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商业反腐 葛兰素史克在华贿赂案始末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葛兰素史克(GSK)是一家总部设在伦敦的大型跨国医药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哮喘、抗病毒、抗感染、精神卫生、糖尿病和消化系统药物,其药物遍布全球。2012年,全球制药公司排名中,葛兰素史克以全球331亿美元处方药销售排名世界第六。2013年7月,葛兰素史克被中国公安部通报存在严重商业贿赂行为。

  

  1、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

  高管涉嫌经济犯罪被调查

  

  葛兰素史克(简称GSK)中国公司媒介经理6月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6月27日有相关政府部门人员到访了葛兰素史克公司的上海、北京办公室“目前,我们尚不清楚他们来访的目的,公司将会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

  此前的6月28日中午,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官网微博通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关高管人员涉嫌经济犯罪,正在接受长沙市公安机关调查。但长沙警方随后并未介绍更多情况。

  6月29日消息,除了葛兰素史克公司长沙办事处被查外,葛兰素史克北京公司、上海公司的财务部门都被当地公安部门介入调查。

  《华尔街日报》之前报道,举报人称,在2004年和2010年间,葛兰素史克的中国销售人员参与了大范围的贿赂医生的行动,以换取医生开药。而且,葛兰素史克中国销售人员向医生提供演讲费、现金回扣、豪华晚宴和费用全包的旅游机会,以换取医生开具该公司产品的药方。

  

  2、葛兰素史克高管被查

  政府人员到访获证实

  

  有消息称,葛兰素史克涉嫌财务违规源于今年5月份开始的一个内部调查,起因是之前司法部对葛兰素史克的合规诉讼。而由于前几个月葛兰素史克内部动荡,相关人员把资料捅给警方,从而导致公安介入。但是这一消息并未得到葛兰素史克的证实。

  据长沙当地媒体报道,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长沙办事处已经人去楼空,已经关闭数月。办事处门口贴了一张告示,告示称:“各快递公司送件员,遇我公司无人接待时,请将公司快件送至物业部。”但是报道称,公司还一直在缴纳物业费等费用。

  对此,葛兰素史克官方也没有解释。一位医药代表告诉记者,葛兰素史克各地的办事处会经常出现关门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关门的一个原因是为了规避调查。

  律师严义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情况下,警方介入调查的原因会有三个,接到举报、自己发现线索或者其他国家机关转过来的新线索,现在公关机关也会先做初步调查再立案。

  葛兰素史克中国风波不断,频繁的风波也让公司陷入震荡。在6月,葛兰素中国研发中心论文事件让其主导全球神经系统研究的中国研发中心遭遇阵痛,前研发中心总裁臧敬五被公司开除,而亦有核心团队成员提出辞职。

  而在差不多时间,有外媒爆出葛兰素史克正在对一起匿名的爆料展开调查,爆料内容直指2004年至2010年期间,葛兰素史克在华销售人员涉嫌对医生行贿开药方。在部分情况下,某些药物并未获得使用的授权。上海地区GSK有20名销售人员被卷入行贿之中,均被开除。

  

  3、葛兰素史克“行贿门”

  举报人行踪浮现

  

  很多企业在挑选政府事务总监时会看重其家庭背景和在政府部门中的人脉。

  Botox并非GSK的核心产品,对这一产品的销售信息掌握如此详细,更让人怀疑举报人出自GSK中高层。

  今年离职的施文被认为可能参与了举报。1964年出生的施文从上海医药离职后进入GSK,担任政府事务总监一职。

  政府事务部门一般负责协调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多与职能部门官员等打交道,进而把脉政策走向,为企业争取利益。很多企业在挑选政府事务总监时会看重其家庭背景和在政府部门中的人脉。

  施文最初在中国医药管理局下的上海医工院工作,后辗转诺华、强生、上药等企业。

  此前,亦有强生内部人士递交了举报材料,令强生陷入困境。

  2004年5月开始,强生总部开始派员到上海强生制药公司调查,同时邀请香港廉政公署参与,调查目标为当时上海强生制药总经理杨傅建仪。这一事件都与今天的GSK案有相似之处:在美国司法部调查几家药企商业贿赂行为的大背景下,有内部人士写信到美国强生总部,举报强生中国区高管的腐败问题。

