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志勇
2013年3月,一个“百雀羚”的护肤礼盒成为国人追捧的对象。早在二三十年前,国产老品牌还倍受欢迎,那时市场刚刚打开,一些外国品牌还未进入或是刚刚进入,因此国产老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依然高大,甚至一度成为国民的骄傲,一辆永久自行车带来的满足感,不亚于今天拥有一辆汽车。提到国产老品牌,人们津津乐道于凤凰自行车、蝴蝶缝纫机、英雄牌钢笔、回力运动鞋等。
然而,不要高兴得太早。在30年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一些耳熟能详的国产老品牌已经逐渐被边缘化,甚至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90年代以来,人们对于国货的追求热忱,开始逐渐让位于大量涌入的外国品牌。部分国产老品牌因为管理体制落后,技术创新停滞,营销手段单一,人才大量流失,导致业绩连连下滑,最终被市场无情淘汰。有一句话说得好,市场不相信眼泪,国产老品牌如果仅仅依靠国民的同情求生存,其处境是十分可悲的。
知耻而后勇。让人欣慰的是,在全球化的市场浪潮中,依然有大量国产老品牌没有选择吃老本,而是通过发奋图强,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面向海内外延揽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百雀羚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创立于1931年的化妆品牌,是中国第一代护肤品的代表。它的芳香,伴随着阮玲玉、周璇、胡蝶等国际巨星引领一个时代的芳华,甚至当年流连上海的宋氏三姐妹及英、德、法等驻华使节夫人之间也推崇使用代表东方时尚的百雀羚,由此百雀羚以“东方美韵,护肤精品”享誉海内外。
在烟草行业,同样有一个创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品牌,同样作为中国第一代卷烟产品的代表,伴随人们走过了一个时代的风雨沧桑。它就是烟草行业的“淡雅香”品类的代表品牌——黄鹤楼。
起于乱世 艰难创牌
黄鹤楼品牌创立的时间,比百雀羚早三年。1928年6月,黄鹤楼品牌正式注册登记,30年代开始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南洋制造厂负责生产。据史料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黄鹤楼品牌卷烟在襄河一带开始畅销,渐渐供不应求,成为湖北省著名卷烟品牌,在当时的人们心中享有很到的声誉。
然而,无情的战火让黄鹤楼命运多舛。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南洋兄弟烟草汉口分公司被迫停产,黄鹤楼从此消失在人们是视野之中。直到抗战胜利,工厂复工,黄鹤楼依然尘封,没有恢复生产,解放之后也一直未生产该品牌。
生于乱世,创牌的艰辛可想而知,从创牌之初,到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中付出的努力亦可想而知。然而,由于民族工业共同经历过那段不堪回首的动荡年代,历经艰难创牌的黄鹤楼被岁月收藏,也在情理之中。那个时候,国难当头,外烟横行,一个国产卷烟品牌能够诞生,并且迅速成长,已经实属不易。与此同时,尽管黄鹤楼品牌历经尘封的岁月,湖北卷烟工业并没有对外烟束手就擒。
早在1916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成立之初,富有远见的南洋兄弟简照南、简玉阶,为了开发足以对抗英美帝国等外国烟草巨鳄的产品,礼聘玻利维亚首席烟草配方师,首创“南洋烟魁壹号”配方。配方一出,惊艳四海。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个传奇配方,最终难逃与黄鹤楼一样的命运:被历史尘封。
就连南洋兄弟烟草汉口分公司,也差点在这动荡的乱世被列强吞并。好在简氏兄弟善于经营,寸土不让,还打出一张漂亮的爱国牌——“中国人请吸中国烟”。应该说,提倡国货并非今日流行,早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饱尝羸弱国家之痛的中国人民,就是“国货”的忠诚守望者。
捍卫民族品牌的背后,显现的是人们浓厚的爱国热忱。黄鹤楼品牌在南洋兄弟汉口公司得以创牌,得以成长,离不开当时人们对“国货”的爱护。自然,品牌本身的品质要受到人们的喜欢才行,这一前提是不能变的。
重新面世 温水不开
历经五十余年历史尘封,黄鹤楼品牌在上世纪80年代得以重新面世。然而,也许是尘封的时间过长,没有经过抗战、内战、解放初、建设初期、动荡十年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从五十年前直接跳跃来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新阶段,黄鹤楼品牌显得十分不适应。
1983年4月,中国烟草总公司在厦门召开有全国16家主要烟厂参加的“试创共同牌号混合型香烟会议”,提出要赶超美烟品牌。是年,武汉卷烟厂决定恢复黄鹤楼卷烟的生产,并将其作为甲级混合型香烟进行配方研制,选用烤、晾、晒烟叶,按比例掺兑,并在加香加料方面进行精细研究。
那时的武烟,也曾经历辉煌,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度排名全国第四。黄鹤楼品牌在武汉卷烟厂得以重新面世,正是依靠这一雄厚的基础。然而,就在黄鹤楼品牌重新面世之后的两年,武汉卷烟厂经历了一场谁也不愿看到的阵痛——“永光”倒牌。
这似乎是对黄鹤楼品牌的一次预警。1971年开始生产的“永光”牌香烟,行销湖北,深受消费者喜爱,一度被评为部优质产品,位列全国乙级香烟第10名。由于广受欢迎,永光的产量连年上升,在不断上量的过程中,人们只看到不断提升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一个致命问题——产品质量,最终因为质量问题,湖北卷烟工业当时最受欢迎的“永光”倒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