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炒作“内地用语成为统战工具”荒唐可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蒯辙元/文

  近日,香港两名立法会议员毛孟静和范国威召开媒体茶叙会,高调批评香港电视台新闻报道频繁使用内地用语。毛孟静还特别提及特首梁振英整天讲「方方面面」、「重中之重」等内地用语。为此,她深感忧虑,担心「内地用语成为统战工具」。她和范国威主张要维护香港话的「正宗性」,要抵制「内地词汇入侵」,要使用「正宗港词」。他们还具体列出:「适当」不能写成「适切」,「推出政策」不能写成「政策出台」,「最重要」不能说成「重中之重」,「改善」不能写成「优化」,「质素」不能说成「素质」,「趋势」不能说成「势头」等等。他们特别强调,前者才是「正宗港词」,后者都是「大陆词汇」。如此谬误的「高见」、「高调」,既令人感到诧异荒唐,也感到哭笑不得。毛孟静、范国威的言行充分暴露出他们不是在语言常识方面的无知,就是借题炒作的别有用心。

  

  两地互用语言是正常现象

  

  其实,毛孟静、范国威列举的所谓「正宗港词」,并非是香港话固有或特有的,而是粤语所通用和常用的词语,也是现代汉语通用常用词语。其中「质素」一词是古代汉语就有的,尽管现在内地不常用。香港话原本就属于粤语,严格讲是广州话。香港自开辟通商口岸以来,以广州人到港经商从业者最多,使用的是广州话。广州话属于粤语,是汉语方言之一。汉语各方言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虽然各方言都有各自的方言土语词汇,但基本词汇除读音有别外,词义语义都是相同的,书写成文字时都是一样的。各方言之间通过普通话能进行顺畅交流皆因其使用的基本词语都是共同的。不错,香港话因其历史环境的影响,同广州话、普通话在词汇和用语上有所差异,这非但不影响相互借鉴,而且也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和用语。

  香港回归16年,香港与内地的交流,尤其香港与深圳、广州的交流日益密切,伴随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发展,使用现代汉语常用词语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因此,香港媒体、香港人使用内地常用词语,同内地人使用香港人的常用词语一样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所谓「内地用语成为统战工具」实在是奇谈怪论,也是无稽之谈。

  

  语言问题政治化别有用心

  

  想当年,香港尚未回归前的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内地大举改革开放,香港成为内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加之深圳、广州占据天时地利之便,经济发展在全国领先,一时间香港话、粤语风行全国,学习粤语成为当年的时尚。内地从未因此而感到香港话入侵,也不曾感到会被港英资本主义制度同化。内地人学习香港话是为了更好的交流,为了获得新发展机遇,商人为了更顺利地做生意。同理,香港回归后,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特别是内地的强劲快速崛起,使得香港各界学习普通话也成为了时尚,成为了个人谋生和成就事业的手段。学习普通话,使用内地词语这是再正常、再普通不过的事了。这根本不存在「内地用语成为统战工具」的问题。反对派政客无中生有的提出这个问题,是把语言词汇也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了,把反「内地用语」当成了他们反特区政府、反中央、反内地的政治工具和借口,别有用心昭然若揭。

  香港话里常夹杂英语词汇,香港话里不少词语还是从台湾流传进来的,这些现象在内地也存在。内地人对此包容并蓄,非常自然,也非常自信。内地官员并未因此而感到语言危机,并未感到被西方、尤其被美英语言入侵,被其思想同化,被其和平演变;当然更不会感到被台湾用语、香港「正宗词语」入侵,被其「统战」。在内地,从中央媒体到地方报刊使用GDP、A股、H股、B超、internet、IT、KTV、MBA、NBA、OK、QQ、TV、U盘、VIP、WTO、X射线等等,使用港台常用词语政制、诉求、问责、减持、双赢、爆冷、恶搞、管控、楼市、智库、无厘头、狗仔队、追星族、有没有搞错等等,可谓习以为常。这不仅是经济社会交流发展规律使然,文化科技交流发展规律使然,也是语言文字交际发展规律使然。如果有谁把美英词语、港台用语在内地使用,视为入侵、同化、和平演变、统战工具的话,内地人会认为他不是政治疯子就是无聊之辈、不学之徒。

  

  须改变逢内地必反的态度

  

  语言文字就其本质、本能、功用而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语,是全民性的,是全民、全社会的交际工具是不同阶级阶层、宗教信仰、种族民众交际交流的工具,根本不具有成为意识形态、政治集团统战工具的政治属性和功用性。

  反对派政客,为了达到其党派和个人的政治野心和政经利益,对特区政府施政,对中央政府的政策方针,对内地人和内地的一切,几乎都持反对立场和态度,凡事都从政治化的极端立场进行反对,甚至到了为反对而反对的地步。奉劝反对派政客们,多一点理智、多一点冷静、多一点良心、多一点良知、多一点思考、多一点客观性、多一点民族性、多一点中国人的自豪感、多一点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多一点爱国爱港的责任感,少一点偏执、少一点冲动、少一点野心、少一点私心、少一点主观性、少一点香港的特殊感、少一点香港的优越感、少一点泛政治化的盲动,唯法、唯理、唯实地议政参政,服务香港市民、服务香港社会,为香港稳定繁荣贡献正能量、贡献正政绩,这才是一条良性、良能的从政之路。这才是香港市民所需要和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