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占升
5月23日,福建南安滨江机械装备制造基地达宇重工的车间里,一台已经制造了将近一年的体型庞大的数控轧辊磨床即将组装完工,这是达宇重工为宝钢下属一家企业制造的,每台售价750万元。
“质量上完全不输德国、意大利,而且价格上我们比他们便宜多了,他们一台要4000万元。”达宇重工董事长助理洪斌说。
今年10月份,全球最顶尖的60家冷轧企业将齐聚宝钢,其间会举行一个盛大的鉴定会,对达宇重工的这款产品进行鉴定。
“这是专为我们举行的,那60家企业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洪斌说。
百花齐放
据福建日报报道,继石材陶瓷、水暖厨卫、鞋服轻纺之后,机械装备产业正成长为南安经济的重要一极。
南安市委书记黄南康表示,近年来,南安市积极抢抓中央与福建省扶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注重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实现机械装备制造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目前,全市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就有6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8家,2012年实现规模产值183.1亿元,产值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在南安市装备制造业协会会长周泗进看来,南安的装备制造业与厦门、龙岩等地围绕一个大的龙头带动形成产业聚集相比,有自己的特色。
“就像我们闽南的民营经济遍地开花一样,我们南安的装备制造企业也是百花齐放,是市场带动发展起来的。”周泗进说。
诚如他所言,目前南安机械装备制造业已是个百花争艳的大花园,数百家企业在扶茂工业园、滨江工业园、仑苍英都工业园、成功工业园竞相盛开。
数控机床被称为“工业之母”,周边的石材、水暖、鞋服等特色产业对生产机械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南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促使这一行业呈现出今天的多元化的细分市场格局。
周泗进解释说,泉州产业集群众多,企业数不胜数,生产机器难免出故障,或者要换零部件,于是孕育出对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强大需求。
在滨江基地对面,总投资超30亿元的光机电贸展中心已经进入紧张施工阶段,预计项目一期10月份即可投入使用。
在基地办主任黄哲槐看来,市场的建立更有助于增强南安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集聚能力,这既是因为当地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链条的完整和工艺齐全的体系,也会使它更加强化。
“就拿螺栓来说,南安生产各种螺栓,不管汽车的,还是机械的,应有尽有,这是省内其他一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的地方做不到的。”黄哲槐说。
智造之风
在近年来用工紧张和外部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技改之风在南安装备制造业中盛行起来。
主打生产汽车紧固件螺栓的华盖机械曾一度是国内同行业中最具规模的生产制造商,但近年由于市场竞争让华盖早期建立的市场优势逐渐消失,幸运的是华盖最近找到了应对的手段。
10多天前,华盖公司花了30多万元引进的一组机械手冲床完成了安装,经过培训的工人正在试生产。“这在以前得5个人管理2部冲床,现在只要1个人就可以看1部了,减少了工人需求。”车间主任占洪平说。
华盖厂里的大明星当属完全实现完全自动化的小螺丝车间的冷镦一体机。轰鸣声中,一颗颗汽配螺栓从出货口源源不断地掉进货箱中,数控操作台的读数显示,当时生产效率为每分钟80个螺栓。
“这个产量,在以前要3台冲床同时生产才能达到,而且得聘请10多个工人,现在只要一台机器一个人。”占洪平说,他认为这150多万元花得很值。
实际上,与华盖相距不远的闽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几年前便已采用自动化生产,从2009年至今,闽达已购进20台数控专机和数控车床,投入2000多万元。与此同时,闽达还自主研发工装夹具,将原本一天只能铣100件零件的工作量,提高效率到每天500件。
“现在厂里生产螺栓、轴套的生产设备都是自动化的生产线,不管工人的熟练程度怎么样,产品的质量都很稳定。”闽达机械总经理孙培坤说。
达宇重工的智能化体现在对数控系统的应用和研发上。达宇重工的研发团队主要来自于业内首屈一指的国家大型重点骨干企业——险峰机床厂,目前主攻用于生产高级冶金工业所需的高端数控轧辊磨床,其“高精度超重型、全自动超精密型数控轧辊磨床”的精度达到0.002毫米,这对人工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公司通过引进西门子硬件,自主研发软件取代西门子通用型的系统,以适用于自己的生产需求,终于在2011年时再度将产品卖进了宝钢。
而西门子公司获知这一消息后,反过来向达宇重工考察学习。
谈及未来南安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前景,南安市市长王春金信心满满,他表示,到2015年,南安市将力争把机械装备业打造成一个产值达500亿元的产业,再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建设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