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梦藜 报道
2013年6月6日至6月8日,主题为“中国的新未来”的第十二届《财富》全球论坛(下称“财富论坛”)将在中国成都市召开,这是“财富论坛”第四次在中国举办,也是首次落户中国内陆城市。许多人猜想“财富论坛”会为中国带来什么,而“财富论坛”是如此喜爱落户中国,中国究竟能给予什么?
国际展会 大爱中国
财富论坛总共办了十二届,其中有四届在中国城市举办,占总次数三分之一,论坛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令人叹为观止。实际上,不仅仅是财富论坛,不少洋展会在近几年均在中国各城市经营得风生水起。
中国城市的“展会效应”
自1999年在昆明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并取得名利双收之后,该展会已先后三次落户中国,其中包括2006年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2010年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以及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锦州、青岛和唐山还会相继于今年、2014年和2016年承办。
体育类型的国际赛事更是备受中国城市的青睐,在2004年,中国就曾承办第十三届亚洲杯足球赛。虽然最终中国男足仅夺亚军,让不少球迷感到遗憾。但场场比赛均爆满到一票难求,此外,承办比赛的四座城市都在城建、配套设施的建设上获得了较好的进步。
中国承办的体育赛事中,最为著名的则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这场赛事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消息显示,北京奥运会给2008年的中国经济带来了0.3%-0.5%的增长,为北京带来了2%的增长,并给北京市创造了约200万个就业机会。此外,奥运会还带动地产业、旅游业、传媒业、零售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号称“经济奥林匹克”的世博会于2010年在上海举办,同样为举办城市带来了良好的效益。有专家表示,世博会运营所需要的106亿元资金中,来自门票收入的利润将占50%以上;第二部分利润来自赞助商及全球合作伙伴;第三部分利润来源于延伸产品销售利润。仅从前两部分的收入来看,即可达到收支平衡。世博影响的增量消费更不计其数。
“展会经济”遍地开花
“奥运经济”、“世博经济”为中国城市带来的良性影响显而易见,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不少主要城市又承接了不少大型体育赛事,如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都开办得热闹成功。今年,中国天津市还将举办第六届东亚运动会。
除“纯种”洋展会之外,区域间的国际型会议也在中国遍地开花,就此次“财富论坛”举办地成都市为例,已连续承办了六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近乎于永久落户。此外,中国-东盟博览会也已连续在南宁举办了十届。
本土展会更是数不胜数。据悉,2011年,仅成都市共举办各类会展节庆活动就达398个,拉动消费约335.7亿元。2012年在成都举办的主要重大会展活动包括第13届中国国际西部博览会、第86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第9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第10届亚洲航线大会、欧洲货币2012全球投资峰会、第21届国际木联大会暨国际木偶节、第9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2012台湾名品博览会、第68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第8届亚洲教育论坛、第10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等。
如今,几乎每一个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都举办过、正在筹办或正在申办各式各样的展会。而且,这些展会,不论在国际和国内是什么档次,在中国都受到了贵宾般的礼遇。就财富论坛而言,前三届均有国家主席出席致辞,其规格可见一斑。
人口红利促会展业火爆
不论是“洋展会”还是本土展会,能够如此密集地在全国各地召开,庞大的市场是当之不二的驱动力。
以成都市为例,在当地定点举办的全国春季糖酒交易博览会与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尽管年年大同小异,但每年都人气不减,能吸引到数以万计的市民参加。在会议召开期间,在成都市难以订到任何档次的酒店,甚至连通往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的地铁与公交车都近乎爆棚。
据官方统计,短短四天的2012春季糖酒会,累计入场人数即达41.1749万人次,商品成交总额达210.63亿元人民币,均为历届之最。于2011年10月举办的第十二届西博会的观众甚至多达60万人次,来自全球各地的参展商、采购商及各界嘉宾达7.8万余人,共签约投资项目1565个,投资金额9451.7亿元,同比增长25.6%,实现贸易成交2527.6亿元,同比增长11.2%,为历届之最。2012年举办的第十三届西博会,到会的境内外嘉宾和客商则逾8万人,各项指标可谓节节高升。
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成都市的人口逾1400万。在上海,常住人口数量更是达到2300万。如此密集的会议的开展,无非看重于中国各个行业的高速增长,以及超越12亿人口总量所带来的巨大消费市场。一个展会在中国举办,除了在展会当场即可销售不少产品以外,还可以起到展览作用,将有兴趣的人聚合在一起,影响到产品未来的销路。
城市 因爱升级
