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 企业家报告

2013年04月15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顾渭忠 草根的创富传奇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李桥/文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这是顾渭忠一直信奉和用来激励自己的人生格言。凭借这种不自卑、不气馁、不断努力进取的劲头,一个出身贫寒农家、文化层次不高、一度游走在城市最底层的残疾青年,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将毫不起眼的小生意做成了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成前景广阔的大产业……

  他就是浙江绍兴鱼米之乡绍氏酥鱼的传承人顾渭忠,一位执着在江南餐饮文化品牌的青年企业家,他用爱心、诚恳呵护着自己的品牌,用泪水和汗水浇灌出成功的花,并帮助更多的草根创业者圆创业梦想。

  自古雄才多磨难:

  逆境是最好的大学

  碧波荡漾曹娥江,悠悠流淌杭州湾……上虞是江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生态优越、风光秀丽、资源丰富、物产丰饶,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鱼米之乡之美誉,进入近现代以来,更是以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而闻名于世,有“小上海”之称的江南圣地,身处这鱼米之乡的上虞更是自古以来南北商贾云集之地——浙东新商都的所在,在这片蕴育着无限生机的土地上,得活山活水之天赐,绍兴上虞在这里实现了起步与繁荣。

  顾渭忠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农民家庭,从呱呱坠地开始,贫穷便和他紧紧相连。由于地界偏远,交通不便,祖辈们只能靠着仅有的土地刨食度日。顾渭忠从小就跟着父母一道下地干活,起早贪黑,一年到头收得的粮食却并不能让全家人果腹。8岁时,顾渭忠到了上学的年纪,按家里的情况,他根本上不起学,但没有文化的母亲还是咬牙将他送到了学校,希望他能读书上大学走出这个贫穷的农村。

  从小学到高中,不管农活多么劳累,负担多么沉重,顾渭忠的学习成绩永远居于前列。在学习的同时,他帮家里养猪、养鸡,寒暑假贩卖冰棍、糖葫芦等等小东西,总算让他的学业得以继续,还帮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正当顾渭忠带着无穷的动力冲刺高考的时候,天降横祸,一向健康的母亲突然病倒。为了给母亲看病,家里变卖了所有值钱的家当,还借了不少外债。看着徒有四壁的家,苍老的父亲,年幼的弟弟,顾渭忠实在不能安心备考了,他想,即使考上大学,家里也不可能有能力供读,还不如现在就辍学出去打工,实践同样能学到知识,最重要的是给父母减轻些压力。

  尽管心里特别不舍,高考前夕,顾渭忠还是在同学和老师惋惜的声音中毅然退学。他决定到城市里去打工。直到临行前,他才把他的决定告诉了父母亲,母亲非常痛心,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儿子,他安慰母亲,人生有很多种活法,上学不是唯一通向外面世界的路径。

  1990年刚满二十岁的顾渭忠不听父母的反对怀着无限的期望来到上海。顾渭忠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修车行洗车,后来,他又陆续换过很多个工作,从卖苦力的物流搬运到臭气熏天的小塑胶制品厂,从建筑工地上的搬运工,到木工、泥水工,可以说,在打工的最初几年里,顾渭忠干过的行当比他自己看到的还多。

  1995年他在上海一家医药公司做销售代表,由于他勤奋、诚信,善于和人沟通,业绩非常突出。当有了些积蓄之后,他便萌发了自己创业开公司的想法。1996年初,顾渭忠靠着曾经在建筑、装饰方面的一些人际关系和经验,开起了一家小小的装饰公司,由于善于管理,勤于经营,装饰公司从一开始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状态,并慢慢发展壮大。在公司发展最好的时候,顾渭忠甚至一度觉得,这个行业就是他实现事业目标的终点了。他做得格外努力和用心。

  2000年,正当顾渭忠的事业做的风声水起时,他遭遇了创业路上最大的一次惨败。他承接的一个大项目,工程已经完工,但因为采购员拿了材料供应商的回扣,装修材料质量不合格,验收单位不予验收,这样合作方也不给结算工程款。这时候再找事情的罪魁祸首--采购员,早已经逃之夭夭。对方不结算工程款,但是,他还要支付干活的工人、材料商等人的工钱和费用,一时间,债主迎门。短短一个月,顾渭忠的装饰公司便溃不成军,匆忙宣布倒闭。在人生的磨盘上,他转了一大圈之后,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从一个公司老板又沦为一无所有的打工仔。

  祸不单行,就在顾渭忠一无所有回到家里的第三天,一场车祸险些要了他的命,2001年的10月10日晚上,顾渭忠从朋友家喝酒后开着摩托车回家,半路上为了避让一条横窜马路的狗,连人带车翻下了路基下的水稻田里,摩托车重重地压在他的身上,他已经不省人事了!不幸中的万幸: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摩托车亮着车灯压在他身上便拨打了120的救助电话才勉强保住了性命。然后等他醒来已经是第三天了,自己也看到了全身插满了管子,母亲含着泪看着他,医生告诉他,在死神面前抢了条命!幸亏被路人发现的早,要不再迟半个小时可就没救了。

