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英 成都报道
3月25日,由香港《大公报》主办的2012年“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市(县区)”在香港揭晓,双流县作为四川省唯一代表榜上有名,这也是双流县连续两届获此殊荣。
据介绍,“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市(县区)”评选指标主要有综合影响力、经济影响力、文化影响力等。作为天府新区核心区、内陆经济新高地的双流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7年位居全省十强榜首。加之该县近年来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以来,物联网得到空前的发展,为双流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次双流县被评为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市(县区)这项殊荣跟双流物联网的发展密不可分”一业内人士这样评价道。物联网作为第三次信息浪潮的代表,已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是各国和地区构建经济社会新模式、塑造核心竞争力必须抢占的战略制高点。
五大优势奠定发展基础
作为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技术孵化和产业基地,双流县具备政策环境、产业科研、产业物流、区位交通等优势。这些优势为双流发展物联网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政策制定上,编制完成了《双流县物联网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双流物联网产业指明了方向。从组织机构上,县委常委任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指挥长,下设物联网推进办公室,具体负责物联网的政策制定、招商引资、项目促建、企业培育、峰会举办等。
作为全国百强县,双流的物联网产业已拥有较为雄厚的基础。目前,双流拥有物联网企业十余户,已形成物理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光电集成芯片研发、芯片设计与封装、读写器产品制造和应用系统集成等主导产业。
双流的区位物流优势也十分明显。双流县三面环抱成都中心城区,境内有中国第四大航空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西南地区连接世界的重要门户。该县还有十余条干道对接成都主城区,2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以及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城际铁路3条、地铁轻轨9条、高速公路2条,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体系和物流网络。这对当地产业的输出与引入都能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双流的科研优势也十分明显,双流境内有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高等院校7所,有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物联网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30余所。在新型传感器技术、自组网技术、微机电控制技术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可为当地产业就近提供相应的核心技术。
此外,双流还具备人居环境优势。双流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示范区最佳范例奖、2010绿色亚洲人居环境奖,已成为一座兼具运动、文化、生态、宜居等元素的魅力之城。
“无论是双流的区位优势明显还是基础雄厚等,这些成熟的环境基础,为物联网的全面发展和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流物联网推进办一工作人员介绍到。
三大成效促产业稳步发展
双流在自身具有很大优势的基础之上,产业园区建设的初具规模、平台建设的稳步推进和招商引资的明显效果都使双流物联网产业能够步履矫捷,稳步发展。
产业园区初具规模。成都物联网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位于天府新区空港高技术产业园,与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毗邻。目前成都物联网产业园区主干道已建成通车,园区管网通道建设已完成;园区能源、通信进行了统筹规划,管网通道建设已完成;引入相关机制,建设12万平方米物联网科技孵化园和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其中标准厂房已建成3栋,共计约6万平方米。
技术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物联网产业园区内,物联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不断完善“健康舱”功能,成立了成都物联网诊所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健康舱市场化运营探索;成都千嘉物联网研究院加强管网检测标准研究,成功实施燃气管理(大成都范围)、智能水务示范工程,计量检测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大楼主体竣工;成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充分发挥中科院科研优势,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等建立物联网项目合作关系,已开展了健康三基网底工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能见度测量仪研发与产业化等相关项目科研及产业化准备工作。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双流县推进办专门成立招商小分对,2012年,先后赴深圳、上海、北京、无锡等地开展产业推介活动和项目洽谈。仅在去年举办的第三届国际物联网峰会上,10企业与成都物联网产业园签约,协议投资总额28.5亿元人民币。到目前为止,双流物联网产业园已形成了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网络运营商IDC数据中心项目为核心的云计算产业,以嘉石科技微晶园项目为代表的高端芯片制造,以大唐电信为代表的系统集成,以感知中国成都中心为代表的服务总部基地,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研究院为代表的创新服务平台等产业布局。
另外,双流县还建立了项目专家评审制度,由双流县聘请的物联网专家为拟引进项目把脉;建立了“3+2”的入园标准(即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具备成熟的产品和市场、马上建设),重点把握项目技术先进性和市场占有率,确定技术领先、投资强度大、回报高的为重点跟踪项目。
