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30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黄河之水天上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写在河套酒业成立六十周年

  汉明 著

  近年来,经济学界出现一个学科是企业仿生学,它认为企业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生命体,企业生态与生命生态有许多相似之处。以自然生命机理研究企业的生态,可以让企业认识到自身的系统优势及缺陷,从而帮助企业找到自己的根本解决方案,使企业拥有发展之基。

  从企业仿生学的角度看,河套酒业作为一家企业,它与河套大地上的一棵巨树有一定的可比性,树有根、枝、叶、果和微循环,企业也有理念、制度、产业群、团队、品牌、业绩和人气。树讲究根深才能叶茂,企业则讲究有实力才会有未来。

  树要长大,就要根正,根正才能苗正。

  树要长大,就要根深,根实才能叶茂。

  树要长大,就要挨上天也要接上地,这里面地气很重要,有些古树叶面上泛着绿光,恰恰是因为地气接得好。

  根要长大,就要与土壤处好关系,土壤虽居于树下,但是没有土壤提供营养,树就成为无本之木。

  树有多高,根就要有多深。内蒙古东部的克什克腾草原上有一种沙地云杉,它地面的树干有多高,地下面的树根就有多长。内蒙古的西部有胡杨,被称为是“长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腐”的英雄树。胡杨的坚强也在于根系发达。

  树要长大,最好附近有河流。

  树要长大,最好气候较好,因为“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哟,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树要长大,要相信时间的力量,不能拔苗助长。

  树要长大,该浇水时要浇水,该施肥时要施肥,最重要的是,要相信时间的力量,该等待时要等待。

  ……

  张庆义是一位喜欢树木的人,一位画家朋友给他画肖像,后面的背景就是一棵生意盎然的树。

  河套酒业的根思维来自陕坝小镇人悠久的农耕文化,董事长张庆义,他为人朴实,在企业呆了五十多年,阅历丰富,看问题非常理性,善于看到问题的本质。

  这种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治企贵在治本,外因诉诸内因,成长重在育人方面。张庆义的根思维不是天空上掉下来的,而是来自于对家乡、对企业清醒的责任意识。

  重本护根是内蒙古西部小镇人一种朴素的思维模块,但却最终使这群平实的汉子,走出小镇成就大业。

  

  河套酒业

  本根思维的民俗学土壤

  

  河套酒业做有根的企业,其战略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河套酒业六十年生产实践提炼出来的精华,同时河套这片农耕文化深厚的土地也给这种战略思维提供了营养。

  中华民族受农耕文化影响较深,寻根成为一种潮流。历经风雨天灾,只要根不坏,来年就有希望。许多歌都在唱“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树叶对根的情意”。四海同根,春节清明节,许多人都要千里迢迢,回老家寻根。

  在农村,谈婚论嫁,父母先要打听对方是不是根本人家,根本人家指的是过日子精打细算,过去被子垛、柴草垛、粮食垛“三高”,这样的人家才有人嫁,因为只有这样的根本人家才能对付饥荒之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顺口溜,反映一个地方的思维习惯。河套地区有农耕文化传统,我们来听听河套当地的顺口溜:

  人勤地好,人懒粮少。

  七耕金,八耕银,九月耕地灰圪楞。

  要吃碱地饭,全凭苦来换。

  人哄地一年,地哄人三年。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以及大河文明,使河套地区的人们有一种朴素的唯物意识,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事半功倍,这种风土人情,给河套酒业的强基固本思维提供了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