  当时外企在用人制度上并不“开放”,除了杨傅建仪所招来的财务、销售、市场和人事几位总监是中国人外,大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还是外国人。中国人之间形成了小团体,而施文正是当时强生的市场总监。在强生总部开始调查之前,2004年3月25日,施文跳槽到了上药任副总经理。

  针对杨傅建仪涉嫌经济问题的举报,背后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有消息传出,施文这次从GSK离开后,对于补偿问题一直没有谈拢。业内对于施文的话题更多是讳莫如深,据称其离开GSK后,即将赴另一家外资药企就任。

  

  4、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

  高管涉贿被立案

  

  公安部组织多地警方立案侦查,通报称部分高管利用旅行社等渠道行贿。

  7月11日,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公安部统一组织指挥湖南长沙、上海和河南郑州等地公安机关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依法立案侦查。

  公安部通报称,作为大型跨国药企,近年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华经营期间,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同时,该公司还存在采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旅行社开具假发票或虚开普通发票套取现金等方式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该案涉及人员多,持续时间长,涉案数额巨大,犯罪情节恶劣。现有证据充分证明,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和相关旅行社的部分高层人员已涉嫌严重商业贿赂和涉税犯罪。

  此外,公安机关还查明,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涉嫌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旅行社以提取会议业务回扣、接受项目好处费等形式大肆收受贿赂。

  目前,公安机关已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相关旅行社涉案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经初步审讯,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5、葛兰素史克“行贿门”

  揭医药市场乱象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次曝出“行贿门”事件,可能与葛兰素史克中国大区内部管理系统不规范有关系。“一些跨国公司都将自己的财务部门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而自己只负责管理工作。但葛兰素史克全是自己操作,对于一些无法核对的进货单据根本不具备判断能力。”

  实际上,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来,葛兰素史克因商业贿赂等违规行为被美国、韩国等国家政府部门调查。2010年8月,葛兰素史克在美国被指控称制药商违反了《反海外腐败法》,对开方医生的商业应酬款待可能构成贿赂。2011年10月,韩国反垄断机构认为,葛兰素史克公司与韩国制药公司存在10多年的串通行为,涉嫌联合操纵药价被罚260万美元。2012年7月,葛兰素史克公司同意支付30亿美元,与美国方面就药物违规营销案达成和解。2013年5月,英国公平贸易办公室指控葛兰素史克以金钱作为交换,让其他制药公司延迟上市自己最畅销药物的低价仿制药。

  在葛兰素史克“行贿门”的背后,则暴露出中国医药市场的混乱。“房地产业和医药产业是行贿等经济犯罪的重灾区。”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对记者表示。实际上,2010年底,美国证交会和司法部联合开展对制药企业的海外反贿赂调查,曾披露西门子、辉瑞、强生公司、礼来制药在我国行贿中国官员和医生。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许玲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安部公布的这些情况普遍存在于医药行业,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违法成本相对国外要低,另一方面通过商业贿赂能够获取更大的、有保证的利润。

  “而且近年来,跨国医药公司也似乎摸清楚了中国式的寻租方式,为了抢夺市场,纷纷也加入了贿赂大军。”她指出,洋贿赂案件在中国内地屡禁不止,源于我国制度存在缺陷,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才能有效防御不公平的势力,从而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业内分析人士透露,这一调查结果将会对葛兰素史克做出严重处罚,国家食药总局可能会依法要求其降低在华产品的终端售价,因此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利润将因为产品价格下降和高额罚金大大减缩。与此同时,这可能是我国高调惩治跨国药企腐败案的开端。

  

  6、葛兰素史克四高管被抓

  

  7月12日至7月14日,记者赶赴长沙,对警方以及被抓的GSK中国高管进行了采访。据了解,GSK中国此次共有4名高管被抓。外资药企的“四驾马车”同时被抓,这还是首次。