  此次车祸,更让顾渭忠痛苦的是医生告诉了他身体的状况:“你的脾脏已经被切除、股骨需要不锈钢支撑、左臂神经已经死亡”。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转眼成了废人,这一“终身判决”对他来说他将一辈子要过“独臂”生活。

  为了生活,自从顾渭忠丢弃拐杖的那天,他就到处寻找工作,然而四处碰壁,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要一个缺内脏、断腿、“少”胳臂的人。顾渭忠灰心意懒,心想这辈子完了,不可能再有出头的日子了,随后的日子里,曾经一度消沉,还和社会上的一些闲人混在一起度日。他的父母看着他一直无事闲逛,也很担心他以后如何过日子,多次叫他做点小生意,正儿八经地做点事好了,不能这么一蹶不振。

  在这段时间里,顾渭忠曾经也做过很多个生意,生意时好时坏,最后还是一无所获。有几年连春节也没敢回家,因为家里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儿子,儿子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逐渐长大,身上没有钱也没有这个脸再回家过年了。村子里的人们都认为顾渭忠脑子有问题,不切实际,心里就是做着发财梦。

  顾渭忠在人生的低谷徘徊了很久,但是他内心里一直感觉,有一个财富的梦想和目标。他相信,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大学!他今天跑上海,明天跑南京,希望能够找到人生的突破口。

  改变人生轨迹:

  传承酥鱼美食财富梦想

  2009年,顾渭忠在和朋友一起吃饭谈起上虞的美食,有位朋友说起一个香港朋友来拜访,他离开家乡几十年,特别想念上虞百官的酥鱼,无论走到哪里都念念不忘家乡的酥鱼味道,他费尽心思,花了很多精力、人力、物力在上虞打听酥鱼,希望能找到酥鱼这个老朋友。可是那个时候,社会信息不怎么灵通,交通也不方便,再加上中国网络的滞后,一直没能如愿。

  顾渭忠听说此事后,一下子很兴奋,这不是在找我外公做的酥鱼吗?他自己手上就有这个酥鱼的配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缘分来得恰是时候。

  原来在上虞有个白马湖,白马湖位于上虞“驿亭”的地方,其周四十里,三面环山,重岫叠山献,碧水如天。滨湖诸水三十六涧,悉会于湖,渔村农舍,田园如画。千百年来,美丽的传说给白马湖披上了神奇的面纱:四千多年前虞舜避丹朱到上虞,常到那里捕鱼垂钓。而白马湖的成名缘于当年“绍氏鱼坊”的酥鱼,他的来历具有一段传奇色彩的故事。

  在早期上虞的东北角上,有一条长长的街,两边是旧式古典的木房,长长的青石板路上,高高低低滑滑溜溜着几千年来的生活痕迹,有如传世名画中的古街,清清淡淡,记忆悠悠,就在这条街上,有个如鱼郎一样好听名字的百年老店叫“绍氏鱼坊”

  小时候,与外公相依相伴的时候,却总是梦想着很远的地方,从记忆中走来,有一天,魂牵梦绕的酥鱼在脑海中纠缠了很久很久的情结终于有了解释:外公的酥鱼是那条街上最好手艺,“绍氏鱼坊”也是这条街最老的铺子,外公做的酥鱼是爷爷的祖传,他们顾家是真正的酥鱼世家。外公告诉顾渭忠,很多很多年前,乾隆下江南时特意到那条街上来吃酥鱼,是祖爷爷做给他们吃的,乾隆尝后顿觉胃口大开,连呼真乃妙品也!于是,诗兴大发,赐名“绍氏鱼坊”。后来,那条街上来了大大小小千百个官员前来品尝。后来“绍氏鱼坊”被传承一代又一代。

  直到有一天,外公撒手人寰了,当料理完外公后事的第二天,外婆就和顾渭忠说:外公在世时和外婆说过如果能把他做酥鱼绝活传承下去,将是他最大的心愿,毕竟这做酥鱼绝活是外公的世代传家珍宝,不能在他手中失传。外婆在她一件陈旧衣服的口袋里,拿出一张简单的手写稿给了他,叫他把这个配方保存好,是外公生前说要传给后人的,一定要传承好。顾渭忠就顺着外婆的意思把这张手写稿小心翼翼一直保存着。

  没想到顾渭忠外公的酥鱼竟有这般的魔力,不知是两个人的交情呢,还是他外公的酥鱼令朋友一辈子不忘呢?但是再想想,外公说的连乾隆皇帝也赞不绝口的酥鱼肯定能有一定道理的。这时顾渭忠才想起了外婆给他的那张手写稿,因为他当时还小,长大后发生了人生变故,加上一直在做其他生意,基本上就把这件事搁置了十几年了,差点忘了这张手写稿放在那里了。

