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 专题报道

2013年06月11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企业家正和岛上激情碰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本组稿件采写 梁茂杰 阿茹汗

  策划词

  中国商界第一高端人脉与价值分享平台—— 正和岛岛邻大会于5月31日至6月1日在北京国贸大酒店隆重举行。

  经过一年的成长,正和岛正在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生态圈: 从去年6月1日正和岛开岛大会至今,一年内岛邻的数目从开岛时的7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700多人。在这一年的发展时间里,正和岛的足迹也遍布海内外。同时,从博鳌、达沃斯再到APEC等顶级的商业平台上,正和岛所代表的这批企业家群体都发出了自己的商业最强音。

  巨人们的儿童节 :上“岛”说“事”

  2013年6月1日,中国商界第一高端人脉与价值分享平台“正和岛”举办的一周年岛邻大会拉开帷幕。今年的主题是:巨人的儿童节——自家人·真心话。本届岛邻大会由部落时间、新势力专场、极致问答、十大判断等组成。柳传志、保育均、周其仁、张维迎、许善达、陈全生、牛根生、胡葆森、汪建国、王文银、胡季强、高天乐等600多位岛邻参加了大会。

  

  一岁的“孩子”长势喜人

  

  “经过一年的成长,正和岛正在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生态圈,”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刘东华说表示:尽管正和岛这个“孩子”才刚满周岁,但却长得很健壮,正在实现马云给正和岛定的目标:让大家在“岛”上自助、互助、他助。

  从去年6月1日正和岛开岛大会今天,一年内岛邻的数目从开岛时的7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700多人。而随着岛邻的不断增加,正和岛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四川、重庆、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岛邻机构陆续成立。企业家牵头、企业家组织、企业家参与。在这一年的发展时间里,正和岛的足迹也遍布海内外。同时,从博鳌、达沃斯再到APEC等顶级的商业平台上,正和岛所代表的这批企业家群体都发出了自己的商业最强音。

  

  新势力的激情碰撞

  

  在别开生面的“新势力专场”中,岛邻企业就“强基因”,“企业家还是产品家”,“致命的创新成本”及“干净的生存智慧”四大话题,分享了进20个案例。每场案例分享,由导师——企业家和学者进行点评和提问。现场唇枪舌剑、火花四溅。

  提到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表示“不确定性很大”;老牛基金会创始人牛根生表示“非常有信心”;中国企业家论坛主席田源表示“一代胜过一代”。

  “极致问答”环节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周其仁教授分别主持。两人就“现在和未来”以及“不确定环境下如何生存”做了精彩演讲。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指出,国有企业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力量。原因有两个,一是国有企业的效率低,效率低本身会导致资源浪费,使得政府收入的来源、税源等大大地减少,并且还减少了就业机会,给社会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第二个原因是国有企业的存在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不公平竞争,使得很多民营企业家的精神扭曲,企业家精神扭曲之后,整个社会的收入基数也就会降低。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税收的来源也就降低了。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周其仁教授在谈及不确定环境下的生存之道时表示,政治环境跟自然界一样有风,有浪,到底哪个行业会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谁也不知道。但这正是企业存在的理由,企业不断的去尝试,试对的就打开一片天,就杀出一条路,就引导资源往那个方向走。一个好的制度就是不断地让这个资源重新组织再站起来。

  “十大判断”中,现场嘉宾对“为什么很多中国年轻企业家都想提前退休?” 你的企业今年年度利润情况会怎样?“你认为今后5年中资企业并购海外品牌态势会如何?”等5个问题进行了现场投票,并由评议团进行点评。

  

  企业家的特别解读

  

  “我们是企业家,我们就得做企业家的事情;政治家关注国家的政策,关注政府;教授关注意识形态的东西。中国的生存环境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样,我们管它叫作智慧的生长。无论外在环境如何,你都有责任把自己的企业打造好。”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银在极致问答时如是说。