  据了解,此次GSK中国被抓的4大高管,分别是法务部总监、41岁的赵虹燕(女);副总裁、企业运营总经理、49岁的梁宏;商业发展事业企业运营总经理、45岁的黄红(女);副总裁兼人力资源部总监、50岁的张国维。这4人,又被称为GSK中国的四驾马车。长沙警方透露,目前梁宏所涉嫌的罪名至少包括职务侵占、商业贿赂、收受贿赂等。

  临江旅行社方面,也有老板翁剑雍等多人被抓,翁所涉嫌的罪名为商业贿赂等。

  

  7、调查显示“黑金”占比近三成

  

  公安部通报显示,近年来,GSK中国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方式,向政府部门个别官员、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

  事实上,GSK在其他国家也是“劣迹斑斑”:曾在美国、新西兰、意大利因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被处以重罚;2012年7月,GSK公司同意向美国司法部支付30亿美元罚金,用于为有关不当营销抗抑郁药物以及未能提供有关糖尿病药物文迪雅安全数据等相关指控达成和解。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药企的利益链实际上就是销售链加上贿赂链,就国内而言,行贿的药企肯定不止GSK一家。只不过与本土药企用现金开路不同,外资药企往往借助更加隐蔽的手段来进行。

  上述业内人士还表示,药企的销售网络自上而下,上层可能还会“包装”一下,越往下问题越多、管理越乱,医药代表直接贿赂医生和行政部门个人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GSK中国副总裁兼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承认,他负责“打交道”的一般是主管部门的领导或专家;同时,他还“管理”着全国各地近3000名医药代表,直接面向医院和医生。每年他有权审批的预算达到数亿元。

  梁宏还介绍,GSK在华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药品销售,这意味着巨额的“黑金”都将被转嫁到药价中,最终由患者埋单。成本仅30元的药,最终卖到患者手里能达到300元,秘密很大程度就在于此。

  “在药价的构成中,这个比例大约占到多少?”记者问梁宏。

  “我估算,这个运营费用在药价中占的比重有20%至30%。”梁宏说。这十几天来,他一直在反思,这种成本的比例确实太高了,“如果能少开点会,就能降低一些成本,减轻广大患者的负担……”说到此处,梁宏陷入了沉默。

  目前,案件尚在进一步侦办中。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GSK一案仅暴露了整个行业的冰山一角。

  

  8、中国警方:葛兰素史克

  违法提高药品销售价格

  

  中国警方7月15日表示,英国制药商葛兰素史克(GSK)利用旅行社以及咨询公司,向官员及医生行贿以非法提高其销往中国市场的药品价格。

  负责对该制药企业进行调查的警方官员高风(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2007年来,葛兰素史克向超过700家旅行社及咨询公司转移了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调查已经发现葛兰素史克应对行贿事件负主要责任。该公司的四位中国高管已经被拘留。

  警方表示,他们尚未对葛兰素史克公司任何英国员工采取行动,该公司英国总部尚未给出任何答复。

  公安部在7月11日表示,葛兰素史克中国区高管已经对行贿以及避税认罪。

  公安部还表示,针对英国最大药企的调查涉及众多员工与巨大金额的资金,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向中国政府官员、医学协会、医院以及医生行贿以提高药品的价格与销量。

  

  9、葛兰素史克声明致歉:

  称将配合政府调查

  

  7月15日,由于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的部分高管被立案侦查,引发广泛关注。15日,葛兰素史克在其官网发表声明,称将全力配合相关政府部门调查。

  葛兰素史克在声明中说,“我们对本公司某些员工及第三方机构因欺诈和不道德行为所面临的严重指控,深表关切与失望。上述行为严重违背了葛兰素史克全球的规章制度、管理流程、价值观和标准。葛兰素史克对此类行为绝不姑息和容忍。”

  声明还表示,葛兰素史克将全力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对最新披露的情况的调查,正重新审查与所有第三方代理的合作,并立即停止使用本次调查所涉旅行社的服务,同时全面检查所有与旅行社相关的历史合作记录。

  根据警方公布的信息,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的部分高管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向政府部门个别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目前,案件尚在进一步侦办中。

  

  10、贿赂“罚单”被指过轻

  

  从公安部披露的细节看,葛兰素史克涉事高管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以促进药品销售。自2007年起GSK向超过700家旅行社和咨询公司转移资金规模高达30亿元人民币。

