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凡礼/文
近日,国际知名药企葛兰素史克的商业行贿案在国内医药行业一石激起千层浪。公安部门调查显示,葛兰素史克四大高管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者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主管、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自2007年起,GSK向超过700家旅行社和咨询公司转移资金高达30亿元。
事实上,葛兰素史克并非国内医药行业商业行贿案个例,礼来、辉瑞等多家跨国制药巨头均有贿赂劣迹。同样,医药行业并非外资巨头商业行贿案的个别行业,国内外资行贿案也曾出现在零售行业,涉事主体是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部分高层。多行业、多主体的商业行贿案折射出国内行业竞争环境畸形化。
本土化研发与生产
跨国药企频频加速在华本土化的进程,而本土化的研发与制造均一致指向中国庞大的药品消费市场。
歌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劲梓说,此次的合作,歌礼出资并负责创新药物Danoprevir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开发、注册以及生产工作。罗氏将根据阶段性成果向歌礼支付药物开发及商业化里程金。
新药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一直比较缓慢,绝大多数新药从首次通过国际新药申请审批,到通过中国监管审批上市大致需要经历长达5年,如果开展全球同步临床试验,这种延迟可以被缩短到1年半。因此,要抢占中国市场,就要尽早在中国开展与全球同步的临床试验,缩短中国与全球的“时差”。
除了研发本土化之外,进口药品转向本土化生产的进程也在加速。
默沙东全球人类健康部总裁石亚敦表示,这个工厂供应16种药品,不仅仅是支持中国的业务增长,也会供应亚太市场,对于整个亚洲来讲都是具有战略关键意义的一个工厂。据悉,默沙东在全球有72家工厂,新厂是其现在亚太乃至全球最大的包装工厂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对记者表示,相比跨国外资药企直接在中国开展三期临床试验,中国本土企业申请和开展一期、二期、三期的临床试验时间相对较短。此外,直接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生产,也可以从源头上降低成本。
另一种“本土化战略”
行政干预的无处不在是国内行业竞争环境畸形化的深层次原因。正是行政干预在行业发展尤其是企业的产品审批、招标及扩产建厂等方面广泛存在,商业行贿才得以应运而生和发展壮大。在一片淤泥之中,外资企业难以出淤泥而不染,因为代价是市场无法充分打开、经济利益无法实现。此时,商业贿赂这一“本土化战略”便成为外资企业打开中国市场的利器。
虽然“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了外部环境的重要影响,但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下,内因的作用更加关键。若此次是葛兰素史克第一次海外行贿案例,那么以监控不严之名大可搪塞了事。但事实是葛兰素史克在美国、新西兰、意大利等国均曾有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而商业贿赂看似已经成为葛兰素史克默认开拓市场的重要方式。
行贿案浮出水面之后,葛兰素史克必将受到相关的经济处罚。所谓“严惩之下必有良企”,高额罚款是诸多发达国家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而发展中国家的违法成本却普遍偏低,这也使得发展中国家成为外企商业行贿案的主要案发地。也正是由于国内违法成本低这一现状仍未改变,所以葛兰素史克根本不用为商业贿赂案承担过高成本,这也将对其他企业的震慑力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此次商业行贿案的调查有着特殊的背景,即新一届政府对反腐的重视和严惩。这种反腐不仅局限在政界,在各行各业也逐渐展开,可以称之为行业“肃清运动”。定会有人质疑这是行政干预在行业发展中的再次出现?但事实是此行政干预非彼行政干预也。此前的行政干预多集中在审批过程,而如今的行政干预是在监管环节,是国家政府部门职能的正确回归。
从此次国家相关部门严格监管、整治行业竞争秩序的情况来看其决心较大,当然医药行业关系国计民生,理应是行业整治的重头戏。如果说此前国家曾对两大高端酒企和众多婴幼儿奶粉品牌的反垄断调查是行业“肃清运动”的开端,医药行业的商业贿赂案调查则是延续,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行业和企业被波及。相信在国家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之下,国内各行业的竞争环境有望大大改善。
葛兰素史克商业行贿案可谓是医药行业肃清运动的开始,但希望不是结束,因为国内医药行业亟需“肃清运动”的开展。商业行贿广泛存在于医药行业并成为推高药价的重要一环,过高的药价使消费者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家虽于2006年开展大规模反商业贿赂行动,但效果并不显著。此次希望国家能够以点到面,以一个企业延伸至整个行业对医药行业的商业行贿案进行彻查,如此终端虚高的药价方能有降低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