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11日17时38分许,中国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搭乘神舟十号飞船出征太空。
正如汽车只有反复试车后才能形成产品投放市场,长二F火箭和神舟飞船同样是在经过多次飞行考验后得以技术固化,形成高可靠、高安全、可载人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经过神一到神九的试验性飞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顺利进入应用飞行阶段。这意味着,中国未来的航天技术应用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经历航天发展多个里程碑之后,飞船发射的逐步常态化,让民众已不再仅仅关注火箭腾空的激动刹那,而是把目光更多投向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应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启动以来,先后突破天地往返、空间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空间应用也一直与火箭、飞船等系统的发展同步进行。
近年来,中国空间科学的大部分飞行实验都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实施的,空间应用的水平也大幅提升。动力、控制、信息、电子、测控到能源、材料、化工、纺织等与载人航天工程紧密相关的行业也得到推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说,今年来,长期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开展了电解制氧试验、空间物理与环境探测和空间材料实验等,在国土资源普查、林业、海洋、城市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展了对地遥感应用,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成果。
为了实现航天事业的新突破,几代航天事业的科研人员,历尽艰难万险,刻苦攻关,历尽心血,经过一次次又一次科研实验,中国的卫星上天了,中国的原子弹成功了,中国的氢弹成功了,随后各种各样的卫星也飞上了天空,在遥远的天空里也出现了“中国制造”四个字的飞行器,这些航天设备的出现,让中国人自豪,更让中国政府伟大。
(据相关媒体报道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