  上海严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朱桀禹表示,根据英国2011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反贿赂法案》,针对商业贿赂犯罪企业的最高罚款不设限,而在中国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方面是工商行政处罚,另一种是触犯刑法,相关部门根据涉案金额、公司销售额等多方面因素判定处罚金额。

  外媒报道称,开普勒资本市场基于中国以往类似案件的审理结果预测称,GSK为了结此案所需支付的罚金可能在500万~1000万美元之间。而GSK去年在中国的销售收入大幅增长20%至约10亿英镑(约15亿美元)。即使行贿罪名成立,其所需支付的罚金可能只占销售收入的不足百分之一。

  在不少律师看来,由于美国和英国可能会在第三国罚款之外再对违规企业处以本国罚款,这些被判有贿赂罪的公司所缴纳的罚款金额可能还会上升。

  “因此这次事件,企业不仅要在中国被罚款,在英国也可能面临着巨额罚款。”朱桀禹表示,此外企业在中国违法成本较低以及被查处的可能性较低,也是企业敢于在中国“铤而走险”的原因之一。

  “对于医药行业而言,贿赂充斥整个行业,小到一次手术大到一个项目。并且相关企业的商业贿赂等行为被查处的比例非常低,即便被查到,罚款金额也不会特别高。”朱桀禹告诉记者。

  

  11、葛兰素史克在华业务放缓

  

  GSK中国区已经不得不做出一些必须的调整,比如,公司治理,以及无疑将被牵连和影响的业绩。

  “案件影响最直接的是和医院直接相关的处方药销售,这一块一直是GSK最强和增长最快的部分。”7月18日,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接近GSK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去年中国区的处方药销售增速甚至超过了25%。”

  GSK最新披露的201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2013年一季度全球处方药和疫苗销售下滑2%,其中美国市场下降6%、欧洲市场下降3%,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亚太区则平均增长8%。

  全球市场整体下滑的过程中,中国区已经连续多年增速超20%。

  “我们在中国的增长率远超全球的增长率,这个速度也比其他新兴市场的平均增长率还要高,而比全球的平均增长率就高得太多了。”GSK中国区总裁马克锐在年初公布业绩时曾公开表示。

  “外企这两年在中国的增速普遍很快,一方面欧美等市场受经济影响普遍疲软、增速缓慢甚至停滞,市场也趋向饱和,另一方面中国支付能力增强、医保付费范围扩大,市场迅速放量。”昨日,某医药行业咨询人士告诉记者,“基本上他们每年都会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再调高业绩目标,在基数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做市场的困难也开始上升。”

  

  12、公安部约见GSK高层

  要求认真履行致歉声明

  

  7月23日,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北京约见葛兰素史克总公司分管国际事务的总裁Abbas Hussain等一行。

  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部分高管人员,为推高药价、扩大销售,牟取不当利益,勾结关联企业大肆实施贿赂犯罪活动,不仅严重违反中国法律,而且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严重侵害中国广大患者切身利益。该负责人要求,葛兰素史克总公司应当正视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认真履行致歉声明中的承诺,全面配合中国警方的调查行动。希望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尽快恢复生产和正常的经营业务。

  Abbas Hussain再次代表葛兰素史克总公司致歉,并表示葛兰素史克总公司完全支持中国政府反腐败的决心和行动,将全力支持和配合中国警方的调查,并将积极改进原有的业务和操作模式,为中国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作出自己的努力。

  会见后,葛兰素史克公司再次发表声明。声明称,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的部分高管,他们熟悉公司的运作体系,可能会通过逃避公司流程和监管进行不当操作,触犯中国法律。葛兰素史克公司绝不能容忍此类行为。葛兰素史克公司全力支持中国政府根除腐败的决心。我们会继续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的工作,并根据调查进展采取所有必要的行动。我们全力支持中国政府的医疗改革,并已准备好与中国政府合作,为使中国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做出自己的努力。我们正在积极研究我们在中国的运营模式,希望为中国经济、医疗和环保目标以及满足人们的需求做出重要的贡献。此外,我们计划通过调整运营模式,降低药品价格中的运营成本,从而让更多中国患者获得高质量的葛兰素史克公司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