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亚男
2011年5月9日,记者第一次走进北重集团特种铸造公司202车间,瞬间被眼前如大雾般的景象吓倒。车间尘土飞扬,能见度非常低,尤其白天在混砂机周围也需要打开电灯。
2013年5月7日,当记者再一次走进202车间时,顿时眼前一亮。经过改善的厂房整洁明亮,清晰可见员工生产大干的热闹景象,不再是从前的“雾里看花”。
改善不是一个新名词,公司职代会之后,改善之声不绝于耳。2012年10月20日,202车间技术室内讨论声热烈,“采用树脂砂造型、消失模模具进行生产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车间粉尘污染指数……”技术员们得出的结论,为北重集团特种铸造公司实现绿色清洁生产,注入了助推剂。
“干了一辈子,改善无止境”
“自从改用树脂砂造型,车间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再也不会看不见摸不着了”。跟随202车间党支部书记云雪峰的脚步,记者目睹着此举为车间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们接了一批热工工具的活,如果按照以前的工艺根本没法完成,经过车间技术人员们反复讨论才选用树脂砂,没想到还大大地改善了作业环境,一举两得。”云书记介绍道,树脂砂呈颗粒状,要比粘土砂造型所使用的膨润土分量重,运砂、混砂的过程中不会到处飘散。同时,烘干后的树脂砂造型在打箱时,废砂大多以块状形态脱落,车间厂房也就没有了“大雾弥漫”的现象。
在这里工作29年的公司技术能手王卫东回忆起从前的环境仍然是一肚子苦水,“以前厂房里不管地上、设备上、空气里,还是我们身上,没有不被土盖着的。一天干下来,身上没有个三四斤土都不正常,就是尝过这些苦头了,年轻人都走了。”202车间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像王卫东这样坚守下来的老工人如今也看到了希望。
“记得我的老师傅在临退休时,留给我一句话。铸造这个行业,就是干一辈子,学一辈子。现在的工艺技术都是一点一点抠,一点一点改过来的,套用那句老话学无止境,改善也是无止境的。”1994年进厂的王卫东,无数次攻克各种技术难关,连续工作19年也没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车间的改善,他历历在目,也尝到了甜头。
树脂砂造型的运用不仅有效地改善了作业环境,同时也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工艺技术的改进,为202车间的改善之路添了一道亮丽的彩虹。
“产品质量要做就做最牛!”
感受过202车间改善带来的变化后,记者随后来到特种铸造公司204车间,去了解他们即将要送到乌克兰的“孩子”。
“这个小东西,要求可高,不能有任何缺陷,必须经得起考验。”204车间封书记苦笑着卖了下关子。其实这个“小东西”就是204车间承制的奔牛集团出口乌克兰的齿轨件。
金融危机后市场变化多端,公司调整了产品结构。基于油田产品的订单萎缩和防止存货与回款增大的经营风险,特种铸造公司把民品的重点也适时转到了煤机产品领域。今年3月份204车间再一次接到了出口乌克兰齿轨的任务,此批铸件时间要求紧,质量要求高,表面质量要求无任何缺陷,内部组织要求无缩孔、缩松,每件都必须进行超声波探伤实验。
到了难度大、工期短的关键时期,封书记告诉我们,那一刻车间刘主任说了一句很提气的话,“咱们的产品质量要做就做最牛!”
于是,紧锣密鼓的加班加点生产开始有序地进行。车间抓好几道主要工序的质量工作。炼钢班抓好齿轨浇注时的质量,采取分断点注法浇注,即当第一件齿轨浇注至冒口的2/3时停止浇注,撒保温剂,待钢水凝固,冒口收缩时进行点注,浇满后再撒保温剂,保证了铸件在凝固、收缩的过程中有足够的钢水进行补缩,终于解决了铸件内部缩孔、缩松问题。
车间生产的齿轨突然出现了大批量夹皮缺陷,严重地影响了产品质量及齿轨的产出。车间很快成立了由技术主任为组长,全体技术人员及涂料班有关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攻关小组。
经过半个月的反复试验,困扰车间多年的齿轨夹皮缺陷问题解决了,齿轨表面质量大大提高,同时降低了铸件表面清理的时间和费用,快速地打赢了这场攻坚战,保质保量地把“孩子”送到了乌克兰,并赢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如今,“持续改善,永无止境”的信念已经在特种铸造人心中深深扎根。特种铸造公司党委书记冯义宏说,公司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针对薄弱环节,将精益化生产按照工作目标与改善项目预算费用逐步逐项落实;继续巩固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参与率96%的基础上,打造全员参与管理的平台,全面提升公司基础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