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巷司空道岔小硐内的风线、小线还有些乱,应进一步提高标准,可先做一个精品小硐室示范,其他小硐均按此标准进行,刷漆、编号、亮化,目前的状况不能令人满意……”5月12日,这是峰峰集团大淑村矿机电副矿长王海洋下井查隐患时的一个缩影。
王海洋是一个年纪轻、工作上有想法的人。今年4月来到大淑村矿担任机电副矿长还不到一个月,为尽快了解矿井生产情况,他坚持每天入井,每次下井都是走一路查一路,发现小隐患问题现场安排人员进行处理,较大隐患以联单的方式下发给责任单位,明确责任期限,确保隐患问题整改率达到100%。他突出抓好现场管理,心思缜密,对质量标准化起点也高,大到精品硐室创建,小到一个道塞子、道岔和链环的试验报告,这无形中给管理人员戴上了一个“紧箍咒”,促进各项工作真做、实做,不走形式,不搞面子工程。截至到日前,王海洋先后针对井下硐室、东翼皮带和轨道查处各类隐患问题54条,提出创新性建议12条,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爱查隐患的副矿长”。(鹿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