面对各类展会,中国的地方政府对其的重视,往往体现在以展会为由头兴起的城市建设上。其中一些“惠民工程”,以及会后城市“软实力”的提升,也让市民因展会受益。
以展会为由头
的城市建设
《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牵头人、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研究员认为,近几年促进北京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正是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
据介绍,通过举办奥运会,北京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在奥运前投入使用,交通、通讯、环保、供水、供电等方面的规模得到扩大、质量和技术得到提升,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原来北京基础设施水平。
这些工作,并不是奥运会带来的,而是城市为了举办奥运而开展的。而且,新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以展会作为由头向上级申报,会易于得到批复。当然财富论坛无法做得如“奥运经济”那样“宏伟”,但依然可以引发不小的“蝴蝶效应”。
以2005年在重庆举办的“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为例,尽管这个发源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论坛远不如财富论坛那样远近闻名,但重庆市依然以此次会议为由头,投入了约70亿元人民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环境美化工作。
相关报道称,在70亿投资中,13.69亿元用于修建峰会主会场,32亿元用于解决市民出行难的交通建设类项目,其余的则花在修建文化设施、生态环境工程、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景观建设等提升文化品位、美化环境和提供各方面服务上。其中,政府还斥资约1.5亿元粉刷主城区主干道两边的老楼房、破旧民居和临街店铺。
尽管这类以展会为由头的城市建设项目被不少民间力量诟病,但在这些投入中,修建的主会场“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今后还可作为其余展会的场馆,交通、文化设施与环境工程的建设项目则对居住于该地区的市民有益。
招“展”引“会”的附加值
《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牵头人倪鹏飞认为,北京奥运会在客观上就提高了北京在市场制度、城市管理、城市基本法规等方面的国际化水平,促进了软环境的提升。
此外,奥运让高端人才认识北京,并在北京聚集。增强其第三产业的发展。报告课题组选取的54个重要城市中,北京科技竞争力一直位居第1名,人才竞争力在十年间从第2位升至第1名。与此同时,资本竞争力也在2011年进入前两名。这些分项指标从软实力方面佐证了北京在这十年间竞争力的增强。
绿色奥运的理念使北京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从《报告》的分项指标中可以看出,重化工业企业的搬离并没有使北京的经济规模下跌,相反,通过奥运会的促进,产业结构已得到进一步优化。
据《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北京城市竞争力在过去十年得到快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由2001年的0.789上升为2011年的0.896,2011年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三。
再以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为例,该会议吸引了来自41个国家(地区),124个城市的932名中外代表和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世界银行等在内的9个国际机构,9个外国驻中国领事机构以及255家中外企业界高层人士参加。会议期间还即兴了多场经贸论坛和专题讨论。该会议增进了中国城市与国际间的交流,提升了承办地的知名度,也为吸引外资创造了一些有限的条件。
可见,虽说财富论坛、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一类论坛型会议不像奥运会、世博会可全民参与,影响力相对不广泛,也不“急功近利”,但依然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承办城市,并通过高端论坛有效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软实力。
后时代的爱 城市经济效益
不过,在盛大的展会落幕之后,中国城市应如何从参会中汲取展会,却仍是一个尚未完美解决的严峻问题。
伤不起的“奥运诅咒”
以奥运为例,举办奥运之前的准备工作很“烧钱”,而半个月的奥运结束以后,城市建设后留下的巨额债务与大量空置场馆,及应运而生的购物中心和酒店却永远留在了城市中,要靠这座城市未来所接纳的消费力来养活。一旦城市经济活力不足,美丽的泡沫则有可能爆掉,经济高台跳水,城市陷入“奥运诅咒”。
相关报道称,2000年悉尼奥运后,当地投资出现大幅下滑,连续三四年未见起色,体育场馆附近兴建的旅馆平均入住率只有三成,奥运主会场很快长满荒草。2004年雅典奥运烧钱一百二十亿元,超过预算两倍多,占希腊2003年GDP的半成,希腊政府先后发行了总额近五百亿美元的债券。为了十五天的狂欢,每名希腊人要背负十年以上的债务。
即使是2008年的北京,也未能完全逃脱魔咒,北京奥运之后,世界经济便因全球金融危机开始打喷嚏。经济的下滑加速了挤泡沫的速度,导致“鸟巢”一度因座位太多难以招到演出和赛事,仅能起到游客合影留念的“景点”功能。
北京的酒店行业则更令人唏嘘,在经历“盛世”之后,当地酒店价格随空置率的上升而一路下跌,去年十一月酒店的平均房价已下跌超过百分之七,其中五星级酒店的房价更下跌逾一成三。最重要的是,由于中国老百姓生活成本和生活压力的巨大,北京并没有因一场奥运盛宴变成一座有运动精神的城市。
