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国政 胥平 通讯员 赵小林
明末,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川西天龙烧坊伙计王泗毅然投身义军,因其英勇善战,功勋卓著,擢升将军。清军入川,义军惨败,张献忠杀人如麻,而王泗将军所镇守的川西尚河村一带百姓毫发无损。当地百姓感念其功德,遂将其所镇守之地改称王泗营,将天龙烧坊改称“将军坊”。“王泗营”即今之成都市大邑县王泗镇;“将军坊”所酿之酒被誉为蜀酒之源而传承至今;蜀之源酒业就建在“将军坊”原址上。
王泗镇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土壤肥沃,优质地下矿泉水丰富,适宜酿酒的微生物群系在这里生长、聚集;乃天然酿酒生态园;于是它成就了川酒优质原酒之一的原产地。
位于这一原产地的成都蜀之源酒业有限公司现有国家级专家1名,国家级评委1名,省级评委5名;拥有发酵窖池2800余口,同时具备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和芝麻香型原酒的生产能力,年产各型原酒8000多吨,储存能力达25000多吨。占地灵,得人杰,蜀之源酒业年复一年地酿造着醇净天然的玉液琼浆,源源不断地向全国各地的名酒厂输送优质基础酒。
做名酒的“绿叶”固然崇高,但与价值和效益相悖。大邑县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本县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审时度势,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形成了打造白酒支柱产业,走品牌化集群发展之路的共识。
在蜀之源酒业总经理尚红光看来,作为龙头企业,担纲“王泗白酒”申报国家地标品牌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多做贡献是蜀之源酒业应尽的义务。
2012年8月蜀之源酒业投资近500万元在大邑县主要公共场所,高档宾馆,饭店进行了大规模宣传,专门为“王泗白酒”品牌投资400万元购置检测设备,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并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面保障“王泗白酒”品质。同年10月20日,“王泗白酒”成功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验收。
“王泗白酒”的成功申报国家地标,标志着大邑白酒产业从原来的卖原酒向卖品牌酒转向,产品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移,也标志着蜀之源酒业开始发挥县域经济引领作用和挖掘“王泗白酒”国家地标品牌含金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结束采访时,尚红光谦虚而又自信地表示,“王泗白酒”成功申报国家地标将或许是蜀之源酒业的一小步,县域经济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