  康恩宝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在谈到企业如何活得会更长时,把企业的“企”字拆开解读企业活得更久的奥秘。“企”字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一个“止”,如果把人去掉了,企业就停止了,也就死亡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理解这个“人”字。这个 “人”字,首先是企业所服务的对象,就是消费者。其次是企业自己的员工,如果你企业员工都留不住,这个企业也肯定是停止,至少是停止增长,最后也就死亡了。

  商业新势力生存之道

  近几年来,有一批新型企业家陆续登上了商业大舞台,他们不仅琢磨着如何做好产品、赚取利润,也在思考着如何能持续经营、更干净地生存。

  在正和岛“巨人们的儿童节”论坛上,企业家们就企业基因、产品创新 、智慧生存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什么样的基因才算强  

  

  王晶(新大陆科技集团总裁):

  我认为能够使企业保持健康成长,并能够传承和净化的基因才算得上强基因。强基因有三个层面:首先是强基因的起源,即创业初期团队的价值观,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企业才能够在初期埋下好的基因;其次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变革和创新来强化基因;最后是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建立来传承强基因。

  我认为强基因、新势力的企业应该具备八个条件:1.必须有良好的价值观、使命感以及梦想;2.要具备全球化的眼光;3.具备前瞻能力;4.具有创新能力;5.要有敬畏的底线;6.具备不断调整、不断变革的能力;7.拥有营造生态环境的能力;8.企业家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并非随大流。  

  

  柳传志(联想控股董事长):

  如今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成千上万,其中更大一部分是为了谋生,把企业当成了稳定生活的保障。这类人当把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就不想往上做。还有一部分人却要不断追求,把企业办好之后还要为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

  我认为不论如何追求,企业家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营盘扎稳,再往前奔。要分清哪一块是你碗里的饭,哪一块是你锅里的饭。先把碗里的吃到嘴,然后再考虑锅里的饭。

  

  如何做到“产品为王”    

  

  周鸿祎(奇虎360董事长兼CEO):

  做企业家还是产品家?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生意有很多种,企业家也有很多种。有的企业做人脉,这种生意不需要做产品。但是很多企业家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把技术等同于产品。以科大讯飞为例,如今这家企业已经在智能语音领域积累了很多技术和专利,但这并不等同于做出了用户体验很好的产品。因此,对于这类高科技企业来说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从为企业提供技术转向直接面对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做产品。另外,我认为在产品推销上花很多时间没有意义,一个好产品的本质特征靠一句话就能够让消费者怦然心动,不需大费口舌阐述其功能。

  面对颠覆式创新时又该如何应对?我认为,一家成功的企业基本上没有办法对付颠覆式创新。在我看来颠覆式创新其实就是一种逆袭,击败高富帅,赢得白富美。

  

  干净的生存智慧  

  

  胡葆森(建业地产董事局主席):

  干净的生存智慧,首先要有底线,遵纪守法。在中国,我们经常说到两个底线,也是所谓两个高压线:一个是行贿,民营企业家出事最多的便是触犯了这个;另一个就是偷税漏税。民营企业家就是要守住这两个底线,其他的都是“度”的问题。

  对于企业来讲,第一,“干净”应该形成一种文化。因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取向、创办企业的目的、愿景和操守,由这些组成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必须是干净的。

  第二,“干净”是一种需要。如果以百年老店为我们创办企业的目标,那么在利他的前提下,干净是持续的需要,同时干净也是生存的需要,因为只有干净了,企业才能长期地生存。

  第三,“干净”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主要表现在对这个纯净度的把握上,就是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当然,更多地还是靠企业自己的竞争力。比如,我在河南坚守了二十一年,当我的公司成为领先者时,不是我在求官员,而是他们请我去投资,这就不需要再给他送礼,我去投资本身就是一个大礼。但是要做到这一步,需要靠坚强的忍耐。

  史蒂夫·塔平:中国企业家不要过早退休

  心腹公司CEO史蒂夫·塔平在“2013正和岛岛邻大会”上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中国企业家不要过早退休。

