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李文一定没有料到今天有这么大的成就。21岁那年,他还只是在一个小县城经营着小杂货铺。
今天,他创办的李文锁城已经在全国拥有9家分公司,500多个加盟店,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
不过,至今他仍认为,举目全国,湖南南湖才是他最大的市场。
和他一同进入南湖大市场的王勇文、王鑫磊、邱凤群,如今生意都做到了亿元级别。四人分别从事的锁、电缆、低压电器、电动工具,代表了南湖五金机电大市场的四大主导行业。
从建湘南湖的一二十平方米的小门面,到在南湖扩张成上千平方米的建材超市,他们自称“胆子大了,下海了就只能继续游”。
和南湖结缘的十多年,是他们人生最好的年华,直到今天,他们仍在南湖这片土地上行走,耕耘着他们未尽的事业。
在南湖脱胎换骨
如今,王勇文的经广集团拥有湖南省著名商标,在星沙也有占地100亩的厂房,其产品已经销往江西、贵州、湖北、重庆各地,这在二十年前,简直就是奢望。1984年,王勇文只身从广东来到长沙,兜里揣着200块钱。创业伊始,王勇文在建湘南路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门面,斗室之间,却藏着雄心抱负。
“我是在南湖脱胎换骨的。”王勇文生性达观,脸上挂着笑,一口浓重的广东口音,穿着一件鲜亮的T恤。他回忆道,当初李文拉他进驻南湖,要他拿一排门面,他担心风险太大不敢拿,租下了100多平方米的门面。没想到经过在南湖十三年的发展,自己实现了从经销商向生产厂家的蜕变,甚至还创造了湖南知名的电缆品牌。
李文锁城的董事长李文也有相似感受。十多年前的南湖,只是一个渔湖,但是眼光独到的李文看好这里,和朱玉树、梁红光挑起了为南湖招商的大头。起步阶段的南湖采取的是“大户带小户”的招商模式,李文担起了招商100户的艰巨任务。
门面未建好,经营户纷至沓来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而来,李文忍不住心潮澎湃。“当时连邵东都有五金市场,省会长沙怎么没有五金市场呢?”李文对南湖大市场的未来信心满满。彼时,和李文同在一条船上的朱玉树、梁红光却有些迟疑,他们担心完不成招商任务。李文拍着胸脯对市场管理方说:“他们退出,我一个人也能做好招商!”散户想找个家、鱼塘可迅速变身大市场、南湖周边已经形成良好的建材氛围、建湘南路正好封路不能进车……李文心里早就有了定心丸。
没想到,招商进展异常顺利,南湖五金机电市场的门面还没建好,数百经营户从建湘南路、西湖路、天心阁等地纷至沓来,散户们在南湖大市场找到了避风港湾。
携手共赢,南湖品牌成全国翘楚
2000年6月9日,南湖五金机电大市场正式营业,锣鼓喧天。李文在此创办李文锁城,一举拿下1000平方米的门面,从此“再也不挪窝”,自称“专一”的李文不论后来哪些市场邀请他入驻,给他再丰厚的优惠条件,“连看都不看一眼。”
王勇文的通宝电缆也如期开张,由于它的做大做强,带动了远东、上上等全国知名电缆品牌进驻南湖,南湖也因汇聚全国知名五金机电品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工业企业、电业企业、房地产企业的采购基地。
王鑫磊所在的人民电器集团湖南贸易有限公司发展到70个分公司遍布三湘大地,分公司甚至开到了县城。邱凤群放弃了在建湘南路20多平方米的门面,从修理配件到做电动工具整机,邱老四工具行名声在外。
王勇文说,自己能迅速由小壮大,得益于南湖给予的大幅优惠,直到今天,南湖大市场的房屋租金远远低于同类专业市场。“南湖是块风水宝地,南湖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敏锐地把握了市场的走向。”李文进一步补充说。
历经十三年,南湖五金机电市场已经发展成中南地区赫赫有名的五金航母,同时也孕育了一批闻名业界的五金品牌,其中不乏金杯电缆、德力西电工、牧也工具、银象焊接、申亿螺丝、东开电力器封、天力钢绳、德国威乐泵业、亚明桥梁、亚洲工友等大品牌。
近几年随着东部地区的五金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不断上升的原材料价格,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制约了东部五金业的发展,中部地区为了承接东部家具五金产业转移,逐渐地完善基础设施及产业链。以南湖大市场为核心的湖南五金重镇,自当积极争取产业转移的机会。
以南湖五金机电大市场为代表,南湖大市场也将在家居建材行业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枢纽作用。“伴随南湖大市场的转型升级,南湖大市场的企业将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组建一些有产品更新实力的大集团。”李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