从财富论坛
“挤出”附加值
而财富论坛作为一个为期几日的研讨会,尽管不会承受“魔咒”,但给承办地带来的直接效益更不明显,成都、四川,乃至整个中国西南部地区,如何掘出实实在在附加值,更值得地方政府和当地参会企业思考。
2005年在北京举办的财富论坛,与会嘉宾主要从中国以及亚洲如何联合世界经济一同发展为主题进行讨论,涵盖了金融业、汽车工业、材料工业、电子产业等热门行业进行深度讨论,涉及国际投资、进出口贸易、品牌创新、竞争合作等方方面面。
北京这座城市由于本就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并不需过多进行刻意地自我营销。故扮演了一种“国际性交流中心”的角色,为国际企业界和经济界搭建新的、更好的接触平台,让国际级的思想在该地碰撞。除此之外,北京以“财富论坛”为契机,尽一国首都之责,向全球企业家展示了中国的高速发展,推销中国市场无限潜力所带来的无限“钱途”。
有消息指出,“财富论坛”对北京市而言,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即将举行的奥运会进行了一场实战演习。
但从此次“财富论坛”召开之前,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各级媒体和各路专家拼命宣传,把“成都”和“财富论坛”绑在一起,则看出承办方并不只是想搭建平台,而是要狠狠为城市打一个广告。
正好,此次财富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的新未来”,讨论内容局限于“中国”的主旨明确。而成都作为一座深居内陆的“处女地”,却背靠着四川省这座人口大省,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与消费潜力。在东南沿海产业转型之际,极有可能成为全球企业新的投资,两者正好“情投意合”。
“成都名片”如何植入
只是,有专业人士认为:财富论坛毕竟是个国际化的高端论坛,绝不会为一个城市大肆进行宣传。这从日前公布的具体议程即可看出,以“成都”为主角的议题少之又少。在论坛召开之际,成都这座城市如何既获取利益,又扮演一个合适的角色,仍值得仔细推敲。
该人士认为,从议程来看,论坛期间“参观成都重要的商业、工业和高科技基地”正式旨在铺垫后续招商,而考察“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重建又充满人文关怀之情。倘若操作得好,可以成为打动人心的“广告植入”,有效地营销城市。
成都爱上
财富论坛
交通
成都市委市政府在2012年3月正式提出打造“两快两射两环”工程,即建设二环路快速路和二环路大容量快速公交,建设红星路及成温路两条放射性快速通道,贯通2.5环和一环路重要节点立交化改造的交通建设工程。工程总投资估算为90亿元,但是,为建设BRT快速公交系统,二环路、成温路全线均需架设高架,且由于身处闹市,使得这两个项目的工程量和施工难度都巨大,原计划2013年年底才能全部建成。
不过,为迎接财富论坛,该项目的工期已加快,并将于2013年5月30日正式竣工通车。记者在成温路看见,目前苏坡立交顶升工程、全长2.5公里的高架已全面建设完成,高达四层的成文立交重建工程也近乎完工。工人正在为底层路面铺设油黑色的沥青,看得出,整条成温路具备通车功能已指日可待。
消息显示,“两快两射两环”工程完工后,BRT快速公交将由28对站点,最高时速80公里,高峰期每隔90秒即有一辆出站,日均载客量达25万人次。新二环的高架部分将全线不设红绿灯,设计时速可达60-80公里。将极大程度缓解成都二环路全线的交通压力。成温路通车后,车速将由现有的平均每小时20公里,提升到每小时60公里。未来,成温路还将与正在兴建的地铁4号线、7号线实现无缝对接,形成城西立体交通网。
绿化
据市建委于2013年1月29日发布,为迎接财富论坛,成都市规划的13处小游园中,目前2处已完工,6处已完成方案设计;42个空闲地块梳理及临时建绿方案已完成;送仙桥、华西坝等9个建设点位雕塑及文化景观已完成初步策划方案。锦城湖及锦江江滩高新示范段工程均已开工,锦城湖计划5月底前建成。
锦城湖为成都市政府规划的“六湖八湿地”中率先启动建设的“一湖”,位于临近财富论坛举办地——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不远处的绕城高速路边,是“六湖八湿地”中湖面面积最小的一湖,但仍达0.67平方公里。而“六湖八湿地”的规划总面积达28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龙泉湖。
建成后,这块生态区域的水面比例将从7%提升至21%,使中心城区的水面比例从1.8%提升到6%;生态绿地达105平方公里,使中心城区的公共绿地比例从6.8%一举提高到27.2%。这将对成都市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影响。
旧城改造
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于2013年1月29日透露,目前,全新的街面公共设施升级工程以“一轴三节点”为中心,全力推进,主要包括夜间光彩、市政设施等。例如,为了突出夜间城市轮廓,人民南路行道灯的品质将全面提升。除已有的“玉兰灯”之外,将在天府广场——天府立交桥路段的人行道上安装全新的“芙蓉灯”。“全新的‘芙蓉灯’,以香槟色的灯柱向上延伸,伸展的玻璃灯罩上,镶嵌芙蓉图案,远远望去宛如盛开的木芙蓉,与主车道的‘玉兰灯’交相辉映,形成多层次的夜间光彩。”
除了夜间光彩全新登场外,包括道路、井盖、果屑箱、交通隔离栏等市政设施也将同步升级。今年成都市将完成38条道路的路面维护整治,全速提升市政道路基础设施等级及管护水平。新二环两侧50米内沿线28.1公里的建筑都将参照目前人民南路的风貌进行整治,外墙将于5月31日之前全部改造为富有“成都味道”的复古风格。
此外,老建筑店招与空调机位将统一风格与位置;对部分商业建筑运动流动性光带,突出重要节点和重要地段;建筑阳台原则上要求封闭,对不封闭处理的开敞阳台应增加绿化。未来,行人漫步在成都新二环,将“全视角”体验到“流光溢彩”而又富有“老成都”特色的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