  史蒂夫·塔平在演讲中说:我个人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不要太早退休,因为我本人也是很年轻的时候就退休了。我原来的梦想是在40岁就想退休,然后同一时间,就是改变整个企业的工作环境。在35岁的时候我感觉做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同一时间我也面临很多不同的挑战。当时我也就准备去退休了。所以,在那个时候我退休了。以后,我大概花了3个月的时间自己健身,和家里人多待了一些时间,那个时间我也觉得很宝贵,我也很开心。不过过了这3个月以后,反而我觉得非常地无聊,我的老婆也不想每天见到我,我的朋友们每天也都会去上班,所以我觉得做的这些事情对我来说最后没有太多的意义。

  史蒂夫·塔平表示:当面临压力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忘掉,其实这份工作对我们生命当中带来的意义,我们所做的企业给我们的一些机会能帮助大家更多地去了解这个世界,实现集体与个人财富的增长。所以,他的建议是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不要过早退休,如果想有更多的休息时间,每过五年左右,可安排一段时间去进修,像王石一样,可以去学习,在学习中思考下一步的打算。

  周其仁:

  企业家要学会

  谨慎表达立场

  在“2013正和岛岛邻大会”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在演讲中谈到了企业家如何表达立场的问题。

  周其仁说:企业家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无论中外都有。因为企业家同时也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也是一个公民,他当然从那个层次上应该关心社会政治,关心社会的政治进步,也应该表明他的声音,表明他的诉求,这个没有问题。不是因为他是企业家,而是一个公民,这个权力跟其他公民是一致的。但是,企业家在发挥这个公民的政治作用的时候,他有一点是不同的,如果是个体户,你做什么对其他人没有什么影响。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一个企业跟着你,决定这个产品怎么生产,还有这么多员工每天如何过日子,你这个责任就非常重,你跟一个学生时代,跟一个纯粹教书的,跟一个意见领袖,社会是有分工的,你可以表达你的政治倾向,但是政治这个东西是有后果的,政治当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较劲的事情。

  你虽然没有直接讲,但是,看成犬儒主义,这不对,他有一个很强的责任心,你这个团队怎么办?对这群人你有很大的影响,你作为企业家没办法,你要么就不当,你就当普通公民,可以,有什么意见就说,有什么诉求就发表,现在手段也很多。但是,你要同时承担两个以上的角色,你就要当心这个东西,你就要考虑中间的这个平衡。大环境、中环境、小环境,我的看法越是小环境,越要把自己看成是环境的一个积极组成部分,因为你怎么样对小环境有影响。中国这个大国,这个大环境,你把你百八来斤整个东西都放上去,影响很小,所以你要做区分,这在我看来是智慧。

  你作为企业家又想表达政治意见,你看全世界所有企业家,特别在商业里头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家,他政治上都是非常谨慎的。像美国这种两党政治不会轻易表现出政治倾向,因为它要让企业生存,其中包括环境当中这个政治因素。当然,会遇到人类历史上非常麻烦的事,比如当年德国的这些企业家,辛德勒名单你看过没有,你可以做很多事情表现出你公民的取向。但是,用什么策略来做?还是要做很好的选择。刚才重庆那位,遇到这种形成你怎么弄?他就遇到一个时期,一个阶段他就不讲理了,你怎么弄?这个东西你就要做一个很好的考量。要充分利用现在所有的正面的因素,比如说我全国布局跟我局限于一个地方自由度就不同。因为在人类历史上,除了用手投票,还有一个是用脚投票,我多点布局,增加这个企业的安全性。重庆出问题,广东没出问题,上海没有胡来,这个里头是可以选择的。当我们所在的时候,当然不同企业的规模,量级不同,要做不同的考量。总而言之,审时度势,我们形成这个看法就是这个看法,但是你怎么表达这个看法,怎么实现这个看法的形式,要认真地谨慎地思考。尤其当如果你同时承担一个企业的领导之职,柳传志我跟他认识很多年,他不是没有是非的人,不是对中国我们热议的问题没有看法,怎么可能没有看法,一个没有看法的人怎么会这么有主见,他在任何方面都是有主见的,但是他怎么表达这个看法,怎么实现这个看法,要谨慎地选择。这个不是犬儒主义,是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家你们身上还负有一些其他人不负有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