全力打造“一园区、两集群、四体系”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双流的物联网产业一路走来,逐渐发展壮大。到2015年,双流力争物联网产业规模达500亿元,培育物联网企业200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产业面积1000万平方米,打造“一个园区、两大集群、四体系”。
具体而言,一个园区就是要把双流物联网产业园打造为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园;两大集群就是要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核心,积极构建物联网感知产业集群和物联网服务产业集群;四项体系就是要建成以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以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为标志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和以中小型物联网企业为主要目标的投融资服务体系。
据悉,到2015年,双流县物联网感知产业集群和物联网服务产业集群的产业规模效应将初步显现,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重点培育、扶持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联网龙头骨干企业、海内外上市企业,孵化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物联网创新型中小企业,物联网企业总数将达到200家;集聚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和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攻克一批物联网关键技术,形成具有物联网核心技术的重大创新产品系列。
“我县以物联网产业为核心的新兴电子信息业,快速起步,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双流县物联网推进办一工作人员表示,在天府新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未来几年,双流县将通过物联网产业与本地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将双流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物联网高地。
物联网带动其它招商项目稳步推进
据双流县投促局消息显示,1—2月,双流县促进签约及跟踪洽谈重大项目共112个,含工业项目54个,其中新能源项目9个,新兴电子产业项目19个。
在以物联网产业链、电子信息为龙头的主导产业强力拉动下,1—2月双流县实际利用外资6932万美元,同比增长2079.87%,排名成都市二圈层第一;新签约引进被认定的重大项目4个,列二圈层第一;完成工业投资24.29亿元,同比增长49.7%,总量列成都市第一位。
另外,在项目促建方面,有紫光电气、领航科技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通威太阳能、沈阳远大等29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金瑞气体、安可信等7个项目正式动工并全面开建。
一组组鲜活的数据,凸显出双流其它项目招商项目正在加速前进。
“招商引资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落户一个地方,不仅看政府的服务水平与能力,还要要看投资环境,根据社会第三方来打分。”双流县投促局局长工作人员表示,双流县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其它招商项目的稳步推进。
据悉,今年一季度,天津正本公司智能工业控制系统及自动控制设备生产项目、泉州鲤城飞捷无线电有限公司数字卫星接收和光纤信号传输设备生产项目、山东三林集团新型太阳能电池背板生产项目和上海凌力特殊钢发展有限公司凌力精密模架产业园项目,四个项目纷纷落户双流,落户西航港开发区。四个项目,协议总投资13.2亿元。
目前,双流县以新兴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以新能源、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正越来越鲜明:记者日前从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获悉,园区内仁宝、纬创已双双实现量产。截至今年2月,园区出货笔记本电脑513.5万台,实现工业产值157.29亿元,进出口总值18.85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12.79亿美元。预计2015年,笔记本电脑产能达4000万台,主营收入将达1000亿元。
在仁宝、纬创的带动下,配套企业纷纷落户双流,产业链条逐步形成。记者了解到,围绕以仁宝、纬创、宸鸿科技等新兴电子信息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制造业,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已成功引进7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和22家报关报检企业,园区笔电产业链正逐步形成。预计2015年,笔记本电脑产能达4000万台、主营收入将达1000亿元。
与此同时,大批重量级项目也纷纷入驻双流。在模具行业中具有很强竞争优势的上海凌力特殊钢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在双流投资1亿元,建设高端电子类消费产品模架生产基地;更多“中”字头的企业如中国电子信息化产业集团、中石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等也纷纷向双流抛来绣球。
物联网改变生活
物联网环境下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无论你想去哪儿,轻触屏幕选择目的地,车联网汽车会自动选择路线,绕开拥堵路段,带你一路顺畅到达目的地;傍晚时分,街上的市政路灯则根据照明需要间隔打开,而不是一次性全部亮起来,以此节约用电。等等。
物联网产业发展,除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外,更为关键的是要让它服务社会、融入生活。为推动物联产业的发展,双流县较早便启动并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重大应用和示范工程,信息化应用水平处于西部前列。早在2011年8月,双流的物联网智能水务示范项目就已经投入运行,它改变了过去传统方法,物联网智能水务让管网调度更科学更高效。如今,无论是走在双流的大街小巷或是村镇,物联网的身影无处不在。
“当物联网技术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时,人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期,人们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智能状态。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融洽,更加和谐,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方便、安全、舒适。”一业内人士说道。
据了解,目前,双流已完成智能医疗、饮水安全、食品安全、智能交通、机场第二货运站周界防护系统等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