担任宝洁CEO做出重大成就,麦睿博是最得力的干将,是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雷富礼退休,麦睿博接任CEO顺理成章。

  看到马云、史玉柱复出的新闻时,不要太惊讶,这是职场的轮回,也是商业逻辑使然。一群无法言退的CEO们构成了别样的商业群像。

  成功体系崩塌

  “48岁以前我的工作是我的生活,48岁以后希望我的生活就是我的工作”,马云2013年5月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团CEO时如此畅想着退休生活。这样的表态其实不新鲜。 迈克尔戴尔39岁时、沃尔顿56岁时、张忠谋74岁时都曾畅想过惬意的退休生活。但时势比人强,所创企业会在自己离开时陷入危机,这是不曾想到的事。各方利益体挟裹着自己出山,这是未曾想到的事。更重要的是,这群企业家面对曾经给予他们成功的体系有崩塌的危险时,维护这一体系成为了最迫切之事。如果说辞任CEO是顺势而为,因为成功体系崩溃,重返CEO则是不得不为。

  业绩极其糟糕是成功体系处于崩塌中最明显的表现。麦睿博上任宝洁CEO3年以来,市场增速并不理想,遭遇到来自股东的不满,屡遭股东“弹劾”,这是雷富礼不得已再次出山的背景。迈克尔戴尔重任CEO时的形势更严峻:2007年戴尔公司面临自1984年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市场份额已连续5个季度的收益低于市场预期,“全球最大PC厂商”的头衔被老对手惠普公司夺去。李宁2012年7月、梁建章2013年2月重新主导公司一线业务,都是所在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创公司成功之本受撼动,公司文化遭受侵蚀,这是创始人不得不重掌大权的另一因素。如果说雷富礼是宝洁董事会的选择,经过宝洁董事会成员的说服而重新担起大任,把过去积攒的全部声名作为赌注押给未来,那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则是自己按捺不住,以重振公司文化为旗帜,大刀阔斧地在公司实施新一轮的变革。

  50年的企业经营历程,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很少有过败笔,卸任CEO试图彻底退休是最惨痛的经历之一。1974年,沃尔玛全美扩张之战正酣,为了给公司功臣罗恩迈耶更好的发展机会,沃尔顿决定退休。“由于我们所需的技术和复杂的系统,当时我的确感到罗恩对公司的未来是绝对关键的。于是让罗恩当了总裁吧,我退居二线。”沃尔顿在自传中如此回忆道。

  没有意料到此后沃尔玛的发展态势不妙,沃尔顿退休后不久,公司政治愈来愈明显,公司成员被划分为明显的两大阵营,许多新来的年轻人站在董事长兼CEO罗恩一边,老的商店经理则支持总经理、老沃尔玛人费罗尔德。

  在任何公司内,有些人即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仍有需要离开的时候,这就是商业现实。派系之争已经侵害到公司的经营管理,沃尔顿终于无法忍受。1976年6月的一个星期六,沃尔顿宣布重新担任董事长和总裁,该事件被称为“周六夜的屠杀”,随后沃尔玛经历了离职潮,三分之一的高级经理层离职而去。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是因为“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这一理念遭到破坏而愤然重返的。台积电一向是台湾岛内知名的最佳雇主企业,员工福利、劳资关系都是模范。受2009年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台积电以年5%员工淘汰率之名行裁员之实,当时台积电离职员工跑去张忠谋家前举起白布条,抗议公司亏待了他们,造成外界震撼。

  张忠谋一回任就立刻公开道歉,承诺将回聘遭到解雇的员工,而不愿意回公司的员工,可获得10万到50万新台币的关怀金。此举不仅让台积电重新获得大众的信赖与尊重,员工齐心努力交出的好成绩,更让投资圈高举双手投入张忠谋的怀抱。

  如果把重返CEO的创业大家们仅视为救火队长,那也太简单无趣了。事后来看,沃尔顿的“退”并不是百分之百甘心。马云给不可或缺的功臣陆兆禧“让位”是否也有一点点不得已?被誉为“携程四君子”的梁建章、季琦、沈南鹏于2006年先后离开,由范敏完全主导,解释为完全的心甘情愿或也牵强。梁建章的回归可以解释为,形势大变,权势又有不同的倾斜?

  回归是最好的选择?

  霍华德舒尔茨是1982年9月作为一名市场经理到星巴克工作的。那时,星巴克并不销售饮料而只出售咖啡原豆和研磨咖啡粉。但意大利之旅让舒尔茨寻找到了咖啡之魂,他认为咖啡代表着浪漫,咖啡店能打造出人们的第三空间。此后,他便为赋予浪漫精深的咖啡店开遍全世界而奋斗不已。在经营自己的意式浓缩咖啡吧“天天咖啡馆”不到两年,舒尔茨收购了星巴克全部的6家门店,从而打造出今日星巴克帝国之雏形。

  舒尔茨说:“星巴克是我的生命,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根本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其走向崩溃。”他认为,2007年开始,星巴克过分追求增长的弊病显露无疑,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不再受重视。用舒尔茨的话来说,再次担任首席执行官是最直接的方式,这样才有权制定必要的变革决策,并看着它们得以实施。

  在星巴克30余年遭遇的最大危机面前,离开CEO职位7年后,舒尔茨决定帮助企业重新回归核心价值,不仅要恢复良好的财务状况,更要重塑它的灵魂。舒尔茨把2008年重掌星巴克之来龙去脉,及如何行动,最终扭转颓势的全过程记录在《一路向前》一书中,让人参考,也让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创始人重返CEO的心历路程。

  重新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之后,柳传志喜欢探讨“谁在心疼企业”这个深远的管理话题,他说:一个企业有没有真正的主人?谁在心疼这个企业?企业不赚钱了谁在管?是不是能够保证企业成为百年老店,长期存在下去?这是企业管理者应该思考的大问题。

  创始人的眼光是独特的。有利的一面是创始人熟悉企业得以创建的每个要素,他们知道什么是有雄心壮志的公司,并且创建它要求具备些什么。这种知识、对过去的了解,再融合极高的热情,必将无往不胜。但有弊的一面是,创业家难免会盲目,对自己创建的事业的强烈情感也会蒙蔽他们,从而使他们丧失了局外人的客观立场。

  创始人回归,明星CEO回归,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情而言,难下定论。

  运动品牌“闭着眼睛都挣钱的时代结束了”,前有耐克、阿迪达斯这类国际巨型公司,后有匹克、安踏这类国内发展迅猛的公司,共同的难题是库存高企。李宁重回管理一线就能重振雄风?在新一轮移动客户端和传统机票、酒店的市场中,携程流失了大量取得优先的机会。2013年2月,梁建章被重新任命为携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所要做的无线互联网布局,是全球的新事务,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杰弗里索尼菲尔德是研究回归CEO群体现象的专家,他认为,那些再次担任CEO并最终获得成功的人都具备三种素质。首先,他们都不是很情愿地回归,没有威胁在职领导者权力的意图;其次,尽管他们的声誉可能会受损,可他们并不是要满足一些尚未满足的自我需求;第三,那些再次担任CEO的人们深知,他们第一次所建立的并不是信仰,他们承认这种变动是不可避免的。

  (邱恒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