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到8日,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召开。这座有着23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以自信开放、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展现在全球的视野中。人们不禁要问,成都凭什么吸引那些象征财富的巨头?又靠什么将机遇转化为源源不断的财富?
《财富》为何选择四川?答案或许有多种。回望四川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很容易发现,四川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富士康、仁宝、纬创、德州仪器等世界IT巨头相继入川的脚步声中,我们感受到四川电子产业正在大放异彩。
“随着财富论坛的举行,当越来越多的财经界大腕认识、熟悉成都后,本来就处在高速增长期的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将产生更强的动力,实现更大的发展。”业内人士表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强势崛起,是检阅四川开放成效的最佳视角,也是思考《财富》为什么选择四川的最佳切入点。
据了解,四川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目前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达到238家。全球20%的电脑在此制造、全球70%的iPad从这里运抵全球,全球50%的笔记本芯片在此封测;全球软件20强企业已经有13家在此落户。
立足财富论坛
参与全球产业对话
从新加坡到巴塞罗那、从巴黎到香港、从北京到华盛顿……每一次,财富全球论坛选择的城市,都代表着一种活力,传递着一个信号。时间行进到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向世界打开了“财富之门”。
“中国的新未来”,是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的主题。基于发展的视角,瞄准未来的城市路径,我们清晰地看到,在这个拥有数千年文化的城市“母体”之中,正在孕育着“接壤”全球的产业。而其中,直奔全球产业链高端,参与全球产业对话最多的,则是电子信息产业。
“成都迫切需要‘财富论坛’这样的高端平台,使成都的电子产业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参与全球产业对话,向世界传递发展的信号。”研究成都经济的专家们一致认为。
完善的产业布局、全球领先技术与四川综合优势叠加,使四川电子信息企业赢得市场先机。2013年1-5月,四川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8.3%,增幅比全国高104.8个百分点。其中,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盈利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40.5%;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8亿元,增长633.3%。
成都电子产业在赢得市场先机的条件下,再注入国际视野,这为电子产业对话全球产业创造了条件。
早在去年7月,赛门铁克软件开发成都有限公司负责人就规考虑在公司的新大楼,开设一个更大的母婴喂养室,并设置健身场所、免费停车场等,让员工更好地生活,更高效地工作。
像赛门铁克软件开发这样的企业,他们的管理经验和视野,带给本土企业的冲击颇多。大批产业巨头,不仅使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更带来了隐形的“财富”,提升了四川省电子产业参与全球对话的平台。
事实上,在四川省与众多企业签订的相关合作协议中,建立研发中心,加强技术合作等字眼并不少见。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引,四川电子信息产业更是有了国际视野。
电子巨头西进
提升了电子产业发展质量
对于电子巨头西进,2003年英特尔入川,在四川电子产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英特尔在对上海、苏州、深圳、西安、成都五个城市进行长达两年的考察和比较后,2003年8月,英特尔公司选择在成都建设芯片封装测试厂。
这成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拐点。“英特尔是标志性企业,推开了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开放之窗。”四川省招商引资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这就是名牌企业的名牌效应。推窗之后,在成都南北中轴线的最南端,在城西的出口加工区,在成德绵工业带上,中芯国际、微软、IBM、腾讯、西门子、诺基亚、京东方、深天马等行业翘楚接踵而来。
随之而来的还有,富士康、仁宝、纬创、联想、戴尔等全球IT巨头的入驻,不仅仅提升了四川电子产业发展的数量,提升了四川电子产业的发展质量。据悉,仅英特尔成都公司一家的省内外配套企业就超过300家;富士康、戴尔、联想、仁宝、纬创等一大批巨头来蓉,除自身具有极强的整合能力之外,也会带动上千家配套企业。
据介绍,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超过40家电子类企业来川布局,全球软件20强中有13家、服务外包20强中有5家聚集,成都晋身中西部首个“中国软件名城”。
另外,联想早在宣布在成都设立联想(西部)产业基地时,高级副总裁乔松就表示,还将引入其他电脑生产厂家以及机箱、散热器、第三方物流等企业,“希望在这儿形成一个近距离的配套产业环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成本最优。”
“落户四川省的世界级IT企业巨头较多,其国际化视野、全球领先的技术将成为新的行业引领,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四川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球6大IT产业品牌商和系统生产厂商已经基本完成在西部的布局,由此也引发了成都大批电子信息配套企业的集群入驻。早在2010年,四川省就开始做配套规划,将产业链进行分析,由各市州分工进行核心器件、机构件、元器件等的引进。在内江,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外壳生产商巨腾国际已经开始供货;在遂宁,台湾最大的光电板生产商,志超科技电路板项目的第一层厂房已经建成,预计9月可建成投产……
龙头带配套,配套促龙头。目前,四川已形成包含平面显示、集成电路制造、软件开发与服务、电脑制造和网络通信在内的电子信息现代产业体系。
“电子信息产业巨头们给成都带来的不仅是核心及关键配套产业纷纷入驻、带动本地配套企业迅猛发展,搭建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立体构建”,更是促进成都乃至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换代。”省招商局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成都、遂宁、内江、绵阳、眉山、乐山等市都掀起了促进配套企业落户的高潮。
此外,以成都和绵阳为产业大基地,一条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终端制造环节、软件研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完整电子信息产业链加快崛起,同时,德阳、乐山、眉山、资阳、遂宁、南充、内江等电子信息产业也被激活和带动起来。
借力财富
建“万亿俱乐部”基地
根据《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10000亿元,成都将初步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全国一流、中西部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直指高新技术产业“万亿俱乐部”的第一支柱产业。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将借力财富论坛,抢占财富先机”。成都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四川电子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其在西部、中西部不可动摇的位置。四川电子产业的高度聚集、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环境的不断优化……让成都这座致力于打造西部高新技术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无限魅力。
另外,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以及周边省市的一些高校,源源不断地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新鲜的血液。“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立足本土,依靠本地人才,引进外来人才。”一电子企业业主感慨道。
下一步,四川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以软件与信息服务、通信与网络、平板显示与智能视听、计算机及外设、集成电路、信息技术应用设备及装备、电子基础元器件及电子材料七大产业链发展为重点,将电子信息业打造成万亿元产业。
与此同时,四川省招商引资局副局长郑莉表示,通过招商引资,如今,世界知名的IT产业系统生产厂商和品牌商已经基本完成了在西部的布局,四川拔得承接产业转移的头筹,引进了苹果、联想、戴尔三大品牌商以及富士康、仁宝、纬创等系统生产厂商。随着龙头企业产量的快速上升、投资的不断增加,四川的话语权将越来越重。仅仅两年时间,终端产品线已经延伸到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和一体机,仅终端产品的产值就有望突破千亿元,为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二五”末成为万亿产业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正在改写全球IT产业版图。
重大项目突破、核心技术攻坚、产业链条共振……到2015年,在四川电子产业主要不局地成都市将突破6个领域150项以上关键技术,发明专利授权860件以上,开发240个以上重点新产品,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60家以上,推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0亿元,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同样,到2015年,成都市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5%以上,实现产业增加值1500亿元以上,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5%。发展重点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计算机及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网络与通信设备、物联网产品制造等。
不断强大的电子信息产业,有理由让四川IT人梦想未来:10年后、20年后,在这片热土上,诞生中国自己的英特尔和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