  为了能找出这个酥鱼的制作秘方,顾渭忠在老家仔仔细细翻了个遍!终于在一个老木箱里上遮尘的发黄报纸下面找到了这张原始手写稿。这张手写稿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了,有几样配料靠依稀辨认。然后顾渭忠就按着做,一点一点地试吃,偿着回忆着是不是他小时候外公做的味道。就这样,经过几十次的尝试,很多乡亲们的品味评论,顾渭忠终于把外公做的酥鱼味给做出来了。他也把这些酥鱼的手艺给传承下来了,他的财富梦想从第一家酥鱼店开始,有了扎实的基础!

  顾渭忠执掌的“绍氏酥鱼”,古色古香、极具特色的江南小店,经过设计双扇门、格子窗、石地板、木柱子、雕花板、古字画、青花瓷、大瓦缸……,颇具明清时代的庭院风格,古色古香的木质结构,匠心独具的装修设计,处处散发着古典和雅致的气息,每一个细节都返璞归真的简单,弥足珍贵。每一位来店里消费的顾客,无不为它味美和特色鲜明的文化拍手叫绝,“绍氏酥鱼”店的生意也从此名扬一方、以致各方食客蜂拥而至,奔走相告,小小的店面竟然达到了非凡的效果,经久不衰。

  鱼米之乡这种全新的餐饮美食文化,满足现代人对餐饮美食的需求,让开始富足、疲倦、污染的人们重新体味老祖宗的文化遗产,让前来品尝的顾客们的思绪缓缓地回到了过去,去寻找那些逝去了的儿时记忆……

  顾渭忠传承的鱼米之乡餐饮文化,他用他的亲身经历,赋予您的不仅仅是一个美食行业里的财富梦想,更是一种奋斗无止境、追求无界限是生命精神!

  传承公益理念

  为更多的人提供创业平台

  顾渭忠成功地传承了邵氏酥鱼的美食文化,他传奇的创业经历让无数人为之折服。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与挑战,他始终坚信“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不抛弃、不放弃,他用心中的梦想拓宽了人生的舞台。

  2012年7月3日,顾渭忠来到中央电视台《阳光大道》栏目,成为一名圆梦团嘉宾。《阳光大道》栏目是一档帮助有理想、有能力的农民工实现创业梦想的创业帮扶栏目。新参加节目录制的顾渭忠,就与山东农民张家成签订“农民工创业帮扶捐赠协议”,将价值20万元的“绍氏酥鱼”项目无偿赠予对方。作为“为农民工插上翅膀腾飞梦想”的圆梦团嘉宾。

  顾渭忠的人生故事让人感动,在节目录制现场,28岁的山东汉子张家成最终凭借质朴和执着的个性征服现场所有的嘉宾和“圆梦团”成员,也得到了顾渭忠的赏识,最终张家成选择了绍氏酥鱼创业项目,得到价值20万元的创业项目,实现他开店的梦想。

  “我看好张家成,不仅因为他做事执着,有足够的创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有爱心、有孝心的人。”创业有成的顾渭忠在节目录制现场表示,企业回馈社会责无旁贷,他们公司作为央视公益事业合作伙伴,将一如既往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一圆创业梦,让被帮扶范围不断扩大延展,让爱的接力棒一直传递!

  在2013年3月份,新一次《阳光大道》节目录制过程中,有四位选手都得到了顾渭忠的帮助,在公益创业帮扶的舞台上,他随时都准备抛出橄榄枝给那些准备好的创业者们。

  上虞市有数以千计的残疾人,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就业缺少门路,成为依赖社会的一份子。2009年顾渭忠向市内有劳动能力的50名残疾人送上创业车,帮助残疾人创出一条新的致富之路。采取“输血型”的帮助使这些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人间的温情。送创业车,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创富平台。

  “我是一个农民,靠创业项目发家致富。如今仍有许多农民创业缺少项目,我有责任把我的项目捐赠出去,让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顾渭忠在不少场合都这么说。

  绍兴鱼米之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渭忠信心满满,他想在几年之内,在全国复制5万家“绍氏酥鱼”店,他希望把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江南美食发扬光大,让全世界的华人都品味到中国酥鱼好味道!

  顾渭忠更用他的大爱书写人生,用他成功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必定有一个远大的理想,而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首先要具备一个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灵魂。

  企业家小传

  ●绍兴鱼米之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渭忠先生的创业事迹相继被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知音、新农民、打工杂志等几百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

  2008年1月11日,被评为2007“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新闻人物----继贯彻党的十七大创业创新精神授于最高荣誉。

  2008年2月顾渭忠被中共上虞市委、上虞市人民政府评为“创业之星”荣誉称号。

  2008年3月顾渭忠当选上虞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五届主席团委员,出席绍兴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